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作為一個多次深入采訪四川災區(qū)的作家,一名四川東汽中學校外輔導員,我特別關(guān)注雅安地震,很想為那里做點事情。最近雅安有一個5歲的男孩兒在地震中沒有死亡,卻因為到危房中上廁所而死亡,這件事令我特別痛心。
地震是不可知的,但防范余震等次生災害卻是可知的。汶川地震后孩子們被要求一律不得住在危房里,一定要住在帳篷里,這就是安全保證。雅安這個孩子死得太冤了,孩子到哪兒不能上廁所?這說明我們對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教育做得很不夠。中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度,但是我們對國民的災難教育卻很不到位。
很多孩子是因為有避災知識
才得以生存下來
地震是一場災難,災難中最慘痛的是孩子,所以我到汶川災區(qū)采訪最關(guān)心的是孩子。頭頂著堰塞湖的巨大威脅,迎接著泥石流的橫沖直撞,伴隨著驚心動魄的強烈余震,面對著撕心裂肺的生離死別,目擊著慘絕人寰的人間災難,我的腳步在汶川8個極重災區(qū)快速地穿梭著。
開始我也沒有意識到在災區(qū)要加強安全保護,看到災害場面很難受,站在高臺上端起照相機就拍照,光看眼前忘了身后,是朋友一把把我拉下來說:“孫老師,您身后是危房。”我的朋友張京科大校畢業(yè)于國防大學,懂得軍事地形學。他當時擔任四川省森林武警總隊長,正在臥龍指揮抗震救災,聽說我要去震中采訪,詳細地教我如何觀察山石滾動;我離開映秀剛剛5分鐘,阿壩州抗震救災指揮部副指揮長郎建扎西就給我打電話說剛剛又發(fā)生余震,您現(xiàn)在不能開車,必須等余震結(jié)束才能走。是災區(qū)這所學校給我上了預防次生災害活生生的一課。
抗震救災不僅需要勇敢,更需要智慧?拐鹁葹男∮⑿劬秃苡兄腔,鄭小鵬在救人時搬不動預制板,但他知道跑到鐵匠鋪去找斬斷鋼筋的工具。當附近化工廠的液氨泄漏,周圍通訊中斷時,又是他和堂哥一道翻山越嶺跑到什邡紅白鎮(zhèn)五桂坪村去通知鄉(xiāng)親們轉(zhuǎn)移。
“可樂男孩”薛梟被壓在廢墟中時,肚子前有一根鋼筋戳得他很疼,他與同學分享完唯一的一瓶礦泉水后,猛地一收腹,把塑料瓶蓋墊在了肚子前的鋼筋上,度過了黑暗的80個鐘頭。還有的孩子在廢墟里接尿喝,最后保住了生命。
四川彭州龍門山鎮(zhèn)九峰村謝家店子一個叫做謝昊天的孩子,就是地震時鉆到桌子底下才存活下來,這些都是生存智慧。
為什么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
對災難的反應更快?
如何預防災難、面對災難、應急災難是一門學問。在汶川地震的危難時刻,我發(fā)現(xiàn)有三個特點:一是男孩兒比女孩兒反應快;二是平時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比老實聽話的孩子反應快;三是有過生活歷練的窮人家的孩子比平時嬌生慣養(yǎng)的富家子弟反應快。
這究竟是為什么?一是因為男孩子社會交往更多,膽子更大,點子更多。二是因為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大多是發(fā)散性思維,主意大。從某種意義上說,男孩子的調(diào)皮搗蛋正是聰明和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而老實聽話的孩子大多是看老師的眼色行事,缺少個性和自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見識比知識重要,知識比學歷重要。在地震發(fā)生的一剎那,平時經(jīng)?础犊萍疾┯[》節(jié)目的成都鹽道街外國語學校初二學生郎俊鵬一下子就把桌子挪到墻角,鉆到桌子底下。同學們都嘲笑他是膽小鬼,老師訓斥他:“你干啥?”他說:“地震了。”他的這種防范地震的做法不是靠死讀書而是跟電視學的。
三是因為農(nóng)家子弟從小生活環(huán)境艱辛,需要自己闖蕩,生活逼迫他們必須有很強的生存能力。王波7歲就做飯、洗衣、帶弟弟,鄭小鵬13歲就懂得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漢,有責任照顧媽媽和姐姐。艱苦的童年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提籃拾煤渣長大的孩子更懂得人情冷暖,更善于應對突發(fā)事件。
不要小看做家務活,管家能鍛煉人,只有能治理好小家的人才有能力治理好大家,F(xiàn)在,我們某些部門片面追求升學率,孩子在家當小皇帝,出去春游連雞蛋皮都不會剝。一個連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沒有的人怎么可能在災難面前有求生本領(lǐng)?怎么可能在危難時刻大智大勇?災難是一所學校,很多防范災難的本領(lǐng)就是在災難中學會的。
我們要盡快給孩子補上災難教育這一課
我在醫(yī)學院校系統(tǒng)地學過流行病學,深知大災之后必有大疫,堰塞湖里如果有尸首會造成水源污染。雅安五六月份是雨季,泥石流泛濫,這是最要命的。當年在汶川,地震后就愛下雨,帳篷不能隨意搬動,一搬動就容易漏水,雨水把鋪蓋都浸濕了,加上蚊子跳蚤叮咬,很多孩子身上起大包。所以,我希望雅安地震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帳篷一是要搭建在高處,二是最好有防潮功能。
我在美國參觀過一些博物館,看到老師耐心地給孩子們講解各種知識。美國重視對青少年進行災難教育,遇到歹徒,幾歲的孩子就曉得如何報警,如何與歹徒周旋。日本的教科書上詳細介紹在地震和火災中如何逃生。我參觀過北京的消防博物館,里面介紹了很多防火災的知識,但是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觀眾中沒有一個孩子。我們要補上災難教育這一課,對青少年進行自強自護的教育,走山路一定要當心,暴雨過后山體容易松動,很容易滑坡。發(fā)生余震時要遠離危房和電線桿。
除了防余震和泥石流,地震后還要防心理疾患。汶川地震當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和“6·12”地震月祭我都在現(xiàn)場,當時很少聽到孩子們的笑聲。孩子們成了驚弓之鳥,不敢在教室里上課,經(jīng)常在夢中又夢見地震了,出現(xiàn)了心理疾患。孩子不快樂,災區(qū)沒希望。盧勤是一個富有激情和愛心的人,她搞的“知心姐姐陪你過六一”活動特別好,她親自給孩子們演講,鼓勵他們自強不息,還邀請杜聲顯老師和鳥叔叔給孩子們表演節(jié)目,這是最實際的心理干預。
近年來我走訪了全國十多所看守所,潛心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青少年抑郁、自殺傾向。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抑郁、自殺、犯罪的卻多了?為什么猶太人自殺的較少,恐怕是和這個民族長期在逆境中生存有關(guān)。
猶太人遭受的磨難是有目共睹的,猶太人在困難面前,總是開動腦筋想轍,看看四面八方是否有路,如果不行就從上面跳過去,或者返回原路,他們總會在意外的地方找到意外的解決辦法。在困難面前不斷探求新路是智者的生存之道。猶太人重視親情和社會成員間的互助也是他們抵抗孤獨的法寶。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多難興邦,災難是一柄雙刃劍,在帶給人痛苦的同時,也帶給人饋贈。災難激發(fā)了人們的潛力,磨煉了人們的意志,讓我們學會堅強。
(孫晶巖,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著有《震不垮的川娃子》、《中國看守所調(diào)查》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