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后海的風光已經從小橋流水的恬淡清幽,變成酒吧林立的熱鬧喧嘩之時,《民族文學》的編輯們就在海邊那個古樸雅趣的四合小院里,堅守著這方少數民族文學的凈土。對于那些坐在三輪車上的外國游客來說,這里充滿著神秘與好奇,路過小院門口,每每下車顧盼一陣,指著門牌上的英文注釋喃喃道:“中國有專門的少數民族文學刊物?”而對于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作家來說,這里則充盈著更多的親昵與懷念,但凡在這里發(fā)表過作品的少數民族作家,來京時往往都要到小院里坐上一坐,喝杯清茶,抑或吃碗簡樸清爽的炸醬面。他們說,這里就是他們的家,一個心心相印的精神之家。
1981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民族文學》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少數民族文學刊物,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誕生了?镌凇懊褡屣L格、中華氣派、世界眼光、百姓情懷”的辦刊方針指引下,不斷推出精品力作,發(fā)現培養(yǎng)少數民族文學新人,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多民族文學的寶貴陣地。從這里成長起一大批在國內外頗具影響的少數民族作家,許多作品已被翻譯介紹到國外,并有相當一部分作家獲得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重要獎項。創(chuàng)刊28年來,刊物共發(fā)表包括小說、詩歌、散文、評論、報告文學等體裁的作品5000余萬字,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作家都曾在這里嶄露頭角,不僅豐富了我國新時期文學畫廊,而且徹底告別了千百年來多個少數民族沒有書面文學、作家文學的歷史。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對《民族文學》非常關心,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習仲勛同志在賀信中稱:“《民族文學》創(chuàng)刊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壇的一件盛事,對我國少數民族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鄙鐣䦟W家費孝通先生贊揚《民族文學》是“一個播種機、一把金鑰匙,不斷把社會主義文學的優(yōu)良品種灑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山山水水。”
有一群人,使《民族文學》格外掛念,他們就是慣常被世界陌生記憶與表述的22個人口較少民族的作家。他們的文學,連同著無數縱橫的江流、群莽的青山、舒展的林草,滋長著一個國度多維的性格、豐腴的情感與淳厚的文學記憶。《民族文學》多次策劃推出“人口較少民族作家專號”,并連續(xù)幾年舉辦全國性的大型研討班和改稿班,成為人口較少民族作家成長的搖籃。目前,赫哲族、毛南族、基諾族、德昂族、門巴族、珞巴族等人口較少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第一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并相繼喜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
在《民族文學》看來,用母語創(chuàng)作的各少數民族文字優(yōu)秀作品,是中華多民族文學的瑰寶。刊物專門設置“翻譯作品”欄目,并多次舉辦培訓班、改稿班、作品研討會,鼓勵母語創(chuàng)作。更加振奮和溫暖的消息是,經過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的長期籌措,《民族文學》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三種少數民族文字版將于今年8月創(chuàng)刊。這些舉措,無疑將使少數民族文字煥發(fā)出更加動人的神采。
當你翻看這本精美的雜志,會感受到她的包容與博愛、純樸與絢麗。這是一方尊重傳統的厚土,少數民族文字作品通過“翻譯作品”和新創(chuàng)辦的少數民族文字版,彰顯出新鮮與神奇的魅力;“民族經典”欄目,則讓多民族的民間文學交相輝映。這是一座生機勃發(fā)的樂園,“青年佳作”、“校園選萃”欄目讓越來越多的年輕朋友走進《民族文學》,注入了多民族的青春熱情和蓬勃之聲。當然,這更是一個主張多元、百花齊放的花圃,就在前不久,備受矚目的全國少數民族作家“祖國頌”創(chuàng)作研討班在北京舉行,這是共和國歷史上第一次由55個少數民族的作家以群體面貌共迎國慶的隆重聚會。每當多民族作家歡聚一堂、親如一家的時刻,一種多元并存、美美與共的中華盛世的和諧圖景,就被彰顯出來——而這,正是《民族文學》矢志不改的理想與期懷。靈魂的行吟者,應當無愧于光榮的桂冠,《民族文學》這一方中國多民族文學的陣地,必將像寶貴的根一樣,堅守在土地最深處、民族最深處、生命最深處,最終,以大山的形式、江河的形式、甚至以汪洋大海的形式,出現在當代文壇的眼睛里。
民族文學雜志社網址:
http://www.mzwx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