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時代與歷史的深情呈現(xiàn)——評第十一屆“駿馬獎”長篇小說獎漢語獲獎作品
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的評選中,土家族作家李傳鋒的《白虎寨》、侗族作家袁仁琮的《破荒》和維吾爾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的《時間悄悄的嘴臉》三部漢語長篇小說脫穎而出,獲得長篇小說獎。
2016-10-31
-
以需求推動少數(shù)民族文藝發(fā)展
少數(shù)民族文藝是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具有鮮明的特色、豐富的內涵和生動的表現(xiàn)形式。
2016-09-28
-
第十一屆(2012-2015)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獲獎者創(chuàng)作感言
一、長篇小說獎 李傳鋒(土家族) 獲獎作品:《白虎寨》 我出生在舊中國,長在紅旗下,經歷過三年困難時期,吃過草,掙過工分,我體會過“饑腸轆轆”、“身無分文”的無奈,我深深懂得貧窮對國人的傷害。
2016-09-09
-
菩提風語
一 自我到來,菩提懸垂為鈴,搖曳為歌。
2016-08-25
-
詩是塵世的安慰
詩最根本的底色是真誠——我沒有用“詩歌”,而是用“詩”,是因為吟詠傳統(tǒng)斷裂已久,“詩”和“歌”早已分為二途,“詩”更多訴諸于視覺閱讀和沉思,“歌”則日益在大眾文化中走向聲光電音的娛樂一道。
2016-08-25
-
泥土里開出的鮮花
馬慧娟是以“拇指作家”之名為很多人知道的。
2016-08-25
-
白庚勝:翻譯架彩橋 審美變通途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自古以來就統(tǒng)一、并多民族共同發(fā)展的國家來說,翻譯是各種文化族群之間進行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借鑒、互相欣賞,共同繁榮與興旺、共同發(fā)展與進步的重要手段與渠道。
2016-08-25
-
加強對流失海外少數(shù)民族古籍的搜集普查和追索回歸工作
德國收藏的納西族古籍。
2016-07-29
-
建設多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民族文學》創(chuàng)刊迄今,已走過35個春秋。
2016-07-26
-
《藏·世界》:從伊甸園到塵世
在閱讀徐東的小說集《藏·世界》,尤其是在閱讀中回憶起生活中的徐東時,我腦海中一再出現(xiàn)的,是《圣經》中那個著名的伊甸園神話以及亞當?shù)男蜗?,里面的亞當純真、樸素、無機心。
2016-07-11
-
在離歌里回旋
當舊年的記憶在我內心平靜時蜂擁而至,我知道,這一生我已注定無法擺脫那些過往;當故園的山水和親朋的容顏在交織時,我知道,昔日的生活,我回不去了。
2016-07-11
-
延續(xù)每一個故事“自己的生命”
民間故事是孩子們最喜愛的精神食糧,中國民間故事更以其豐富優(yōu)美聞名于世,可惜至今還沒有一本如同《格林童話》那樣的書在公眾中廣泛流行。
2016-07-07
-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多民族文學
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是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
2016-07-07
-
傳統(tǒng)村落保護:怎樣留住民族文化記憶?
傳統(tǒng)村落是不同民族和地區(qū)傳統(tǒng)文化的聚集地,是世界生物和文化多樣性的主要體現(xiàn),是探索人類歷史和文化的寶貴資料庫,也是當今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資源。
2016-07-07
-
佛教禪宗對太湖縣民俗思想文化的影響
隋唐時期,中國佛教發(fā)展到了它的鼎盛時期,不但產生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和理論,同時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衣食住行、語言思想、文學藝術、建筑天文及醫(yī)學等各個領域。
2016-07-07
-
人文蔚起品三江
侗族師公在祭祀先祖。
2016-07-07
-
布楞溝村:“懸崖邊”的巨變
布楞溝,東鄉(xiāng)語意為“懸崖邊”。
2016-07-07
-
彝族:跨境格局在漸行漸遠
彝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
2016-07-07
-
土家族撒葉兒嗬的當代流變及其動因
撒葉兒嗬是湖北長陽土家族源遠流長的一種祭祀性的喪事舞蹈,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6-07-07
-
安塞關注鼓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
近日,“中國鼓文化暨中國鼓文化樂園”座談會在陜西安塞召開,十多位鼓文化方面的專家學者認為,安塞腰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