-
“馬背上”的詩篇與戰(zhàn)爭中的文學
1962年,《人民文學》刊登了毛澤東主席未曾發(fā)表過的《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等6首詩詞,送審時他本人在“小序”中回憶道:“這些詞是在1929年至1931年在馬背上哼成的。
2018-04-28
-
文學里的那條“大魚”
海洋在農(nóng)耕文明時期是中華民族生存的邊界,同時也是文學想象振翅遨游的創(chuàng)造空間。
2018-04-28
-
王久辛:文明是融合后的創(chuàng)造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文學一直迎著八面來風,翻譯與介紹了世界上主要的文學經(jīng)典與文學大獎的主要著作,包括最新的哲學、歷史與文化等等方面的著作。
2018-04-25
-
一段幽冥起伏的心理活動
話本是說書人講故事的底本,擬話本則是文人模擬話本創(chuàng)作的小說。
2018-04-25
-
回到文學想象力的源頭
要想重建我們的想象力,大抵應該到生命的本源——人類終極的精神世界里去尋找。
2018-04-25
-
論說類文章審美含量的提升
文學作品的評判有一個審美的維度,論說類文章也需要顧及受眾的讀感,不能割斷與審美的聯(lián)系。
2018-04-24
-
回應時代問題的文化戰(zhàn)略理論
一 2009年,會林、紹武二位先生聯(lián)袂提出“第三極文化”的理論、概念、口號,在中國文藝、文化界引起強烈震動,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
2018-04-24
-
呼喚農(nóng)村題材文藝創(chuàng)作新突破
繁榮農(nóng)村題材文藝創(chuàng)作,是推進新時代農(nóng)村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2018-04-24
-
不忘初心 繁榮文藝
抗日烽火淬煉熔鑄的魯藝精神,是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文藝鮮亮的精神底色。
2018-04-24
-
心性的飛躍與孟子詩教
“王者之跡熄然后《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孟子·離婁下》),孟子學說的主軸,并非“心性”形而上學的概念攀援和道德理性演繹。
2018-04-23
-
中國當代作家年譜編纂芹獻
近年來,隨著中國當代文學學科化建設的逐步推進,學術界對史料逐漸重視,在文獻搜集和研究中整理出版了一大批論著,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2018-04-23
-
唐宋幕府文人詩歌創(chuàng)作演進
作為機構和制度,幕府又涵養(yǎng)了文學,讓唐宋文人基于幕府背景的詩歌創(chuàng)作,既成為亮麗偉岸的文學風景,也傳遞著唐宋詩中雄豪、剛毅的民族精神,為我國古典詩歌勾勒出輝煌燦爛的篇章。
2018-04-23
-
構建中國非虛構詩學話語體系
立足本土的文化立場來總結非虛構詩學的“中國經(jīng)驗”,需要從歷史的和邏輯的向度有序展開,從不同路徑考察非虛構文學與文化元素,從整體上構建中國非虛構詩學話語體系。
2018-04-23
-
段曉琳:主體與本體:文學“向內(nèi)轉”的雙重維度——兼談新時期主體論與形式文論的關系
相較于眾說紛紜、爭鳴迭起的方法年1985、觀念年1986,1987年的文壇稍顯沉寂,除去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重提改革文學,以及對文體(尤其是小說文體)的討論外,文壇較為重要的爭鳴里,聲勢較大、持續(xù)時間較長、影響較廣的是關于“向內(nèi)轉”的論爭,其中又以《文藝報》的討論最為集中。
2018-04-23
-
散文文體: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因與密碼的載體
[摘要] 在西方散文概念與中國文章內(nèi)涵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偏角,如果不顧及中國傳統(tǒng)特性,就會出現(xiàn)斷裂與矛盾。
2018-04-23
-
楊春時:論文藝的自然維度
文藝的性質(zhì)和功能,一般認為具有現(xiàn)實性和審美性,從而具有社會作用(包括認識功能和教化功能)和審美作用(主要是審美超越功能)。
2018-04-23
-
“專業(yè)主義”及其超越——從文學研究到當代中國學術
1 從古典小說研究的門檻談起 近日,苗懷明教授的新作《說說紅學研究的學術門檻》(下簡作“苗文”),引起我的注意。
2018-04-19
-
論體驗:一個美學概念在中西匯通中的生成
在過去百多年的審美與文學理論之中,無論中西方,“體驗”這個詞都是離不開的基本范疇。
2018-04-18
-
扎實推進中國古典學建設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廖可斌在2017年12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報》上發(fā)表了《由根本問題入手構建中國古典學》一文。
2018-04-18
-
“琴棋書畫”的文藝思想史意義
詩文、書法和繪畫原為彼此獨立的文藝形式,可宋元時期的士大夫文人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把這幾種文藝形式有機融為一體,相互輝映、相互補充——用詩歌抒發(fā)情感,在書法中感受風骨,于繪畫里獲得氣韻生動的生命體驗。
201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