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紹本:懷念同窗好友張小鼎
1956年夏秋之間,考上南開大學中文系的學子們,從四面八方聚涌而來,穿行校園大中路,可以看到路上巨大的橫幅——“向科學進軍”,還有多彩的迎新標語——“寫信回家告爹媽,南開就是我的家”等——我們心中備受鼓舞。
-
千載文心終有寄,一生雅意在雕龍
牟世金先生是“龍學”大家。
2022-08-25
-
“來今雨軒”與《庶民的勝利》
民國時期的來今雨軒外景 《北京大學日刊》1918年11月27日第一版 從北京中山公園正門進入,沿東側長廊曲折北行,在古柏群旁,有一座古樸典雅的四梁八柱式傳統(tǒng)建筑,就是始建于1915年的“來今雨軒”茶社。
-
吳承恩的晚年生活
有研究吳承恩的專家學者認為,吳承恩的晚年生活十分落寞。
2022-08-25
-
郭沫若與原配夫人張瓊華關系始末
郭母杜夫人、原配張瓊華(左一)、二侄女郭瑜(右二)、三女郭琴軒(右一),1927年秋在樂山沙灣鎮(zhèn)家中合影 陳俐: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處于新舊交替的大時代,婚姻制度同樣如此。
-
子張:業(yè)師劉增人先生側影
一 退休前,突然萌生了回顧四十年從教生涯的想法。
2022-08-24
-
《讀書生活》與城市勞工的知識革命
一九三五年春天,《讀書生活》雜志“青年創(chuàng)作”欄目編輯夏征農給作家茅盾寄去了十七篇文學作品,希望茅盾能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讀書生活》2022-08-23
-
趙元任兼差
本科主修數學,在哈佛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畢業(yè)后受聘于康奈爾大學教物理學,回國后致力于語言學、音韻學研究,成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被譽為“中國語言學之父”。
關鍵詞:  趙元任2022-08-23
-
韓愈服硫磺一病不起
白居易(772-846)晚年有《思舊》一詩,詩云: 閑日一思舊,舊游如目前。
關鍵詞:  韓愈2022-08-23
-
誰是發(fā)現《浮生六記》的人?
原標題:發(fā)現《浮生六記》的人 人們皆知《浮生六記》是清代憶語體小說之翹楚。
-
趙元任“永遠不會錯”
著名的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是江蘇省常州市人,現在常州的宣傳語“教我如何不想她”,就是借用趙元任作曲、劉半農作詞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關鍵詞:  趙元任2022-08-22
-
凸凹:在葦岸日記中追尋
葦岸 嗜酸是我與生俱來的口味。
-
劉錫誠:飛鴻傳情憶旭瀾
潘旭瀾是被稱為“第二代批評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
高歌:新文學中“最現代”的狂飆社作家
“高氏三杰”中的高歌 “五四”新文學乃至整個現代文學30年,小說特別是短篇小說,從傳統(tǒng)向現代轉型,從幼稚到成熟到強大,走過了一條艱難探索、銳意創(chuàng)新的道路。
-
陳建功:在笑聲中訣別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陳建功(左)與劉樹綱(右) 劇作家劉樹綱 壹 那天,史鐵生夫人陳希米到我家,給我們看了陸曉婭發(fā)給她的微信: 你認識劉樹綱嗎?中戲的老師,也是劇作家。
2022-08-21
-
吳思敬:菜廠胡同7號與我的80年代
原標題:菜廠胡同7號:我的80年代 我于1979年夏由北京南池子的普慶前巷搬家到菜廠胡同7號,直到1990年4月搬離,整整住了11年。
2022-08-19
-
李騖哲:誰飲墨瀋一升
1828年2月,僧人達受在杭州湖墅的古董肆中購得一幅落款為“大歷三年三月寄望,沙門懷素書”的絹本《小草千字文》,號稱“神蹟難得”。
關鍵詞:  傳統(tǒng)文化2022-08-17
-
《圍城》第一個單行本誕生在哈爾濱路258號的客堂間
錢鍾書寫《圍城》時的住所,胡適在上海時期的居所,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的發(fā)生地,沈從文與張兆和的相識地,戴望舒的新婚居所……千姿百態(tài)的上海,處處有故事。
關鍵詞:  《圍城》2022-08-15
-
家庭,作為魯迅兒童成長敘事的發(fā)生裝置
主持人語: 兒童文學作品中的家庭呈現,構成一個值得探討的敘事機制。
2022-08-15
-
周兆民:我眼中的滿叔周立波
清溪村的早晨,是寧靜醉人的。
關鍵詞:  周立波202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