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情的諷刺”:魯迅雜文的美學特質(zhì)
摘要:魯迅對諷刺藝術有自覺的理論提倡和大量的文本實踐。
-
魯迅在大鐘樓上的臥室以及“緊急會議室”復原始末
1959年初,許廣平在廣東從化休養(yǎng)期間,曾應廣東地方博物館籌備處(負責籌備廣州魯迅紀念館的工作)之邀到廣州魯迅紀念館指導工作。
-
重讀《孔乙己》:悲劇的豐富性
原標題:論《孔乙己》悲劇的豐富性——紀念《孔乙己》發(fā)表100周年 魯迅小說《孔乙己》寫于1919年4月,原載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5號。
-
侯桂新:魯迅與左聯(lián)
1933年2月24日,魯迅與楊杏佛(中)、李濟之(左)合影 楔子 1926年11月7日,是一個星期天。
-
重讀《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個褓姆身上的文化社會學密碼
原標題:一個褓姆身上的文化社會學密碼——《阿長與〈山海經(jīng)〉》解讀 一 這算是一篇寫人的散文,寫的自然是題目里說的這個名字叫“阿長”的人。
關鍵詞:  黃鍵魯迅阿長與山海經(jīng)2020-03-10
-
重讀《祝?!罚?“連自己也燒在這里面”
1、“河邊之問” 1924年2月7日,魯迅創(chuàng)作了短篇小說《祝福》,3月25日便發(fā)表于當時的重要刊物《東方雜志》上。
-
重讀《阿Q正傳》:“奴隸”、“奴才”與“奴隸性”
“奴隸”與“奴才”是魯迅文章中常常出現(xiàn)的兩個關鍵詞,有時看上去意思接近甚至不無混淆,但實際上有微妙且意義重大的區(qū)別。
-
重讀《傷逝》:敘事視角與召喚結構
原標題:敘事視角與召喚結構:《傷逝》意蘊再探討 內(nèi)容提要 《傷逝》中的第一人稱經(jīng)驗性視角和回顧性視角交融互滲,構成了一個復雜的召喚結構和意義域。
-
重讀《狂人日記》:現(xiàn)代中國的青春想象
原標題:《狂人日記》與現(xiàn)代中國的青春想象 摘要: 《狂人日記》與現(xiàn)代中國的青春想象既有緊密關聯(lián),又存在深刻差異。
-
魯迅的十首新詩
一 詩人魯迅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成果是他的二十幾首散文詩,后來集印為一冊《野草》;其次是他的一批舊體詩,其中的名句如“我以我血薦軒轅”、“城頭變幻大王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鹊龋捴巳丝?,傳播尤廣;他早先也曾寫過幾首新詩,知名度不高,現(xiàn)在讀者也很少,簡直幾乎要被忘卻了。
-
重讀《〈吶喊〉自序》:魯迅文學的誕生
原標題:魯迅文學的誕生——讀《〈吶喊〉自序》 摘要:他的“反抗絕望的文學”是通過對“希望的文學”的否定而確立自身的。
-
陳漱渝:校勘·魯迅??薄ば?濒斞?/a>
正確評價一位作家,當然要“知人論世”,了解其生活的時代,其人際關系網(wǎng)絡,以及其創(chuàng)作歷程和心靈歷程,但最根本的依據(jù)還是其留存的文本。
-
魯迅怎樣研究小說史?
原標題:小說史如何講授 ——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片論 1924年夏,魯迅應國立西北大學之邀,赴西安講學。
-
重讀《長明燈》:從“吹燈”到“放火”
內(nèi)容提要:1924年末“溥儀出宮”事件的社會影響對魯迅的刺激與1925年初孫中山北上及其影響是魯迅創(chuàng)作《長明燈》的思想背景與重要契機。
-
郜元寶:魯迅為何沒多寫小說
一、問題的真?zhèn)? 魯迅一生出版過三本短篇小說集,《吶喊》(1923年出版)十四篇、《彷徨》(1926年出版)十一篇、《故事新編》(1936年出版)八篇。
-
錢理群:我與魯迅《頹敗線的顫動》的遲遲結緣
先說說我的魯迅閱讀史、研究史。
-
魯迅《古小說鉤沉》究竟輯錄于何年?
《古小說鉤沈》,人民文學出版社1951年10月北京重印第一版 魯迅輯錄的《古小說鉤沉》(又名《古小說鉤沈》),全書共收錄自周至隋的散佚小說36種,取材來源廣泛,有見于《漢書·藝文志·小說家》《隋書·經(jīng)籍志·小說家》《新唐書·藝文志·小說家》著錄,也有見于上述三種志“小說家”之外著錄,還有不見于史志著錄者。
-
魯迅與中國新興木刻的淵源
上海魯迅紀念館收藏有許多中國第一代新興木刻家的作品,數(shù)量達1800余件之多,高居國內(nèi)各收藏機構之首,這些作品都來源于魯迅的收藏,由許廣平先生捐贈。
-
錢理群:最后十年,魯迅的鋒芒所向
“最后十年的魯迅”是魯迅研究中爭論最大的一個話題。
-
魯迅早期“思士”概念及其蛻變
魯迅在《摩羅詩力說》一文中,使用了“思士”一詞,用來說明古代知識分子的懦弱和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