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偷自乱图片_2022最新国产在线_久久久久国产免费_欧美日韩精品视频一区_国产日韩在线时看高清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寫出一個真實的丁玲(李向東 王增如)

http://www.lijiacheng616.cn 2016年02月05日09:03 來源:解放日報 《丁玲傳》作者 李向東 王增如
  《丁玲傳》(上下)李向東王增如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丁玲傳》(上下)李向東王增如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解放書單:這本《丁玲傳》與過去其他有關丁玲的傳記有什么不同?

  李向東:與其他版本的丁玲傳記相比,本書有三個特點。一是材料新,使用了大量第一次披露的史料,即便是一些與丁玲熟識的老同志和一些搞了多年丁玲研究的學者,都會感覺新鮮。二是填補了丁玲生平研究中的一些空白,比如1938年丁玲率西戰(zhàn)團回延安,到1942年延安整風,這一段時間其實在丁玲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其中1939年她在馬列學院、1940年在陜甘寧邊區(qū)文協(xié),但她在自己的文章中極少提及這期間的工作、生活、創(chuàng)作及思想和情感世界,這一次我們努力挖掘材料,對此做了一些填補。另外關于馮達其人,這次也做了較多介紹,使這個過去一直若隱若現(xiàn)的重要人物,眉目畢現(xiàn)。三是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例如丁玲與周揚、沈從文的糾葛,在新材料基礎上,力求有新的角度和新的解釋。

  解放書單:書中史料十分翔實,如此大量的獨家材料從何而來?

  李向東:新史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丁玲的講話錄音,她晚年因為身體不好,有時拿筆寫作感覺困難,就以口述形式把自己經(jīng)歷的一些事情、要寫的一些文章,用錄音機錄下來,其中有一些整理成文發(fā)表了,還有一些沒有,這部分就成了這本書的新材料。另一個來源是友人寫給丁玲的書信,我們在幫陳明(丁玲丈夫)整理時,發(fā)現(xiàn)了馮雪峰、葉圣陶、茅盾、艾青、陳學昭等人寫給丁玲的信,還有胡錦濤同志任團中央書記時寫給丁玲的信,等等。從這些信里,我們既可以了解一些史實,也可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有些信件很重要,但多年來無人清理,被淹沒了。

  此外,我們自己也搜集到了一些重要材料,有一些連陳明看到后都感到意外和驚喜。

  解放書單:你們寫作本書的初衷是什么?致力于丁玲研究的原因與動力來自哪里?

  王增如:丁玲生前,曾經(jīng)有出版社征求她的意見,詢問誰可以寫她的傳記,丁玲說“沒人能寫得了我”。因為她覺得自己太豐富、太復雜,別人不容易了解她、理解她。

  確實,丁玲的氣魄、個性是無人可比的,她經(jīng)歷了那么多磨難、屈辱、打擊、誤解,體驗過各種復雜的情感,歷史的復雜性、殘酷性在丁玲身上都有強烈的投射。這樣的人物的確很難把握,很難寫,所以,我們寫了十幾年關于丁玲的文章,卻一直沒有動過寫一本丁玲傳記的念頭。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手里還有很多材料沒有寫完,這些材料非常重要,但又非常零散,怎么把它們組合到一起?最好的形式自然就是寫一部完整的傳記。

  后來在中國丁玲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教授王中忱的一再鼓勵、督促下,我們花了三年時間,終于把它寫出來了。我們曾經(jīng)和朋友開玩笑說:我們不懂理論,不會從理論高度分析丁玲和她的作品,這是我們的短板,卻也成為我們的強項,正因此,這本書寫得比較通俗流暢,便于普通讀者閱讀。

  至于說到“致力于丁玲研究的原因與動力來自哪里”,我們覺得丁玲受到的誤解太多,至今仍然被許多人特別是青年人誤解。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寫出一個真實的丁玲,讓更多的人認識她,了解她,理解她。如同沈從文1933年在《〈記丁玲〉跋》里所說,要告訴青年讀者,丁玲“這個作家生來如何不辜負自己的日子,如何爽直,勇敢,活潑,熱情,到這世界上來打發(fā)每一個日子,當各種不幸圍繞到她身旁時,她又能如何堅毅沉著支持下去”,“她的作品與她的生活,皆顯示天才與忍耐結合而放出異常美麗的光輝。她贈給年輕人的希望和勇氣,應當已經(jīng)夠年輕人立起來做個結實硬朗的人的分量了!”

  解放書單:一部優(yōu)秀傳記的寫作需要與傳主保持一定的距離,并將其放在歷史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和觀察。作為丁玲的最后一任秘書,王增如老師在寫這部傳記時,如何保持客觀而平實的視角?

  王增如:丁玲一生遭遇很多磨難,蒙受很大冤屈,直到晚年還在“辯誣”,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也確曾為此憤憤不平,因為我離她太近了,受她的感染太深了。這方面李向東比我理智得多,我們在寫作時曾為此有過爭論,但他比我強勢,所以他的意見總是占上風。另外在寫作中,有老師指點我們不能一味站在丁玲的立場看問題,要從當時當?shù)氐拇蟊尘俺霭l(fā),也要考慮丁玲對立面的意見的合理性。超越丁玲,才能寫好丁玲。所以寫這本書的過程,也是我們加深認識理解丁玲的過程。

  解放書單:雖歷經(jīng)坎坷大起大落,但丁玲對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在你們看來,她執(zhí)著追求的理想究竟是什么?

  李向東:1924年,丁玲還沒有寫出第一篇小說,瞿秋白就預見到她是“飛蛾撲火,非死不止”。這八個字是對丁玲一生最形象最準確的概括。有人不喜歡丁玲,是因為她不坐在書房里安安靜靜寫文章,而是投身社會斗爭,先是為了個人出路,而后是為了勞苦大眾和民族解放奔走呼號、拼搏不息。丁玲頑強的生命力和至死不渝的理想追求,在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幾乎無人可比。

  透過丁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個時代的一大批有才華的知識分子是如何經(jīng)過慎重的思考、比較,最終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并且?guī)捉?jīng)磨難矢志不渝,堅定地走下去。在今天,了解丁玲、理解丁玲、討論丁玲,是非常有意義的。(采寫 本報記者 陳俊珺)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