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曉平:王韜與粵人的交游
晚清改良思想家、著名報人王韜,自流亡香港開始,與粵人交誼日深,舊雨新朋幫助他融入香港社會,給他提供了發(fā)揮才能的平臺。
-
張賢亮種植《綠化樹》的來龍去脈
在中國當代文學這片茂盛蒼莽的大森林中,生長著一棵蔥郁茁壯的參天大樹。
-
無以忘卻的紀念與“救亡魯迅”的形象建構(gòu)
啟蒙、革命、救亡被視為中國現(xiàn)代歷史的三大主題,魯迅形象被不同的歷史主體賦予了啟蒙、革命或救亡的意義,生成了“啟蒙魯迅”、“革命魯迅”與“救亡魯迅”的形象系列。
-
《群眾》周刊如何團結(jié)知識分子
在抗戰(zhàn)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群眾》周刊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唯一公開出版的政治理論刊物。
關鍵詞:  《群眾》2022-10-08
-
南北“書事”舊聞拾屑
不久前,一件1948年商務印書館的舊檔,出現(xiàn)在一場小型拍賣會上。
關鍵詞:  故紙尋蹤2022-10-08
-
傅書華:也論馬烽
大作家大作品,總是大時代經(jīng)濟、政治、文化形態(tài)下人的生存形態(tài)、價值形態(tài)、情感形態(tài)的反映,并由此帶來新的文學創(chuàng)作范式的形成。
-
胡適成人之美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社會,有一句極為有名的流行語:“我的朋友胡適之”。
2022-09-29
-
戴望舒與施絳年的一段往事
施蟄存是戴望舒一生的知己和好友,他在杭州之江大學讀書時,就曾與戴望舒、杜衡等人成立蘭社,創(chuàng)辦文學刊物《蘭友》。
-
陳子善:范泉先生與《文藝春秋》
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百廢待興,本來就是中國新文學重鎮(zhèn)的上海文壇又很快呈現(xiàn)一派新氣象,重要的標志之一,就是新的文學雜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如《文藝復興》《文潮月刊》《清明》《大家》《茶話》《幸福》等不斷創(chuàng)刊;抗戰(zhàn)前就已存在的文學雜志,如《論語》《青年界》等也接連復刊。
-
董橋與蘇雪林的師生緣
著名報人、散文家董橋先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作為香港僑生,曾在臺南成功大學文學院外文系讀書四年。
-
頂流才華,他為何成為劣跡文人
想做頂流,先要人品過關 中國歷代都不乏文壇頂流。
2022-09-26
-
杜威與魯迅:一段隱而未彰的關系
引言:從宮竹心的來信說起 1921年7月,當時在北京郵局工作的年輕人宮竹心(1899-1966)因職務之便,得知了周作人的地址,貿(mào)然寫信,索借書籍。
-
陳光磊:陳望道生年考訂
關于陳望道先生的出生年月,現(xiàn)在一般都依從鄧明以著《陳望道傳》(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下簡稱“鄧《傳》”)所說:“1891年1月18日,清光緒十六年農(nóng)歷臘月初九。
關鍵詞:  陳望道2022-09-26
-
“賣報小行家”:民國時期的報童考察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報,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聞真正好,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
關鍵詞:  近代人文2022-09-26
-
翻譯家楊衍松的兩封書信
1982 年8 月17 日,山西人民出版社負責外國文學出版的編輯常德順給湖南師范學院外文系楊衍松先生寫了封約稿信,信中約他翻譯蘇聯(lián)女作家?guī)炱澞敉迣懙年P于普希金妻子的著作。
2022-09-23
-
師者邵飄萍
2022年的初夏,我兩次來到位于北京西城的民國報人邵飄萍(1886—1926)故居,默默注視著飄萍先生的半身銅像,試圖在咫尺之間跨越時空百年,通過無聲的目光交流感受他的內(nèi)心世界。
關鍵詞:  邵飄萍2022-09-23
-
沈從文早期妙意的詩作
讀沈從文早期發(fā)表的作品,與許多作者的起步階段極為相似:題材、體裁多樣,副刊能發(fā)表哪種作品,就寫作哪種,其中極為突出的是詩歌。
關鍵詞:  沈從文2022-09-22
-
孫犁與《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的《人民日報70年散文選》收錄了孫犁的《昆蟲的故事》《談鏡花水月》。
關鍵詞:  孫犁2022-09-22
-
韓愈的牙齒
人都是要衰老的,但個體的衰老,在生理表征上卻顯得與眾不同,具體而且獨特。
關鍵詞:  韓愈2022-09-21
-
中華書局成立110周年:瑯函如海筑津梁
北京太平橋西路,坐落著一家名為“伯鴻”的書店。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