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故事:小說作為一門古老的敘述藝術(shù),是先從講故事開始的,它以愉悅大眾為目的。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小說可以承載更多的的意義。這些意義宏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終于把講故事這一最初的形態(tài)擠壓到了一個不被待見的角落里面。似乎講故事被視為一件幼稚膚淺的事情,羞于提及。倘若我們認為那種敘述舒緩沉潛、情境獨特、意蘊悠長的小說是好小說,我們?nèi)匀粵]有理由認為那些節(jié)奏緊湊快速、故事曲折、刺激感官的小說就是壞小說。這里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判斷。這是兩條不同的道路,判斷他們好壞的標準是,當一個小說完成了敘述,它是否向讀者貢獻了新的情感體驗和生命認識。它們殊途同歸。我們抱怨這是一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抱怨讀者浮躁,抱怨人們審美情趣的缺失,獨獨沒有在自己的敘述方式上找問題。寫作者和讀者仿佛兩個牢騷滿腹、互相抱怨的情人,結(jié)果讀者轉(zhuǎn)身投入了游戲、網(wǎng)絡(luò)、影視的懷抱,寫作者還在那里絮絮叨叨,抱怨自己情人的背叛。固守某種惟一雅致的審美情趣沒有錯,但那最多只能作為一種修為,倘若你要做一個被眾多讀者接受的作者,則要考慮他們的感受,即便他們有種種不是,畢竟他們是你的情人,你要想辦法博取他們的愛;謴(fù)小說這門古老藝術(shù)的敘事魅力,這是一件有前途的事情。
人性:人性是文學的基礎(chǔ),這沒有錯,關(guān)鍵是你對人性有多大的認識和把握,才能在這一基礎(chǔ)上使作品豐茂地成長起來。我一直懷疑“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的真實性。在我看來,人之初,性本惡,嬰兒剛生出來就張開大嘴嗷嗷待哺,它并不管母親剛剛經(jīng)歷的分娩痛苦。生命的最初表露出了索取的形態(tài)。人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總是在欲望的驅(qū)使下不斷向社會索取。欲望隨著個體生命的強大而變得更加強烈和繁多。人類正是意識到如果任憑所有個體欲望的膨脹必然會陷入互相傾軋直至滅亡的境地,因此發(fā)明了道德和建立在道德之上的制度,使個體在這一制度的保護下得以安全地生存。道德是人性惡的枷鎖,使人性欲望惡的部分禁錮在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掩蓋著巨大的謊言,同時包裹著巨大的善意,循循誘導著人們一心向善。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會成為一個好人,甚至能成為一個圣人,這樣的人對自己和他人是有益的,是受到歡迎的。但持“人之初,性本惡”觀點的寫作者也無可厚非。這使他能深刻地理解和接納人性中惡的部分,使作品中所有的人物,偉大者、渺小者、罪惡者獲得同樣的關(guān)照,這是另外一種的“善”。
靈魂:人性本來應(yīng)該是個中性詞,但我一意地把它往惡的方向靠,可能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我人格上切實存在的某種缺陷;二是由己推人而得出的認識。但是,如果僅靠滿足獵奇故事和暴露人性的隱秘這兩點,文學肯定已經(jīng)從人類的精神譜系里被剔除。所有偉大的作品無不如此:它使人物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變得不平凡,使身陷人性泥沼的人得到解救,使罪大惡極者得到救贖。在這里,靈魂成為安妥人物的最后場域!白骷沂侨祟愳`魂的工程師”,很多時候我們忌諱談這一句話,只是我們對這一說法存在天然的恐懼——我們很難成為一個靈魂高尚甚至只是靈魂完善的人。但這不意味著我們沒有資格在我們的作品里完成這樣的靈魂構(gòu)建,并使自己的內(nèi)心向高貴靠攏。這正是文學之于作者和讀者的全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