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山小像
八大山人(1626—約1705) ,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明寧王朱權后裔。明亡后削發(fā)為僧,后還俗。擅書畫,能詩文;B以水墨寫意為宗,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 雋永;山水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他以豪邁沉郁的氣格、簡樸雄渾的筆墨,開拓中國寫意畫的全新面目而前無古人,獲得至圣地位。作為特定歷史條 件下的產物,他的藝術有著跨越時空的力量,其畫風遠被數(shù)百年,影響至巨。三百多年過去,“八大山人”這個名字廣為世界所認知并且推崇。1985年,聯(lián)合國 教科文組織宣布“八大山人”為中國十大文化藝術名人之一,并以太空星座命名。
八大山人,一個王孫,一個和尚,一個瘋子,一個畫家,一個眾說紛紜的人,一個難以確認的人,一個撲朔詭譎的傳奇,一個挑戰(zhàn)智力的難題。三百五十年來,他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極模糊又極清晰、極卑微又極偉岸的身影。
家國巨變成為貫穿這位逝者一生的無盡之痛。他在戰(zhàn)栗和掙扎的孤恨中走過自己凄楚哀怨的人生;虮艿溕钌,或遁入空門,竟至在自我壓抑中瘋狂,自 瀆自謔,睥睨著一個在他看來面目全非的世界。他最終逃遁于藝術。用了數(shù)以百計的名號掩蓋自己,以“八大山人”作結,并聯(lián)綴如草書的“哭之笑之” 。他揮筆以當歌,潑墨以當泣,在書畫中找到生命激情的噴發(fā)口,進入脫出苦海的天竺國。他似乎超然世外,卻對人生體察入微。他以避世姿態(tài)度過了八十年的漫長 歲月,把對人生的悲傷和超越,用奇絕的、自成一格的方式,給予了最為充分的傳達。在他創(chuàng)造的怪異夸張的形象背后,既有基于現(xiàn)實的憤懣鋒芒,又有超越時空的 蒼茫空靈。他的書、畫、詩、跋、號、印隱晦曲折地表現(xiàn)出對不堪回首的故國山河的“不忘熟處” ,使之在出神入化的筆墨中復歸。內涵豐富,意蘊莫測,引發(fā)無窮的想象,也留下無窮的懸疑。甚至就連他的癲疾也給他的藝術染上了神秘詭異的獨特色彩。他以豪 邁沉郁的氣格、簡樸雄渾的筆墨,開拓中國寫意畫的全新面目而前無古人,獲得至圣地位。作為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他的藝術有著跨越時空的力量,其畫風遠被 數(shù)百年,影響至巨。三百多年過去,“八大山人”這個名字廣為世界所認知并且推崇。198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八大山人”為中國十大文化藝術名人之 一,并以太空星座命名。
撰寫這樣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傳記,對我來說是一個十足冒失魯莽的決定。等我意識到這一點,事情已經難以改變了。我是在那之后,才知道了如下事實:
瑞典學者喜龍仁在他編著的《中國繪畫史》中說:“八大山人是中國繪畫史上那些最具吸引力的特殊人物之一,這類人物是難以把握和明確地予以分析 的,因為他們是被他們本人的怪癖和作品的鮮明特性所組成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傳奇色彩包裹著,歷代圍繞這類人物編織出來的傳說和故事,使他們顯得更為撲朔迷 離。 ”
松鹿圖 八大山人(款)
歷史很勢利,從來不會記下它們當時認為卑微的事物。作為明宗室子孫,清初的殺戮和清廷對明宗室的鎮(zhèn)壓以及扼制,使得八大山人一生隱逸顛沛于民 間,盡管在下層官吏和文人士子中擁有廣泛的仰慕者,但無法在官方典籍中得到與之相應的地位。有關八大山人的真相也就大都遺落在那些早已湮沒的歷史中。
然而,三百年間,八大山人的幽靈始終徘徊不去,糾纏著無數(shù)膜拜者在歷史的縫隙里竭盡最大的心力尋覓他的蛛絲馬跡。不斷有人對其身世試圖進行考 證,或對其生平進行探索,或對其藝術展開討論、闡釋和研究,不遺余力地尋找最可能接近真相的線索。然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卻被敘述得矛盾百出。
三百年來八大山人研究成為顯學,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海內外的大量研究成果,奠定了八大山人研究的基礎。1960年, 《個山小像》的發(fā)現(xiàn),揭開了考證八大山人的序幕。這幅畫和畫上的題跋,成為八大山人身世的最可靠的血緣藍本,構成八大山人研究的一個牢不可破的坐標。對八 大山人思想、藝術成就賦予現(xiàn)代意義的闡釋,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半個世紀以來,八大山人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并縱深發(fā)展,從中國逐步走向了世界,在世界范圍 內形成了一門獨具特色的八大山人研究學科。
支離的身世,怪誕的畫面,禪偈般的詩文,天書樣的題款,似哭似笑、非哭非笑、太多的迷惑和不解,一個孤苦而睿智的靈魂哭笑癲狂間為我們設下一個 個懸疑,也留下無盡猜想的空間。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天幕下那一顆最耀眼的孤星,伴著沉落的殘月,幽遠而寂寥地閃爍。三百多年后,投射到我們身上的,是他那穿 越時空、被稀釋被剝蝕之后的微茫的清光。
今天,當我們想要還原八大山人那閃爍的熱力和輝煌時,唯一可依憑的就只有那一抹依稀而燦然的光亮。在那抹光亮的引導下進行跨越時空的透視,這是 我們可以找到的最接近歷史真相的一種方式。人們從各類支離破碎的卷帙中燭幽發(fā)微,將塵封的點滴史實連貫串并起來,打破文獻與文獻之間的藩籬,使其中的相關 性和緊密性,能在同一個事件中,融會貫通于人物、事件的生發(fā)與結果,從而盡可能地接近事實。發(fā)揮其最大的歷史價值,依據(jù)雪泥鴻爪,梳理出八大山人身世與生 平的大致脈絡。嚴格地說,這部或可稱作“傳記”的文本只是一部關于傳主幽深曲折的藝術思維生成、變化、發(fā)展的心理過程的敘述,而且因為傳主作品散失的過多 而過于粗疏簡略?M繞在八大山人這個名字上的謎,有的也許我們永遠無法解開,我們可以做的是盡我們所能,剔除那些明顯錯誤的認識,改變一些無稽的謬傳。
研究八大山人最可靠的文本依據(jù),是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他本人的詩作、信札、書畫題跋,以及他同時代人與其交往的各類文字。后者中最有現(xiàn)場感的當 屬幾位與他有直接交往的文人寫的他的傳記。這些傳記文字,因作者本人所具有的較高素質及其與傳主為同時代人,無疑成為研究八大山人最重要的文獻之一。
單鱖圖八大山人(款)
數(shù)百年來,八大山人研究日益豐富,日益精確。八大山人的身世逐漸浮現(xiàn)于模糊昏暗的歷史卷帙的表面。這使得人們有可能憑借這些研究成果逐漸了解八 大山人的一生,依據(jù)其思想、畫風與書風,以其師承淵源、選題立意、內容主題、造型構圖、筆墨形式并聯(lián)系畫家的主客觀條件,廓清八大山人書畫的階段特色和遞 變軌跡,最大限度地接近八大山人的本來面貌。如此,才使得今天筆者這部拋磚引玉的紀傳性長篇文本的寫作以及今后學養(yǎng)深厚的大家更為精致的大篇幅傳記的產生 有了可能。
可以肯定地說,后人對八大山人的研究難免有推測、想象、甚至杜撰的成分,但主流是嚴肅的、審慎的、負責任的。這也就是今天八大山人研究中,許多懸疑正在被一一破譯的根本原因所在。隨著八大山人研究的日臻科學,對八大山人藝術的詮釋,將更加切合史實。
依據(jù)以傳主的人生經歷為“經” ,以傳主的藝術表現(xiàn)為“緯”的總體構思,我為這部傳記所做的工作,除了充其量調動我自己極為有限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便是綜合海內外諸多學者的研究成 果,做進一步的分析、鑒別、比較、選擇、采信,力避牽強附會,剔除蓄意作偽,盡最大可能用八大山人和他同時代人的文字說話,杜絕所謂“合理想象” 。寧可為未曾發(fā)掘的可靠史料留下空間,為尊重歷史、尊重藝術、尊重八大山人的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也絕不以輕薄平庸甚至狂妄的杜撰演繹而使謬種流傳。從而 在此基礎上闡述我對八大山人的認識并借以表達我所崇尚的藝術精神。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傳記應該是一個巨大的群體工作的成果。借此機會,對所有在八大山人研究工作上作出巨大貢獻的海內外學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任何一部傳記都不可能做到也沒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拙作有選擇地忽略了對傳主許多個人生活場景的挖掘,更無意以所謂奇聞異事、風情流韻吸引讀者 眼球,注意力只在梳理傳主的人生與其心理、人格、內在創(chuàng)作機制之間的關系,為一位偉大藝術家及其偉大藝術的產生,找出盡可能令人信服的證據(jù)。從而寫出諸多 有世界影響的藝術家中的“這一個” 。
使數(shù)百年后的我們最感欣慰的是,八大山人存世的作品雖數(shù)量有限,但卻極為深刻地展示出他的心靈史是充盈的、完整的、確鑿無疑的、瑰偉絕特的。
當然,由于我個人的才疏學淺,對典籍和史料的孤陋寡聞、生吞活剝、望文生義,甚至張冠李戴,造成的誤讀、錯訛和硬傷在所難免,受到袞袞諸公“拍 磚”幾乎是必然的,這些只能由我個人承擔無知之責。敬請方家及讀者見諒,并予批評教誨。我想,這也會是對八大山人研究的一種有力推動吧。
我們說八大山人是一個謎,并不等于說他是不可捉摸的。
“美”是一切藝術家必須遵守的終極原則。循著這樣的理路,我們就完全可以廓清八大山人的人生履歷與藝術行蹤。
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從事書畫藝術,他留傳于世的風格鮮明的書畫作品,讓一位藝術天才的真正面目及其偉大靈魂纖毫畢現(xiàn)。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對于八大山人思想與藝術成就研究的歧見少于其生平名號的爭論。
設非其人,絕無其藝。八大山人是純粹藝術的先行者,他幾乎是完整地將自己的生命意識和人格精神注入了書畫藝術,或者說,書畫藝術就是他生命的本 身。沒有八大山人的才情、學識、際遇、功力,尤其是沒有八大山人的人格,就沒有八大山人強烈的藝術個性、非凡的藝術創(chuàng)造及其彪炳千秋的書畫。八大山人的藝 術世界是一個特異的審美空間,認識它需要的不只是眼睛,還有心靈的觀照;八大山人精神的象征性、藝術的表現(xiàn)性、造型的抽象性等外在形式的后面,是一個非凡 的完整的人。走近他,我們就會明白什么是社會、什么是自然、什么是藝術、什么是藝術家、什么是人類曠古永恒的追求。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惟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 《報任安書》 )
司馬遷之言,用來形容八大山人,一樣適當。
因了八大山人,有人詰問:如今,技巧替代了精神,藝術家大都癡迷于“術” ,而忽略了“道” ,我們還能再找到一個能夠為天人境界隱遁苦修的藝術家么?還有多少現(xiàn)代畫家能以這樣的筆墨簡練、畫意高古、千里江山收諸尺楮、生命與天地同壽與日月爭光的 強健給我們以如此的震撼?有識之士慨嘆:“返視流輩,以藝事為名利藪,以學問為敲門磚,則不禁觸目驚心,慨大道之將亡。但愿雖不能望代有巨匠,亦不致茫茫 眾生盡入魔道。 ”
誠哉斯言!
八大山人是一座不可翻越的高山。人類的靈智,一旦聚于一人之身,則他所達到的高度一定是空前絕后的,其后數(shù)百年、數(shù)十代人也難以逾越。歷史上遭 遇家國之不幸如八大山人者多了去了,在中國古代畫家中,人生經歷像八大山人這樣凄慘的人也并不少見,但是不是具備把它外化為生命本體悲劇的色彩和線條的能 力,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北史·文苑傳序》 ) 。美術史上只能出現(xiàn)一個八大山人!
“煙濤微茫信難求”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 。偉大藝術和偉大藝術家產生的道路是多么渺茫,因而是多么珍貴。
長期以來,人們之所以如此艱難卻又不棄不舍地追尋這位偉大藝術家飄忽孤絕的蹤影,我相信是在物欲橫流、人格淪喪的世時中,想要呼喚:
八大山人,魂兮歸來!
“八大山人”是個說不完的話題。
八大山人早已死了。八大山人會一直活著。
追尋八大山人八十年的人生歷程,敲下最后一個句號的時候,就像插隊時背負超過我當年體重一倍以上的貨包,顫顫巍巍地走完好幾里泥石路,終于可以 放下,我長長地吁了口氣。成與敗,臧與否,都只能聽憑裁決了。我唯一還想重復的是三十年前我在寫完第一部長篇小說《夢洲》時用過的一個句式:
終于開始了,終于堅持了,終于完成了。我已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