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生活有生活的邏輯,個人之于生活,常處在一種無奈之中。首先,一個人的出身,很大程度地決定了他的人生走向和人生高度;其次是環(huán)境,環(huán)境造就人,或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已非唯心之妄說,系有識之士生活經(jīng)驗積累的結(jié)晶。
焦大不會愛林妹妹。蓋出身與環(huán)境的制約,使人很難產(chǎn)生超越自己生存空間的現(xiàn)世情感。這是亙古以來的識見。
所以,人們打破生活的原有秩序,追求全新的生活,即追求固有生活之外更誘人的生活,其實就是一種冒險。這種冒險,要么新生,要么死亡,要么回落。
新生是全新的獲得,是人人都企望的勝境;死亡,是一種甜蜜的解脫,并非人人都可以享受到,便不為大苦。倒是回落,幾乎是眾生普遍的命運。這種回落是一大人生尷尬,求生不得,求死無門,便陷入兩難境界。這是人生的夾縫:因為,回落后之人,已有生活的覺醒和對個人命運的不甘,便不會再回到原有的“平靜”;但又未突出舊時空的重圍,無安身之新天地。便困厄與無望交織,激憤與無奈交迸,備嘗生活的多種味道,使人步入死井一般的滄桑!莫不如從來就不覺醒,蒙昧的心地,倒可以得到昏盲的快樂,無自身之憐,便亦不察他人之憐,天然地不受傷害。
人的生活,莫不在這三種境界中。這三種境界,之于一人,呈循環(huán)交替狀,且不可避免。因為生活本身便是無止境的,另,還有內(nèi)外兩大誘因:一是源于大環(huán)境的不斷變幻;二是緣于個體生命內(nèi)在活力的消長。
今天的新生活,也許就是明天的舊環(huán)境;今天的幸運兒,或許便是明天的倒霉蛋。生活是一種必然,又是一種偶然。這種偶然是一種巨大的存在,不由你不正視它面對它。
有了這種體悟,在追求新生活的冒險中,心境便會坦然些,更平靜些,對失落的恐懼便會減少些。其實,人不怕死,怕的是死前的痛苦;人也不畏苦,怕的是沒有承受痛苦的心理準(zhǔn)備。
實際上,這三種人生境界對生活個體本身,并未改變生命的本質(zhì),在此境之中生活未必就比在彼境中生活高貴。生命的品位,取決于處于這三種境界中人的人生態(tài)度。
追求的成功,乃人生大愿。但有了新生活,未必就有了新的人格檔次。比如暴發(fā)戶,一夜間成為顯富,便以為自己天生就是富人樣相,便恥于與窮人為伍,并且鄙薄原來的環(huán)境,役使原來的友朋;又比如文壇新貴,本以精神文化為依取得了物質(zhì),卻反污精神無用,且為文人生態(tài)作刻薄嘲戲……種種,種種,一下子便透出人性的蠻昧與俗惡。金錢和物質(zhì),并沒有帶給他半點文明的善性,倒是在華麗的服飾之下露出了未曾進化的那條尾巴。
追求走上絕路,即死亡,這是人生的個例。大智者,會在死亡的陰影中,平靜地寫下“窮途末路”的人生教訓(xùn)和生命體驗,給后來者一種路標(biāo)、一個驚警。大勇者,面對死亡,無怨無悔,正如蒲留仙筆端的刀下客,頭被砍下來,一邊滾動,一邊還大聲贊嘆刑者的刀法“好快刀”,從容地走上來世的征途。敗亦高華!
追求的失利,使人回落——有人從此視一切為虛無,任生活把自己放逐到任何境界;這與其說是回落,莫不如說是墮落,自己把自己排除在人的生活之外。這是自輕自賤的一族,可以理解,卻不能同情;同情會助其沉淪,失去自省的轉(zhuǎn)機。有的人,舐舔著傷口,以冷厲的目光看著迎面而來的一切,臥薪嘗膽,“十年磨一劍”,預(yù)備著東山再起。這是悲壯的一群,沉雄不可擋的一群,是人類生活的陽光。有一群,有明白的自知,心性既已覺醒,生活便不會再回復(fù)到原來的位置。對命運,我奈何不得,生活的方式,卻要重新選擇,便有“游戲人間”、“過把癮就死”、“讓我一次愛個夠”。這不是回落到原地,而是螺旋式的人生循環(huán)中的一種不明顯的上升;雖然尚是原有的生存環(huán)境,但內(nèi)在的生活秩序已經(jīng)重新組合,“再不能這樣活,再不能這樣過”是也。這系“后現(xiàn)代”群落。還有特別的一群,任你一切依舊,我變換了看生活的視角,取“玩味”生活的態(tài)度。正如用山木挖帶花紋的煙袋:山木是固有的質(zhì)材,但用來挖煙袋而不是其他;再砂磨出花紋,不僅可以實用,更可以作為藝術(shù)品進行欣賞。這個取向,把山木提升了兩個層次——生活不僅要過,還要過出情趣,并且還要反復(fù)玩味。這便是以藝術(shù)的視角,對待生活。在庸凡的生活中。竟產(chǎn)生出那么多的藝術(shù)家,蓋因為此。以上二群,雖不高貴,亦過得自尊。在灰暗冷寂的生活中,自己給自己點上一抹亮色和溫馨。
無論如何,生命的本質(zhì),便是讓人自尊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