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在歡:絕對的動物,相對的人
如今的我是一個貓奴,這簡直難以置信。在我長大的農(nóng)村,動物的地位是很低的,狗常年被拴著,貓必須要捉老鼠。遛狗與擼貓這種詞匯是不存在的,與之對應(yīng)的行為也很少發(fā)生。我們習(xí)慣了動物是為了服務(wù)人而存在,完全沒有“寵物”的概念,至多是玩物。小時候我們都愛掏個鳥玩,也興致勃勃地去逮蟲子喂,但耐心極為有限,一旦鳥不好好吃,或者干脆就是玩厭了,就棄之不理,或直接將其虐殺。小孩子欺凌動物,沒有任何緣故,好像只是為了服從弱肉強食的法則。這里面,甚至還有來自成年人的一部分鼓勵,比如彈弓這么一件玩具,多由心靈手巧的家長做給孩子玩,孩子一拿到手里,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林子里打鳥。打下來的鳥既不能吃也不能玩,這一行為似乎只是為了訓(xùn)練狩獵本能。那時的我對動物殘忍,冷酷,毫無憐憫之情,對自己擁有的生而為人的智識與權(quán)力則充滿自信,沾沾自喜。支配的感覺是如此之好,即使身在更大的支配之中依然樂此不彼。欺凌弱小,追逐強大,要是能一直保持這種簡單粗暴的認識倒也不壞??扇丝偸且L大的,長大的過程就是逐步喪失自信的過程,認識到自身的脆弱的時候,懷疑起自身的存在的時候,才開始注意到另外的存在,他人是另外的存在,動物當然也是,并且是更為直觀的一種。
中學(xué)時,看溥儀的《我的前半生》,其中有一處寫到他去了東北之后是怎么與動物相處的。在他被幽禁的大房子里,不允許有一只蚊蠅存在,但也不允許打死它們。他指揮家眷滿屋子逮它們,逮到再將其放生,誰要是在捕捉時不小心傷了蚊蠅的性命,就有可能換來一頓毒打。當時看到這兒可把我氣壞了,這個變態(tài)的帝王,保護不了國民,甚至保護不了自己,居然假惺惺地保護起了最低等的蟲蟻,這不是假仁義是什么呢。直到很久以后的后來,我住進城里的房子,家里偶爾也會出現(xiàn)一只蒼蠅。抓不住它的時候就只能被迫觀察它,它嗡嗡嗡地飛來飛去,毫不自知有多討厭,飛得怡然自得,飛得理直氣壯。好不容易用一張紙巾捏住了它,我卻打開窗戶,放走了它。我當然可以捏死它,這對我沒有一點負擔,我對它也沒有任何一點憐憫或別的什么感情,放走它,只是想讓它多飛一會兒而已。讓它飛有對我有什么意義可言呢,其實也沒有,那只是一種存在而已?;蛟S只有自己的存在不盡如意時,才愿意去注意別的存在,甚至是羨慕。
后來我養(yǎng)了貓。在養(yǎng)貓之前,我一度覺得伺候動物是滑稽的,甚至是矯情,畢竟連自己的生存都是個問題,或許正因如此,養(yǎng)貓才像是一種救助,因為不滿意自己的存在,才能從貓的存在之中汲取力量。它的存在是如此確定、穩(wěn)定,以及肯定。它不會質(zhì)疑環(huán)境的糟糕,主人的能力,自身的際遇。它甚至有沒有主人這個概念都存疑,它只是盡可能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并最大程度的不改變自己,一只貓的性格基本是定性的,活潑的會一直活潑,膽小的會一直膽小,愛打人的不會因為人的愛或恐嚇就不打人,愛粘人的不會因為人的壞或威脅就不粘人。相比于人的搖擺不定,貓是如此確定,包括幾乎所有動物都是這樣。狗相對差點,畢竟和人走得太近了,但就是熱衷看人眼色的狗,也堅定地只認一個主人。善變當然是一種能力,但堅定,同樣是一股力量。而據(jù)我觀察,善變多半是被迫的,堅定才是奢侈的,不過相比堅定,我更喜歡另一個詞,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