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青的風趣
艾青是“時代的歌手”,他為人率真,風趣幽默,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11-02
-
洪深抱病“三馬同臺”
洪深是著名的戲劇編劇、導演,也會演話劇。
2023-11-02
-
孫琴安:葉嘉瑩先生印象記
當我在報刊上讀到葉嘉瑩先生談詩詞、悟人生的文章,便心生敬意。
2023-11-01
-
看戲看出做學問的門道?
顧頡剛《九十年前的北京戲劇(一)》,原載上海《民國日報》,1926年7月26日 共計十五次連載報道的“超長訪談” 1936年10月至11月間,北平《世界日報》以連載十五次的超長篇幅,推出了對歷史學家顧頡剛(1893—1980)的訪談報道。
2023-11-01
-
魯迅眼中的“古怪的人”
清朝末年,革命志士、文學家蘇曼殊不僅與孫中山、廖仲愷、黃興、馮自由等同盟會元老多有往來,也與蔣介石、陳果夫等過從甚密,而且和文化界的名流章太炎、陳獨秀、柳亞子、章士釗、劉師培、李叔同、黃侃、沈尹默、劉半農等亦有交流。
2023-10-31
-
蕭紅與抗戰(zhàn)時期的《大公報》副刊
我近年來買了許多舊書、舊報和復印資料,其中包括影印版的《大公報》(天津版)第139分冊(1937年7—12月)。
2023-10-31
-
錢理群:我的鄰居金波先生
金波先生在《我與童年的對話錄》里,有這樣的回憶——“那一天,我們都在散步。
2023-10-30
-
從傅璇琮先生說起,談“學者型編輯”
今年,到美麗的清華園,參加由清華大學人文學院與中華書局聯合舉辦的“紀念傅璇琮先生90誕辰暨《傅璇琮文集》發(fā)布會”,其盛況是近年類似會議所罕見。
2023-10-30
-
南星:讓我們永遠地互相紀念
編者按:數年前,散文家吳佳駿意外地讀到張中行先生的評論《詩人南星》,從此這個有些陌生的名字走進了他的閱讀與寫作。
2023-10-30
-
俯仰天地之間的讀書人
俞大維文庫(局部) “年輕時,看書看不懂,以為自己腦子有問題。
2023-10-27
-
蕭勁光詩歌中的意氣風發(fā)
蕭勁光(1903—1989年),新中國開國大將,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人民海軍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卓越領導人。
2023-10-27
-
錢鍾書:從沒有說過“吳宓太笨”的話
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與國學大師吳宓的私交甚深。
2023-10-27
-
但愿書長久——書癡范用和他為書籍的一生
收到新購的《范用:為書籍的一生》,不禁被其質樸典雅的裝幀打動。
2023-10-26
-
沙可夫:沸騰在覺醒年代的一朵紅色火焰
值此紀念沙可夫誕辰120周年之際,我想起魯迅的學生黃源在《沙可夫譯文選》序言中的一段話:“(沙可夫)他是一個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的人物,他走的道路是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道路,他終身為人民的大眾文學服務,我們更要紀念他,向他學習。
2023-10-26
-
魯迅校勘《瘞鶴銘》
魯迅對“大字之祖”《瘞鶴銘》素有濃厚興趣。
2023-10-26
-
宋慶齡與三位鎮(zhèn)江人
賽珍珠致函宋慶齡 今年是宋慶齡同志誕辰130周年紀念日。
2023-10-26
-
李修生:憶沈從文老師
沈從文先生是我在輔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讀書時的寫作課任教老師。
2023-10-25
-
新發(fā)現的周有光民俗譯文兩則
第一則 《民俗學是什么》,關于民俗調查的科學途徑 近翻閱民國民俗舊刊,發(fā)現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的一篇譯文,有關于民俗調查的主題,原文作者為英國學者。
2023-10-25
-
劉延慶:二三人 二三事——為《歲月 人和書》做人物補寫
編者按:今年6月,北京圖書編輯界資深編審劉延慶老師在團結出版社出版新著《歲月 人和書》,因真切的人物寫真、極高的時代還原度而受到不少讀者關注。
2023-10-25
-
王安憶:父親王嘯平南洋時期劇評佚文
一、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花蹤 這一輯五篇父親的小文,都與戲劇有關。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