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再次開幕,在巴西這塊足球熱土上,足球英豪盡顯風采。盡管中國足球沒有機會參與,但國內的轉播熱度、球迷熱情卻不輸給任何一個足球強國。遙想十幾年前,不但中國足球沖擊世界杯的口號和努力從未因一次次失敗減弱,每逢足球盛會,足球評論也在各家媒體上競相出籠。一份《足球》報洛陽紙貴,一張《體壇周報》時常“斷貨”,各家報刊紛紛推出球評專欄,由此還產生了一批頗具熱情和專業(yè)眼光、文采和描述力各顯其能的“球評家”。
今天,足球和世界杯在中國仍然擁有最多的追隨者,但一個顯然易見的事實是,足球評論不再興盛,“球評家”市場幾近于無。這是傳媒新變帶來的結果,與足球自身的發(fā)展無關。自從十多年前中國出現(xiàn)合法“足彩”,球評就已經不再為球迷特別關注。很多“球迷”變成了“彩民”,同一個人對待同樣一場比賽,對結果的期待變異了,作為球迷,心中有一種傾向,作為彩民,卻也許會提前做出另一種預判。沒有人再關心“專家”的分析和總結,大家都在等待兌現(xiàn)自己的“賭注”輸贏。“球評家”事后分析的影響力大大減弱。
媒體的新變徹底顛覆了球評的功能。電視直播的完全同步化,網絡視頻的隨時回放,手機通訊的直接快捷,每一個球迷都可以在第一時間與全世界所有的球迷獲得同樣多的信息。即使身處比賽現(xiàn)場都未必比安坐家中觀看得到的感受更立體、更豐富、更飽滿。即使你錯過了半夜的比賽,在早晨起來的刷牙時間都可以通過網絡視頻欣賞到比賽中最精彩的場面。人人都可以用三言兩語,用感嘆詞,用一個表情符號表達自己對一場比賽的感受、態(tài)度和情緒!扒蛟u家”完全是多余的存在。更有甚者,很多球迷甚至對電視轉播的解說表示出厭煩,認為其已經構成對欣賞比賽的干擾。足球,當其成為大眾狂歡的重要場合,當人們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比專業(yè)人士還要多的信息之后,看球就成了自我生活的一部分,用不著別人來幫助解讀。
“球評”的沒落讓人聯(lián)想到“文評”的未來及其危機。文學作品的欣賞日益分眾化。捧讀一書自是一種享受,網絡跟讀也是一種生活。自媒體讓人人成為評論家。好壞不用多言,好惡可用片言只語表達。問網絡文學作家最看重何種閱讀評價,回答幾乎都是一致的:網友留言。在迅速變革的文學格局中,文學批評的傳統(tǒng)概念正在發(fā)生松動,批評家的“權威性”不再成為自我表述。幸好,或者說畢竟,文學還不是體育比賽,文學的載體還處在紙質與網絡的并行中,文學批評的調整還有時機,但挑戰(zhàn)已經近在眼前。適應時代要求的文學批評一定會呈現(xiàn)為一種全新的生存狀態(tài)。文學批評家應當從足球評論家的命運及其轉型中分析前景,并盡快做出自己的調整。
筆者曾經有過這樣的看球經歷,國外有電視臺轉播足球比賽時,沒有任何解說,自然呈現(xiàn)現(xiàn)場實況,足球撞擊球門的聲音,球員的喊叫甚至喘息聲,看臺上的吶喊和喧嘩聲,全方位讓人接受,觀者頓時有身臨其境之感,效果勝過有解說的轉播;蛞蝗,讀書也如此,批評家如何作為?果真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