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詩人羅伯特·勃萊有一句詩:“貧窮而能聽見風(fēng)聲也是好的!边@使我想起我們在清苦的童年時代所玩過的那些簡單的鄉(xiāng)村游戲——那不就是我們在貧窮年代里聽見的、伴隨著我們度過了春夏秋冬的風(fēng)聲嗎?
走月亮:
“走月亮”是一種很美的鄉(xiāng)村游戲。每逢八月十五中秋夜,女孩子就會三五成群,乘著皎潔的月光,在村里的小巷或村外的田野小路上,結(jié)伴行走、游玩。“走月亮”至少要走過三座小橋,叫“走三橋”,而且走過的小橋不許重復(fù)?梢韵胂笠幌,這是一種多么自在的游戲。∨⒆觽兪譅恐衷谠鹿庀骆倚π凶,一邊走還一邊唱:“圓月,圓月,一斗麥子換一個!”然后跨過那些彎彎的小橋。走累了,她們就會一起回到事先商量好的誰家小院里,吃月餅和瓜果,欣賞中秋夜的月亮,想象著月宮中的白兔、桂花樹,還有嫦娥……
打木棍:
小時候,我們這些男孩子經(jīng)常玩的一種打木棍兒游戲,又叫“打尜尜”。尜尜,就是一段大約十厘米長的小木棍,兩端削尖,形狀像一個棗核。玩的時候,人數(shù)不限,可以分成兩組,先在地上畫一個方框當(dāng)作“城”,各組選出一人站“城”內(nèi),輕輕捏住尜的一端,再用一塊像瓦刀一樣的木板將尜用力打出去,尜落得遠(yuǎn)的那組,先來開打。開打時,要把尜放到“城”口,然后一組人輪流打尜:用木板敲擊尜的一端,使尜蹦起來,在它蹦起來的瞬間,迅速揮動木板把尜打出去。哪一組打得最遠(yuǎn),哪一組就得勝。玩這個游戲,可以讓我們忘了回家吃晚飯,直到遠(yuǎn)處傳來媽媽喊我們回家的聲音……
彈窩兒:
我小時候是在山東膠東半島鄉(xiāng)下度過的,當(dāng)時還玩過一種簡易的競技游戲叫“彈窩兒”,是打彈珠游戲的一種。這個游戲在《山東民俗》一書里有描述。小伙伴們一起玩時,先用木棍兒在地上挖出五個小洞,誰能連續(xù)把玻璃珠子彈進(jìn)五個小洞里,誰就贏了,F(xiàn)在想來,這不是有點像“兒童版”的高爾夫球嗎?我從日本的電視節(jié)目里看到過,日本兒童也是用這種方法玩玻璃球游戲的。也許,這個游戲本來就是從中國民間傳過去的。那時候,我們每個小孩子的書包或口袋里,都裝著許多五顏六色的玻璃球或小鋼珠。晚上放學(xué),我們就會在寬敞的村口玩起彈窩兒游戲,有時候玩得忘記了時間,直到天快黑下來了,黃玫瑰一樣的小月亮,悄悄掛在了村邊的柳樹梢上……
拔柳樹:
“拔柳樹”是一種摔跤游戲,但是和摔跤又不同,所以這個游戲又叫“拔腰”或“拔樁子”。我們小時候在田間地頭玩的“拔柳樹”是這樣的:參加比賽的兩個小伙伴并排著、臉朝著相反的方向站立。游戲開始,小伙伴各自彎下腰,從側(cè)面抱住對方的腰部,像倒拔柳樹一樣,從地面上往上“拔”對方的身體。誰能把對方先拔起來,誰就是勝利者。輸了的一方要為大家表演小節(jié)目。勝利者可以繼續(xù)“打擂臺”。小時候,我們在田野里挖野菜、割青草的時候,還有冬天在墻邊曬太陽的時候,經(jīng)常玩這種游戲。我們常常玩得滿頭大汗,忘記了勞累,也忘記了寒冷。它和摔跤是不同的,摔跤可以用雙腳使勁,用手扭拉對方,直到把對方摔倒為止。但“拔柳樹”不能用腳,只能用手臂上的力量,而且手臂只能抱住對方的腰部,不能抓撓其他部位。這個游戲可以鍛煉腰力、臂力和比賽的耐心,也可以培養(yǎng)一種遵守公共規(guī)則和公平競爭的意識。
割韭菜:
小時候,我們還玩過一種名叫“割韭菜”的游戲。這是從鄉(xiāng)村現(xiàn)實中的看護(hù)菜地、防人偷菜的生活實景演變來的。游戲開始時,幾個伙伴聚集在一起,每人伸出一根手指,由一名領(lǐng)頭的按照順序先數(shù)一遍手指頭,邊數(shù)邊唱:“大拇指,二拇指,你是誰家小兄弟?小兄弟,不在家,找來找去就是他!”唱到“他”時,他就被定為看守菜地的人了。看守菜地的人必須在畫出的圓圈內(nèi)(代表菜地)擔(dān)負(fù)起看守的責(zé)任,不許其他人(代表偷菜人)進(jìn)入菜地。當(dāng)然,看守人自己也不能走出菜地。偷菜的人分散在圓圈四周,不斷尋找機(jī)會想闖進(jìn)去“偷菜”,一邊走動一邊唱著:“進(jìn)園進(jìn)園割韭菜,一割割上兩布袋!”偷菜人既要設(shè)法進(jìn)入菜地,又不能被看守人捉住。幾個小伙伴一起玩這個游戲,可以玩得非常投入,F(xiàn)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比深夜孤獨地坐在電腦前“偷菜”,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