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去年春節(jié),寫“福”字把我累壞了,由冬至那天開始,一直寫到大年初三,沒有停過,索要“福”字者絡(luò)繹不絕,累計(jì)下來大概寫了三百五十多幅,光墨汁就用了四瓶!馬年春節(jié),一樣是忙活。
寫“!弊质且荒暌欢鹊氖,不能一勞永逸,因?yàn)橐涯晏枌懺谏辖,所以每年必須更換,符合辭歲迎新的含義,圖個喜慶吉利。譬如,寫四個小字“甲午大吉”,從而把“癸巳大吉”那張舊的揭下,換上今年的。我自己也要寫一幅,貼在自家的門上。
記得母親活著的時候,她門上的那幅舊的,快到年根時,便不翼而飛,被好事者“偷”走,當(dāng)作書法文物保存起來,年年如此,倒是省事,免得主人自己去揭了。
我寫“!弊,大體有四個去向:一是如上所說,自己用;二是主動贈給親朋好友,一家一幅,不等別人開口;三是接到朋友的賀年卡,作為回禮,郵寄回去,山南海北,全有,包括國外的朋友;四是應(yīng)邀,以這一類為最多,有那么幾位熟朋友一要就是幾十張,已成慣例。他們都是“坐索”,“立等可取”,來時帶一幫助手,有的裁紙,有的用廢紙按著將新墨吸干,有的傳遞攤開晾曬,有的打圖章,有的幫著將印章涂膠貼上去,宛如流水作業(yè),熱鬧非凡,走時舉著一大摞新“!弊郑瞎灰,嘻嘻哈哈,凱旋而歸。
不難看出,一個小小的“!弊,工序頗多,有大字,有小字,又分上款、下款,還有圖章。蓋圖章最費(fèi)事。紙是紅色的,圖章的印泥也是朱紅色的,直接蓋上靠色,分辨不清,必須先蓋在白紙上或黃紙上,剪下來,留點(diǎn)白邊,再用膠貼上去,便十分醒目了。
和寫“!弊忠粯,做年菜也是自己動手的活。
去年,和往年一樣,我家又自己動手做了幾樣年菜:“二冬”、“酥魚”和“芥末墩兒”,而且我還動筆寫成文章,貼在公寓樓道里,奇文共賞,以期擴(kuò)大影響。
殊不知,這三道菜在家庭聚會上一出手,一搶而光,不得了,成了最受歡迎的菜,被一致評為“最好吃的”,說比飯館都好,而且連盆里的帶鍋里的,被瓜分一凈,紛紛裝盆帶回各自的家去。
對做二冬(冬筍冬菇)和芥末墩兒我已寫過文章,不再重復(fù),只說說小酥魚吧。做小酥魚市面上已無小鯽魚可賣,正好朋友送我很好的海產(chǎn)平魚十條,是挺合適的代用品,剖膛洗凈后下鍋,一層大蔥段,一層魚,再一層蔥一層魚,可以碼三層、四層,用好陳醋一瓶,大半瓶花雕黃酒,白糖二兩,加鹽少許,燒開后溫火慢燉,三小時后出鍋,放涼,連酥魚骨刺一齊吃,味道極佳,酸、甜、涼、鮮、軟、滑、綿,外加熟蔥的特殊香味,帶著一層深褐色的魚汁凍兒,端上桌來絕對脫穎而出,拔得頭籌,令人叫絕。
都說,年菜也是年節(jié)的傳統(tǒng)之一,妙就妙在,平常并不吃,確實(shí)是在年節(jié)時才有,是一種代表性的標(biāo)識,有儀式感;其次,一定要自己動手,是家里的勞動成果,有程式感和親切感。這么一來,才顯得有年味。
鬧了半天,年味也許是長在酥魚里,長在二冬里,長在芥末墩兒里,長在豆兒醬里。有,則年味濃;沒有,則年味淡。不全是,起碼有那么點(diǎn)意思。
要把年味烘托得濃一點(diǎn),就嘗試著家家自己動手做幾樣可口的年菜吧。
(作者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