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幾乎每個讀書人,都會有擁有一個獨立書房的夢想,我當然也不例外。
成家立業(yè)后,開始一家三口擠在現(xiàn)在這座城市的城中村。房小人多,努力在城市里站穩(wěn)腳跟自然成了頭等大事,對于書房自然不敢有何奢念。若干年后的今天,在改善住房條件時,我終于有了自己現(xiàn)在的這個書房。這個書房并不大,僅由十來平方米的陽臺隔將出來。我感到最得意之處在于光線好,采用了全玻璃結(jié)構(gòu),F(xiàn)在只要拉開窗簾,近可瞰小區(qū)綠化,遠可眺波光粼粼的湖水。
待書房里的這一切裝備配置妥當,我也逐漸習慣了從親戚朋友那里一次次收獲嘖嘖的贊美聲,一種多年未了的愿望頓時付諸現(xiàn)實的欣慰總會不時涌上心頭。為了保持書房的整潔,我還給妻兒提出許多要求,比如書籍歸類、衛(wèi)生打掃、家具擺放等,弄得過去無拘無束的兒子進書房時,總會三番五次地“請示”。
然而,當親戚朋友初次入門的那些贊美聲逐漸安靜下來時,原以為在新的書房看書會自然地涌出更多熱情,碼字的思路自然更為活絡(luò),但幾天下來,反倒感覺書難得看進去,字也碼不了幾個,碼出來的幾句話顯得干澀難以下“咽”……我不是一直期待有自己的書房嗎?
一個偶然的機會,同一書友聊起讀書的話題。他談到自己的讀書體會時說,“怎么舒服怎么讀”。在家里看書時,書友從不正襟危坐,要么斜倚在沙發(fā)上,要么半靠在床背,有時腳蹺得老高,有時還會直接趴在地板上……反正怎么舒服就怎么來。他的書房里也擺了很多書,除了少數(shù)碼得比較整齊外,絕大多數(shù)也是信手擺放,視覺上看確有些不雅,不過他從不愿意讓妻子打理,“自己放的東西自己好找”。
想想也是,這些年讀書,早就養(yǎng)成了喜歡在書上做些筆記的習慣。書看完了放在哪里、書上有什么筆記,常常只有自己心知肚明。過去看書條件雖然差點,但沒什么特別的講究,怎么方便就會怎么讀。碼字也是這樣,前些年一直把電腦架在臥室,桌上擺滿書籍,多少個夜晚就這樣“艱苦奮斗”。過去總以為那樣是因為“艱苦”,可真正擺脫這樣的“艱苦”后又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遲遲難以回到過去的讀書和碼字狀態(tài)。
書友的體會如醍醐灌頂,令我茅塞頓開。一直以來,擁有一個書房是我的追求,但在久而久之的渴望中,這種追求被我的想象一再“拋光”,所以現(xiàn)在的書房還算氣派養(yǎng)眼。不知是否因為氣派養(yǎng)眼的潛在心理,無意中卻忽視了書房的原本功能價值。我一直把書房當成獨立于家庭的一個特殊所在,設(shè)置了種種“清規(guī)戒律”,而正是這些所謂的規(guī)矩,在書與人中間劃出了一條看不見的界限,親近變成了生疏。實際上,書房本應(yīng)是家庭的一個組成部分,理應(yīng)有利于書與人的親近,而非孤立于家庭的“世外桃源”。前些年,經(jīng)過耳濡目染,兒子也養(yǎng)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但自打這個書房建好之后,我的那些關(guān)于書房的想象與要求,兒子明顯感覺沒有過去那么隨意自然。
明白了這些道理,雖然對于書房的衛(wèi)生標準并未降格,但我不再動輒給妻子、兒子提出種種嚴厲要求。我自己也脫掉了過去為自己強加的那些想當然的“清規(guī)戒律”,怎么方便就怎么擺,怎么喜歡就怎么讀,哪怕是看書累了,隨意躺在地板上大睡一覺也未嘗不可。有時我還會在整齊的書架上信手貼上幾張摘自書籍中文字的便條,以便增強記憶。
其實,書房就是全家享受書香的地方。一個家庭的書房價值,不應(yīng)迷失于滿足外人的贊譽,而應(yīng)方便這個家庭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識營養(yǎng)。一言以蔽之,書房,就應(yīng)是一個家庭最舒服的讀書與寫作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