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偷自乱图片_2022最新国产在线_久久久久国产免费_欧美日韩精品视频一区_国产日韩在线时看高清视频

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搶救文化 一以貫之——我與“名家心語叢書”(張世林)

http://www.lijiacheng616.cn 2014年03月28日10:18 來源:光明日報 張世林

《漫畫一生》中華君武的作品《漫畫一生》中華君武的作品
李瀟 讓作品多些 煙火氣  蘇亞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4年03月28日   第 10 版)    李瀟    李瀟和于淼    近日,都市情感劇《大丈夫》在各大衛(wèi)視熱映,這部反映老少戀的電視劇吸引了眾多觀眾的注意,收視率一路攀升。編劇李瀟也因此成為了大家關注的人物。        劇作熱播引發(fā)話題討論    《大丈夫》的熱播引發(fā)了一系列有關家庭倫理的現(xiàn)實話題討論。李瀟說,這部劇并不是要美化或歌頌“老少戀”,她之所以選擇這個題材,主要是源于2012年初的一次策劃會。在那次會上,眾人發(fā)現(xiàn),基本上在座的每個人身邊至少都有那么一個朋友,正在經(jīng)歷或經(jīng)歷過“老少戀”、“姐弟戀”。近年來這種婚姻選擇越來越多,卻還沒有一部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從這樣的角度去全景展現(xiàn)!八晕覀兙拖胱鲞@樣的劇,想把忘年戀一網(wǎng)打盡。”李瀟說。    傳統(tǒng)觀念認為,“老少戀”存在許多現(xiàn)實問題,比如兩個人無法一起終老?烧驹谀贻p人的角度,他們可能更在意感情的質(zhì)量,寧可選擇生命的寬度而不是長度。李瀟說,她并不想去對這些觀念進行評判,只希望能通過這部電視劇中各類人物的設置,將各種觀點都展現(xiàn)出來,讓它們?nèi)ヅ鲎、去溝通。“老少戀是這個社會無法回避的。我只是拋出了問題,需要社會去關注、探討和爭論。真正好的話題劇,就是要讓正反雙方激烈地去辯論。”她說。    夫妻合作好比雙劍合璧    李瀟1981年出生于山東濟南,2004年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之后從事職業(yè)編劇工作。作為一名“80后”青年編劇,李瀟在10年的編劇生涯中已創(chuàng)作了《搭錯車》、《麻辣婆媳》、《老伴》、《人到中年》、《大女當嫁》、《當婆婆遇上媽》等多部兼具收視與口碑的作品。她把自己早前的成績比作旗袍,“以前的我是個裁縫,人家想要一件旗袍我就去做,透支得厲害。而我擅長的,其實是羊絨大衣!薄洞笳煞颉肪褪撬谥械难蚪q大衣。光是寫劇本,李瀟就花了將近一年,戰(zhàn)線拉得很長!按蚋由衔揖拖矚g這個題材,創(chuàng)作自由度也很大,相當有創(chuàng)作沖動!    在《大丈夫》的編劇一欄,除了李瀟的名字外,還有于淼,他正是李瀟的丈夫,“談到這個劇,我在說我的時候,其實是在說我們倆!崩顬t說的就是她和丈夫的雙劍合璧。學金融出身的于淼與文學隔行如隔山,做編劇是半路被妻子拽進來“誤上賊船”的。很多年前,他們第一次合作了個抗戰(zhàn)傳奇劇,由于效果不太好,后來就各寫各的了,直到《大丈夫》才算是“第一次正兒八經(jīng)做出了一部能稱之為合作結(jié)晶的作品”。李瀟從2003年就開始創(chuàng)作,工作年頭更長,判斷力更強,大體結(jié)構(gòu)按李瀟的意思比較多。但劇中最精彩的“翁婿斗”部分,著實是于淼的功勞更大一些。這部分的情節(jié),都要從男性視角出發(fā),李瀟坦言自己“作為一個女編劇,駕馭得了細膩的情感,卻未必知道男人到底怎么想,寫出來往往南轅北轍不接地氣!表樌沓烧碌兀陧稻统闪藲W陽劍的幕后操盤手。李瀟驚喜地發(fā)現(xiàn),有這樣一個默契合作的異性搭檔,視角就可以展開得更豐富。    創(chuàng)作秘籍歸結(jié)為“八卦”    李瀟的作品,人物性格鮮明、故事緊貼生活、語言犀利風趣。當被問及創(chuàng)作秘籍時,她歸結(jié)為自己的“八卦”,認為自己的積累恰恰來源于此!拔冶容^注意觀察和吸收周圍人的生活狀態(tài),跟人聊天的時候會多打聽一些事情。比如有一陣我的劇本需要寫一些中年婦女吵架的戲,那段時間,我會故意擠公交車,在公交車上看北京大媽的對話方式,包括她們的吵架方式,來獲取靈感。我還曾經(jīng)為了跟著聽一對剛下班的女孩八卦她們家的事兒,跟著人家下了公交車,上了地鐵,又坐錯了站,差一點跟人家回家了。”談起這些趣事,李瀟開心不已,“要想讓你的作品多聚一些煙火氣,多一些生活的毛邊,就必須扎到生活里,扎到他們身邊去聽。”    作為一位鐘情都市情感題材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李瀟曾說,自己的戰(zhàn)場就在家庭,就在當代都市男女身上。她也在10余年的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更多思考。在她看來,當代家庭情感劇的創(chuàng)作壁壘,很多時候就源自創(chuàng)作者思維的禁錮和態(tài)度的輕慢。喜歡從美劇和韓劇中學習先鋒創(chuàng)作理念的她,指出家庭劇創(chuàng)作同樣需要高智商。“很多人覺得諜戰(zhàn)劇需要高智商,而家庭劇就是一家子人圍著柴米油鹽這點兒事打架,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如果能將家庭劇和情節(jié)劇結(jié)合起來,家庭劇其實一點都不好寫。”李瀟說,“正是某些我們自身思想觀念上的禁錮,限制了大家的創(chuàng)作!
《漫畫一生》中華君武的作品

  (一)

  在主編“名家心語叢書”之前,我剛剛主編并出版了《學林春秋》和《學林往事》兩部大書,由此確立了我“搶救文化財產(chǎn)”的編輯思路。但這兩部書都是由一篇篇文章結(jié)集而成,具體來說,前者收錄近130位著名學者撰寫的回顧治學心得體會的文章,結(jié)集為6卷本;后者匯編了近110位著名學者撰寫的回顧他們老師的治學心得和遺聞軼事的文章,結(jié)集為3卷出版。這兩部書分別于1999年和2000年問世。轉(zhuǎn)眼到了2001年,我在想,在新世紀開始之時,我要改變一下編輯方法了,由組織每人寫一篇文章改為每人寫一部書。這第一部書稿組織誰寫呢?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季羨林先生。

  (二)

  當我坐在季老面前向他匯報我的新想法后,老人家一如既往地予以肯定,并明確表示要把他今年結(jié)集的第一部書交給我出版。很快我便拿到了先生交給我的《千禧文存》書稿,這是他2000年撰寫的大部分文章的結(jié)集。經(jīng)過緊張的編輯加工,書于2001年5月出版。那一年先生剛好90歲。

  最初向先生組稿時,我還沒有想到編輯一套叢書,但卻同時想到了要向?qū)W界中的一些老先生組稿。《千禧文存》的順利出版,使我受到了啟發(fā)和鼓舞:何不以此書為濫觴,組織一批老先生編一套叢書呢?這一想法又得到了季先生的肯定和支持,他為自己帶了這樣一個好頭而感到十分高興。在我與金開誠等先生商定“名家心語叢書”的名字后,他老人家滿懷激情地為叢書寫了“總序”。我也很快組來了第一輯中的其他4本書稿,并以極大的熱情和極高的效率編輯、出版了。除了季先生的書是2001年5月出版以外,其他4部都是當年9月出版的!度撘徽劇烦霭鏁r,作者何茲全先生90歲,郭良玉先生88歲!锻砬缂烦霭鏁r,作者侯仁之先生90歲!督价牌匮浴烦霭鏁r作者周一良先生88歲,一個多月后先生就去世了。我至今仍忘不了先生拿到新書后拉著我的手說:“這是我出版的最快的一本書,也是最好的一本書。我還有很多東西要寫!”可隨著先生的離世,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也煙消云散了!段幕沤裾劇烦霭鏁r作者金開誠先生只有70歲,他是這套叢書中最年輕的作者,可誰知道他早于2008年年底遠行了。

  第二輯的5部是2002年出版的!独肺布烦霭鏁r作者鐘敬文先生剛好100歲,本來有關方面要給他舉辦慶;顒拥,其時他已經(jīng)住院了,卻非常關注本書的出版。為了能讓老人家在生前看到這部書,我加班加點,把校樣帶回家,一看就是深夜。就這樣,當我拿到樣書時,立刻請人帶去醫(yī)院送到老人家手里。拿到書后,先生非常高興,還不忘了托人向我致謝?蓛H僅過了幾個小時,他老人家就駕鶴西行了,但他走得非常安詳。《晚思集》出版時作者張岱年先生已經(jīng)93歲高齡,兩年后他老人家就走了!吨裼凹烦霭鏁r作者任繼愈先生86歲!妒|葉集》出版時作者馮鐘蕓先生83歲,我還記得當時向她組稿時,她本來不打算寫,但在我的堅持下,她才同意并認真編選。除了幾篇舊作,她還新寫了好幾篇頗有分量的文章。書出版后,她買了好多本送給親友。袁行霈先生見到我便說:“你給馮先生出的書多好啊!她好久都沒有出書了。她很高興!睕]過多久,馮先生就逝世了。這也許是她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書!断季_隨筆》出版時作者吳小如先生已是80歲了。

  第三輯的5部出版的情況是這樣的:《新紀元文存》是2002年6月出版的,作者季羨林先生時年91歲,本書是他2001年所寫的大部分文章的結(jié)集!堆a聽集》是2003年1月出版的,作者吳宗濟先生時年94歲,全書主要收錄了他近20年來所寫的文章!肚逍募肥2002年8月出版的,作者王鍾翰先生時年89歲!冻鰴兰肥2002年6月出版的,作者來新夏先生時年80歲!独嘶肥2005年4月出版的,其時兩位主要的作者和編者張允和、張兆和都未能看到該書的出版。本來2002年我即開始編輯此書,文章選好后交由兩位先生審定,但就在審定過程中倆姐妹不幸先后辭世,時年均為93歲。

  第四輯的5部出版的情況是:《短笛無腔》是2004年9月出版的,作者吳冠中先生那時85歲。就是從這一輯開始,我的編輯思路又有所變化:既然是搶救文化財產(chǎn),就不能只局限于學術界,可以嘗試著擴大到藝術界。吳先生的這部書應該視為濫觴。接下來《漫畫一生》是2005年2月出版的,作者華君武先生那時已是90歲高齡。書中介紹了他一生從事漫畫創(chuàng)作的主要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并配有多幅經(jīng)典畫作!肚笏骷2006年1月出版時,作者彥涵先生已是90歲了。本來我還想組織丁聰?shù)葞孜焕袭嫾业母遄樱蛏眢w原因而未果!兑娐勲S筆》是2006年1月出版的,作者周有光先生時年正好100歲,書中記述了他百年人生中的豐富閱歷和深刻的感悟。《桑榆集》本來也是準備2006年出版的,作者趙儷生先生那年剛好90歲。但因為我被緊急派往香港工作兩年多,致使該書直至2009年1月方得出版,而作者已于2007年11月辭世了。

  (三)

  就上面羅列的這些情況稍加統(tǒng)計,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哲人其萎”這樣一個嚴峻的現(xiàn)實:22位作者大都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碩果僅存的只有109歲的周有光老先生和年過九旬的吳小如先生、來新夏先生了。因此,當我面對眼前這20部大作,作為一個出版人,我頗感欣慰,因為這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把它們搶救下來了。也許有人會說,搶救下來它們未必能創(chuàng)造出什么經(jīng)濟價值。但有誰能否認他們是我國學術界和文化界的一代大師呢?他們的作品本身所蘊涵著的巨大的文化價值和精神營養(yǎng),難道不是我們這個社會所正需要的嗎?應該說,真正的文學藝術的價值是永恒的,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也是永遠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的。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