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這個甲午年的春夏之交,實在是遠遠地背離了辭舊迎新之際我們福瑞祥和的祈愿,而走向了反面。災難頻仍,我們簡直來不及擦干眼淚。就在清明節(jié)之前之后短短的時間里,踏春的少年集體遭遇車禍;礦難不斷的煤礦又發(fā)生透水;更大的災難連日連月占據(jù)著媒體的重要位置,馬航MH370飛機失聯(lián)、失事,運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科學手段、科技設備,上窮碧落下黃泉,大規(guī)模地不間斷搜索;飛機的黑匣子尚無蹤影,韓國的“歲月”號輪船沉沒,再一次把人心揪緊刺痛。空難緊接著海難,人類世界,還需要什么樣堅強的神經(jīng),才能經(jīng)受得了等在前頭的災難降臨呢?
在巨大的災難面前,生命顯得如此脆弱,頃刻之間,幾十條、上百條、數(shù)百條生命消逝了,消逝得猝不及防,留給這個世界的只是驚呼、慘叫和痛哭。然而,活著的生命如果僅僅停留于悲痛、哀思和祭奠,那就深深地有愧于那些消逝的生命了。我們的思考應該走向生命的深處……
馬航飛機失事的原因尚不得知,即使找到了飛機的黑匣子,恐怕也不能還原失事那一刻的真切狀況了。韓國“歲月”號沉船還在海上,幸存者的敘述已經(jīng)大致呈現(xiàn)了輪船沉沒之前的原始情形,用不著加以猜測,就可以得出明確的結(jié)論:船長對這次海難負有重大的不可推卸的責任。更加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船長居然在乘客沒有逃離的時候,先行逃生,登上了第一艘救生艇。
在這個汪洋大海環(huán)圍著陸地的星球上,海難的發(fā)生自古至今都沒有嚇退人類航海的勇氣,頻發(fā)的海難讓人類在生命消逝的教訓中積累了見識和經(jīng)驗,也形成了航海的古老法則。近代以來,航海業(yè)一條不成文的法則是,海難發(fā)生時,船長必是最后一個離船的人。這條法則令人肅然起敬,甚而熱淚盈眶。面對這條法則,崇高感油然而生,它勝過了一些寫在紙上的法令。它是內(nèi)心的律令,高懸在心頭的滾滾波濤之上,高懸在汪洋大海的萬頃波濤之上。
不能不說到“泰坦尼克”號了。1912年的4月14日,當時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郵輪“泰坦尼克”號誤碰冰山,發(fā)生了歷史上最大的海難,1502人遇難,705人得救。從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我們看到了海難到來時生命的驚慌和從容、恐懼和勇敢、無助與壯麗。那位須發(fā)銀白的老船長自然是遵奉著那條不成文的法則,留到最后的,不過,他最終也沒有離船,他安排著乘客一批批坐上救生艇逃生以后,留在船上,巨浪打來,他與那輪船共亡——也共存了。
其實,親歷者的記錄比那部好萊塢大片更為動人,催人淚下。當時38歲的查爾斯·萊特勒是那艘豪華郵輪上的二副,是最后一個從冰冷海水中被拖上救生船的的生還者。他獲救后寫了17頁的回憶錄,讓我們更加真切地看到了那感天動地的崇高和壯麗。他在回憶錄中寫道,面對即將來臨的滅頂之災,船長命令先讓婦女和兒童上救生艇,一些人擁有這個生的權(quán)利,卻拒絕與自己的親人分離,寧愿留在船上與親人至死相伴。當所有的救生艇都走了以后,“泰坦尼克”號上出現(xiàn)了奇怪的寧靜,大家仿佛不再驚慌了,數(shù)百人集體靜靜地站在甲板上。最后的時刻來臨,許多人彼此呼喊著:“我愛你!我愛你!”生命,在面臨死亡的時刻,迸發(fā)著多么壯麗的尊嚴之光。有了這樣壯麗的尊嚴之光,人類的航船航行在多么風急浪高危難重重的大海上,也不必畏懼了。
在死亡面前,生命不再有身份地位的差別,而是站到了平等的生死甲板上。最為可貴的是,富豪權(quán)貴不再自視甚高,他們重新?lián)碛辛似矫褚庾R。在萊特勒的回憶錄中,當時世界上的第一首富亞斯特四世,把懷著5個月身孕的18歲的妻子送上了救生艇,站到甲板上,點燃一根雪茄,對著遠去的小艇喊了最后一聲:“我愛你們!”亞斯特的存在與否,直接影響著紐約的債券市場。郵輪的一副曾以軍人的方式命令這個“關(guān)鍵人物”上救生艇,但是亞斯特憤怒地拒絕了:“我喜歡最初的說法(保護弱者的古老守則)!彼炎约旱奈恢米尳o了三等艙的一位愛爾蘭婦女。“為保衛(wèi)自己的人格而戰(zhàn)”,這是偉大男人的唯一選擇——萊特勒的記錄和評價不僅限于亞斯特四世一人。
最令人感動泣下的還是“泰坦尼克”號上的船員們。包括船長在內(nèi),50多名高級職員,除了指揮救生的年輕二副萊特勒幸存外,全部戰(zhàn)死在自己的崗位上。凌晨兩點時,一號電報員約翰·菲利普接到船長的命令:“棄船,各自逃生。”但他沒有離開發(fā)報機房,而是保持著不停拍發(fā)呼救信號“SOS”的姿勢,直至最后一刻。他成為了一尊人類精神的雕塑,卓立于冰山波濤之上,不僅拍發(fā)著呼救的電報,也昭示著人類崇高的精神。
當然也有極少數(shù)例外,日本鐵道院副參事失去了他的武士道精神,男扮女裝,爬上了滿載婦女兒童的救生船逃生。他回到日本即被解職,受到了所有日本報紙輿論的公開譴責,在懺悔與恥辱中過了10年后死去。
這位當年恥辱逃生的日本副參事,有點類似于今天的“歲月”船長了;不,而今的船長比當年的副參事更為可恥,罪不可赦。他違犯的不只是韓國的航海法律,他違背了人類航海史上的道德法則,違背了文明世界高尚人格的內(nèi)心律令。
無論什么理由都無法為“歲月”號船長開脫罪責。在死亡面前,是不是恐懼,那還不是檢驗一個人的最終標準,而是在恐懼中的選擇。生命的尊嚴,不止是活著的尊嚴;在特定的時刻,而是死的尊嚴。生命的尊嚴,有時候是需要用死亡來捍衛(wèi)的。生命的尊嚴,并不等于活得體面。有一些活得很體面的人卻并沒有生命的尊嚴,他們常常忘記了,在死亡面前生命是平等的這一鐵的法則,更不會記得強大的生命在危亡時要保護弱小生命這條內(nèi)心律令。
幾年前,中國西部某縣集會,有學生參加。會場突發(fā)火災,會議的主持者高叫著:“大家別動,讓領(lǐng)導先走!”不必追究領(lǐng)導們是不是比孩子們先行離開了危險,更不必說主持會議的人也屬于“領(lǐng)導”,單單他那一聲喊叫,便違背了人類世界最古老的法則:要保護兒童!在生命最本質(zhì)的意義上,他已經(jīng)失去做人的資格了,動物界也很少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時隔不久,汶川大地震暴發(fā),也是中國西部的某縣正在集會,也有學生參加。大地突然劇烈地晃動起來,主持會議的一位副縣長也高叫了一聲:“大家別動,讓娃先走!”兩聲高叫,從中顯示的人的差別、生命的質(zhì)量,何止霄壤。
突發(fā)性災難,不會讓每一個人遇上,死亡的考驗,也不會讓每一個人面臨抉擇;但是,每一個人卻不能不時常檢點一下自己生命的質(zhì)量。商品大潮像海上的波濤一樣沖激著人類前行的航船,一個優(yōu)秀人格應該具備的正直、善良、真誠、勤勞、堅定、勇敢這些品格,要在素常的日子里培養(yǎng)起來。有了這樣的品格,才會在關(guān)鍵時刻做出大義之舉。良知不泯的人應該常常反躬自問,這些品格在自己的身上存在幾何。不必諱言,好多看上去很體面的人,是經(jīng)不住這樣追問的,他們持有的倒是反面:卑劣、陰毒、虛偽、懶惰、動搖、怯懦,只不過尋常不大暴露,被他披上的一身君子的外衣掩蓋了。中國傳統(tǒng)倫理中的君子與小人之辨,在當下的社會中并沒有失去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韓國的“歲月”號船長在不遇船難的的平常航海日子里,那副小人面目是被一身船長服遮擋了,難被發(fā)現(xiàn);海上的波濤洶涌時,水霧迷天,又模糊了好心人的眼睛。倒是那位動議組織了這次學生活動的老師,不堪心理重壓,不忍負疚茍活,自殺身亡,遺囑把他的骨灰撒到那片大海上,陪伴著學生們的亡魂,令人感慨有加。他是用自己的一死,維護生命的尊嚴了,盡管是那么無奈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