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氣象 文學情懷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日前揭曉,楊志軍《雪山大地》、喬葉《寶水》、劉亮程《本巴》、孫甘露《千里江山圖》、東西《回響》5部長篇小說獲獎。
2023-08-22
-
文本的叢林,或戰(zhàn)場上的詩學
錯綜復雜的局勢、瞬息萬變的戰(zhàn)況、生死不定的命運、極端的情感和經驗、高度凝練的交流語言、個人命運和家國情懷相互滲透、生的欲望和死的決心相互糾結……這是我們普通人對戰(zhàn)場的印象——有些概念化,因為那是遠離我們日常生活經驗的,更是靠日常生活經驗難以填充的想象,甚至可以說,戰(zhàn)場上發(fā)生的一切似乎都是悖于我們日常的情感體驗和思維能力的——可也正是這樣不一般的生命體驗,充滿了詩歌審美的所有元素:語言的密度、情感的濃度,內在的張力、多重的含義,矛盾與沖突、原創(chuàng)性與獨特性。
2023-08-22
-
《長河千帆過:中華文化思想源流》自序
歷史讀本,多數以朝代更替為主線。
2023-08-22
-
為上手住客和自己寫作——《白鱘》創(chuàng)作談
博士畢業(yè),我在香港還沒找到教職、沒有收入的時候,住過一段時間的劏房。
2023-08-22
-
挽歌緩唱——《鯨路》創(chuàng)作談
心碎的人都去哪了? 他們不見了,坍縮在無光的所在。
2023-08-21
-
張琳:逐夢中的隱痛
很小的時候,到外婆的村莊走親戚,遇見了一場相親。
2023-08-18
-
郭誰:對于海的愛要等到離開海之后才察覺
這篇文章創(chuàng)作于我在天津大學讀本科中文系的時候,最初發(fā)在我的個人公眾號“單翅鳥”上。
2023-08-18
-
鄭在歡:絕對的動物,相對的人
如今的我是一個貓奴,這簡直難以置信。
2023-08-17
-
于青:救贖
于青 這世上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不是決策者,不是官員,不是專家,不是軍事家,但他們比誰都關心國家大事,世界大事。
2023-08-17
-
讓好故事閃耀信仰的光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聲音。
2023-08-15
-
安寧:世間萬物讓我動容
我常常想,我為什么如此沉迷于自然的書寫,仿佛只有在自然之中,我才能感知到生命的存在? 在巴丹吉林,我彎下身,以貼近大地心臟的謙卑姿勢,聽到一株白刺的呼吸,也發(fā)現了自我的存在。
2023-08-11
-
張象:城市的多重臉孔
有段時間,每天夢見坐地鐵。
2023-08-10
-
梁豪:請告訴我,什么叫小說?
該小說想表達什么?題目用意何在?主人公最后到底怎樣了?是根據你的真實經歷改編的嗎?——想必不少寫作者都曾經或正在經歷諸如此類的拷問,我也不例外。
2023-08-10
-
楊遙:讓生活的無盡意義浮出水面
站在2023年的開端回望,過去一年空空蕩蕩,許多覺得非常重要的人和事變得很遙遠,而一些年代久遠以為已經忘卻的事情卻不可思議地清晰浮現出來,我明白自己“老了”,開始喜歡回憶過去。
2023-08-08
-
楊伯良:總想寫一部好看的小說?
多年來,我創(chuàng)作的所有作品都帶有天津靜海南運河、子牙河、寬闊的大清河、遼遠的團泊洼等地域特征。
2023-08-08
-
敘述的力量——《河橋孝子》創(chuàng)作談
這篇小說的靈感來自于我聽到的一個夢,一個被誤診為死亡的老人,在葬禮上忽然醒來了。
2023-08-08
-
為上手住客和自己寫作——《白鱘》創(chuàng)作談
博士畢業(yè),我在香港還沒找到教職、沒有收入的時候,住過一段時間的劏房。
2023-08-08
-
用文學的魅力再現時代的風采
今天的瀾滄江,吊橋、高鐵橋、油管橋同存。
2023-08-07
-
文學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
2018年7月,我第一次來到野三關。
2023-08-04
-
關于《花問》:定有解人,有慧眼,有體恤之心
《花問》開篇描寫的那番園中景物,是我去年落筆那天散步時所見實景,池塘中睡蓮尚有殘花,寫寫改改,秋去冬來春又至,完成那天,已是今年春分。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