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jié),同吾走了,剛剛76歲。
同吾是中國詩歌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向這個詩歌組織投入心血最多的一個人,同吾不是一個有訓練的行政組織者,他是評論家、學者,因此這些年來操持詩歌學會的確真真的不易。
同吾與我相識極早,早到他還在通州當中學老師,認識同吾時我在《文藝報》當評論編輯,除了同吾是我的作者,還有吳思敬、陳良運幾位,他們都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詩歌運動貢獻過力量,至少在《文藝報》上發(fā)表的評論文章,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后來同吾從學校調來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部,記得當時北京幾所中學為我們輸送了不少評論家,譬如孫武臣、何孔周、何鎮(zhèn)邦,同吾是其中之一,從此他便與詩歌正式結緣,直到離開這個世界。
是同吾選擇了詩歌還是詩歌選擇了同吾?也許是一種歷史際遇下的雙向選擇,但毫無疑問同吾對詩歌的熱愛與理解,對詩人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懷與支持,對詩潮在文壇所起的地位和作用是超乎常人的,同吾全副身心地關注中國當代詩歌,他用超乎尋常的耐心從事各種詩歌活動,又用大量時間寫下關于詩歌創(chuàng)作走向的判斷性文章,同時面對專業(yè)與業(yè)余作者的海量作品,進行解析和欣賞,為這些詩集寫序著文,我敢斷定:同吾是評論家中介入詩歌活動最多的一位,也是為詩友們著文寫序最勤的一位,同吾溫和委婉,從來不會拒絕任何人,這也是我把“好人”二字贈送他的原因。
曾有十一年時間我與同吾為鄰,為我們兩家裝修房屋的是一個姓許的唐山人,是同吾把老許介紹給我,然后我們開始了一場噩夢般的裝修投訴。同吾家的水電設計一團糟,我家的暖氣也曾大量跑水,將木地板泡成了船板。可是同吾充其量無奈地笑笑,最后在報紙上寫了一篇近乎自嘲式的文章了事。一個缺乏裝修資質的皮包公司,很輕易地讓兩個文人上當,又毫無損失地脫身離去,這證明同吾對人充滿善意信任的可愛與單純,這種風格幾乎充盈在他的一生,好人同吾,確實如此。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同吾發(fā)起創(chuàng)立中國詩歌學會,當時一批老詩人如艾青、臧克家、屠岸、李瑛、綠原、牛漢都支持同吾,于是這個秘書長同吾一干就是十七年。他在這些年中組織了大量的詩人采風活動,詩集研討活動,還有詩歌節(jié)的朗誦與籌備活動,可以不夸張地說,如果不是同吾的傾心投入,中國的新詩色彩肯定不會這么斑斕,更不會如此豐富多彩。在一次中國作協(xié)內部的匯報會上,同吾判斷中國的“新詩人口” (一個有趣的名詞)應有70萬之多,這話也就同吾敢說,因為他的權威性無人可及。
當然,說這話時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現(xiàn)在中國究竟有多少“新詩人口” ,已經無法判斷和分析,我個人相信是只增不減,畢竟詩歌是人類藝術王冠上最閃亮的那顆寶石,只要人類不滅絕,詩歌就會存在,人類追尋詩意、享受詩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同吾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好人”同吾之后,應該補上鄭重的兩個字:詩人同吾。
同吾逝世時,我即興寫了兩首小詩,寄托了我巨大的哀思,其一:“詩壇若少張同吾,幾多荒草待荒蕪。曾憶十載隔墻居,一聲慨嘆代長哭! ”其二:“昨夜冰雹襲京門,今日立秋辭故人。詩壇伯樂駕鶴去,天警地兆悲詩群。 ”
擁有“好人”與“詩人”雙重身份的同吾兄,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