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說起小人書,我便有一種興奮,那是少兒時期精神的食糧,如同春節(jié)前封藏于罐子里的糕點一樣,讓人垂涎和渴望。
小人書其實就是連環(huán)畫。上世紀50年代小人書的選材,大多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那時藝術(shù)家們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非常嚴謹,故事緊湊,畫面精美?梢哉f每一幅畫面都是一件藝術(shù)品,許多作品都成為了美術(shù)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如今的連環(huán)畫大多都是快餐式的東西,那些卡通式的畫面,充滿了工業(yè)化的痕跡,囂鬧、刺激、感官沖擊力強,但缺少回味悠長的東西。
那年,過了不惑之年的我,先后買了幾套上世紀繪制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岳飛傳》、《楊家將》等連環(huán)畫冊,在我閑暇的時候便拿出來一覽。每當我看到當年熟爛于心的畫面,那感覺便如同回到了過去一樣。它們是暗夜里的燈光,是寒天里的篝火。在我懵懂的年代,特別是在枯燥刻板的日子里,小人書灌注給了我精神的力量。甚至說,它開始萌動了我對藝術(shù)和情趣之于生命意義的思考。
最早見到歷史故事的小人書是在南關(guān)嬸嬸家。她是我母親的干姊妹,在她家,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歷史故事的小人書,從此著了迷。
先是在人家反復(fù)地看,然后是想辦法借回去看,最后是找借口不還人家。更讓人無可奈何的是,還要不斷地再提出借閱其它書的要求,簡直就是一個小無賴的行徑。
小人書一旦到手,就如獲至寶一般。轉(zhuǎn)借給村子里其他孩子們看,成了我的重要外交手段。有時一些大人們也要找我來借閱。也由此擴大了我的朋友圈。
我記得第一本書名叫《萬花船》,講的是才子佳人的故事。那時我還小,對故事情節(jié)全然不記得了。只記得那本書沒有損壞,封面上是一個秀才與河里船上的一個女子告別。那里面的人物畫得很俊俏,古代的建筑和家具也描繪得非常精細,在我對古代印記還是一片空白的腦海里,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由此在我的心里萌生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朦朧的情緒。
有意思的是有一本叫《馬躍檀溪》的書,最是讓我堂兄鐵牛著迷。他經(jīng)常會從城東的村子趕來,有時住下,在被窩還要看那本書。翻到劉備騎馬躍入檀溪時,便要興奮地念道:“的盧,的盧,果然害我!”那是劉備在溪中對這匹馬講的話。那馬聽到了主人喊它“的盧”便會受驚,最后躍上檀溪,救了劉備。
《武松打虎》是最能激發(fā)英雄情懷的畫冊了。我用了三四天的時間,將封面上武二郞揮拳擊虎的圖案畫在了一張大白紙上,并將它貼在屋內(nèi)的墻上,村子里好多孩子們都來看我的那張畫,由此也激發(fā)出我對繪畫的更多興趣。
由于我多次借書不還,嬸嬸家的三姐便向我的母親告狀。一度,我便不再去她們家。后來,還是忍不住地想去發(fā)現(xiàn)一些新書。嬸嬸也告訴母親,讓孩子來吧,幾本小人書,沒什么大事的。再去的時候,三姐已將那些書藏了起來。不過偶爾,我還是有所收獲的。
我記不清那些書在轉(zhuǎn)借的過程中是如何被丟失掉的。也許,孩子們和我一樣,是想擁有這些精神的食糧。那種渴求的欲望,甚至跨過了品德的邊界,顯示出自私的一面。那時文化和精神十分貧乏單一,小人書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過去,而且還能獲得許多知識和精神的娛悅。
小人書,我寂寞而孤獨的精神的“方舟”,載著我度過了那段痛苦而迷茫的時光。如果哪天見到三姐,我會衷心地說聲:謝謝您,三姐。謝謝沒來得及被藏匿的小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