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偷自乱图片_2022最新国产在线_久久久久国产免费_欧美日韩精品视频一区_国产日韩在线时看高清视频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他們讓我們認識了自然(王晨)

http://www.lijiacheng616.cn 2015年04月07日09:22 來源:人民日報 王 晨
  《偉大的博物學家》:(英)羅伯特·赫胥黎主編,王晨譯,商務印書館出版  《偉大的博物學家》:(英)羅伯特·赫胥黎主編,王晨譯,商務印書館出版

  當我第一次在商務印書館拿到《偉大的博物學家》英文原版時,內心的興奮是無以言表的。翻一翻目錄,盡是科學史上如雷貫耳的名字:亞里士多德、老普林尼、列文虎克、林奈、布豐伯爵、拉馬克、居維葉、洪堡、達爾文和華萊士。常常跟顯微鏡打交道的人對列文虎克這個名字絕不會陌生,對植物學感興趣的人一定知道林奈為這門學科帶來了什么,整體而言中國大眾最耳熟能詳的一定是亞里士多德和達爾文這兩位了,不過如果稍加提醒,許多人也許還能記起小學的一篇課文《松鼠》,它正出自布豐伯爵之手。

  《偉大的博物學家》由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羅伯特·赫胥黎主編,主要由來自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專家學者撰稿,講述了一共39位偉大博物學家的故事。在對他們理解最深刻的學者筆下,這些博物學家的心路歷程和研究腳步徐徐鋪開,逐步展示出博物學這個學科的發(fā)展脈絡。像幾乎所有重大思想成就一樣,博物學的發(fā)展絕不是線性的。即使是象牙塔里的學問也深受當時世俗的影響,教會對知識解釋權的壟斷自不用說,英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也是深遠的,許多大博物學家的身上都能看出草蛇灰線的痕跡。

  博物學是人類與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門古老學問,我們所依隨的世界如動物、植物、礦物、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無不依賴博物學的觀察、描述、分類等。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必須對自然進行認識和分類——植物的食用、有毒或藥用,動物有無危險和能否利用,哪些石頭能夠用來制造工具、冶煉金屬。不過,博物學最寶貴的精神無疑是剔除實用目的后對自然世界孜孜不倦的好奇心和刨根問底的勇氣。當我們在自然博物館驚嘆于大千世界的蕓蕓萬物時,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為我們打開雙眼的人,他們就是偉大的博物學家們。在描述和分類的基礎上,他們沒有止步于肉眼所及的表象,而是勇敢地提出了“為什么”和“怎么會”的問題,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道路上實現了人類知識的積累、智力的發(fā)展和思想的交鋒,為如今高度專門化的自然科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真正的博物學始于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也是本書列出的第一位博物學家。在他的時代,亞里士多德以其研究范圍的廣博而聞名,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在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中起到了持續(xù)的重要作用。亞里士多德的工作顯然很受查爾斯·達爾文的青睞,后者曾稱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觀察者之一。

  博物學在古希臘萌芽,在整個西歐開花結果,好像又成了歐洲中心論的有力證據之一。不過就像本書揭示的那樣,如果不是伊斯蘭學者的翻譯和復制(伊斯蘭典籍中的亞里士多德是戴著大頭巾的形象),后來的西方人很可能對古希臘燦爛的思想文化一無所知。

  在關于世界運行機制的學說中,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說和希臘的四元素說(土、氣、火、水)是何等令人驚奇地相似,《神農本草經》《南方草木狀》和《本草綱目》等“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醫(yī)學也是中國留給世界的有價值的遺產,但在博物的實踐和內涵上,我們做得似乎遠遠不夠。我們有領先于西方多少年的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但由于博物學傳統(tǒng)的缺失多多少少影響了在科學發(fā)展上的速度。無論如何,從古希臘時代到達爾文所在的19世紀,正是博物學在歐洲從誕生到逐漸成熟、演變成專門化科學職業(yè)的歷程。在這樣漫長的歷史時期,博物學的發(fā)展歷程并非一帆風順,古典時期文明湮滅后是教會壟斷知識解釋權的黑暗漫長中世紀,而文藝復興學者對于亞里士多德古代文本的依賴又到了迷信的地步。16世紀末自然主義興起并開始指導人們的思維,培根鼓勵人們“對自然發(fā)問”,這種觀察并描述自然世界的新方法促使整個知識界以更加理性和科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然,認識世界。

  這是一本嚴謹明晰而又美麗迷人的書,它以可讀性極強的方式按照編年順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博物學漸進發(fā)展的順序)娓娓道來,將有關植物、動物(包括昆蟲和人類)和地理的理論與分析結合得天衣無縫,并配上了近200幅來自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珍稀而精美的相關圖像資料,讓人直觀地看到博物學家令人賞心悅目的工作成果。

  我們應該感激這些孜孜不倦地進行搜集、記錄、描述和收集的大博物學家們,和其他偉大的科學家一樣,他們徹底改變了我們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教會了我們理解它的方法。這也是我非常愿意認真翻譯這本書的原因,它既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群體的傳記,也是自然科學本身的歷史。來自英國、法國等擁有悠久自然博物學傳統(tǒng)的國家的專家學者們告訴讀者,博物學不但是窮盡萬物的學問,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那些偉大的博物學者用自己的生命歷程展示了人類在面對浩瀚而沉默的自然時,是怎樣利用一代代擁有杰出智慧和勇氣的人物揭示它的秘密的。

  (作者系本書譯者)

  制圖:蔡華偉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