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偷自乱图片_2022最新国产在线_久久久久国产免费_欧美日韩精品视频一区_国产日韩在线时看高清视频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跨文化交流要超越二元對立(黃平)

http://www.lijiacheng616.cn 2014年11月27日09:26 來源:人民日報 黃 平

  跨文化不只是地理或空間意義上跨越各種有形阻隔的交流與對話,更是對現有文化屏障的超越

  世界秩序與人類不同文明的和諧發(fā)展,離不開文明形態(tài)的多樣性與多元化。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的講話中強調,正確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我們必須把握好的一個重大課題。

  簡單化的二元對立思維,曾使不同國家和民族在文明的平等交流與合作上陷入困境。所謂“西方中心主義”的現代性世界觀,以及20世紀40年代以來“冷戰(zhàn)”的影響,讓人們自覺不自覺以西方尤其是美國模式為“理想類型”,用靜態(tài)的、二元的、非黑即白的線性分析框架,在“普世意識”的掩蓋下,使世界文化“一體化”。這種思路掩蓋了一個基本事實,即現代性本身具有內在張力和矛盾,各個國家和民族在尋求適合各自特色的發(fā)展道路時,各自的文化和傳統對其發(fā)展也具有內在的道義和倫理意義,這是所謂“一體化”或普世化敘述無法解釋的。

  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以來,二元對立的敘述就一直試圖裁剪和詮釋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比如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落后與進步、文明與野蠻、民主與專制的對立。在這一敘述下,中國的歷史變遷、經濟社會發(fā)展、制度建設和文化再生,似乎都只是一個如何追趕西方的問題。這種二元敘述并不能解釋、更無法理解中國自身的歷史、現實和其中所包含的獨有文化。近代以來的歷史事實恰恰是,中國之所以能夠從瀕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走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豐富而多樣的傳統思想文化倫理中的優(yōu)秀成分,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凝聚認同和文化自信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成就,不能僅從經濟增長的單一視角進行描述和判斷;對中國道路的理解,也必須突破“普遍與特殊”“現代與傳統”等二元對立分析框架。以綿延幾千年之久的中華文明多樣性包容性為根基,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命運,怎么能夠說中國道路僅僅是一個“特例”,或者根本就沒有中國道路?事實上,中國已經在實現著不同于西方現代性的發(fā)展,正走出一條非二元式的發(fā)展道路。

  當今世界,文明并非只能彼此沖突,各種文化正以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tài),跨越各種傲慢與偏見,實現新的文化重建。面對各種發(fā)展模式和發(fā)展道路,關鍵不是爭論何種道路更具優(yōu)越性,而是如何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話語框架,真正形成多元文化和多重現代性的互補性知識。換言之,跨文化不只是跨越地理或空間意義上的交流與對話,更是對現有文化屏障的超越;不僅承認并保護文化的差異,還要在各個文明形態(tài)和文明體系之間搭建借鑒、互補之橋,并在互鑒互補中進一步發(fā)現自己。

  跨越文化屏障,是真正認識和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前提。從文化的多元性中,我們才能看到人類未來發(fā)展走向美美與共的可能性。西方文明需要突破自我中心主義,在急速變動的世界秩序中不斷學會用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對于曾受到“西方中心主義”規(guī)制的非西方文明形態(tài)和文明體系而言,也需要在與西方的平等對話中,不斷更新自己的古老文化傳統,重建文化自覺與文明自信,逐漸從“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走向“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