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莫言的“諾獎”效應蔓延到了正在進行的全國兩會上。同是作家和政協(xié)委員的趙麗宏表示,他今年將撰寫提案,建議在中國設立一個世界性的文學獎項,以爭奪更多世界文學界的話語權。他甚至為這個獎項想好了名字,就叫“李太白世界文學獎”,而且建議這個獎不由作協(xié)組織,由非官方基金會來承辦,要做成“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
趙麗宏提議設立“李太白世界文學獎”,理由很明確,是要“爭奪更多的世界文學界的話語權”,這樣的建議出發(fā)點很好,表達了對中國目前缺乏世界文學認可度的憂慮,渴望更多中國的作品和作家能夠出現(xiàn)在世界性獎項的舞臺上。他認為這些獎由外國人指點江山,由他們說了算,中國人一點話語權都沒有。這番話確實道出了世界性獎項和中國文學之間的隔膜。
只是,設立一個世界性的文學獎項,就可以擁有“世界文學的話語權”嗎?如果只是掛懷于“他們說了算”還是“我們說了算”,是否模糊了這類獎項的意義?
世界文學的話語權,并不取決于哪個國家、哪個獎項,而是來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家筆下令世人難忘的作品。古希臘詩人荷馬、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印度詩人泰戈爾、中國文學家魯迅……他們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和話語權,并不是因為他們曾獲得過某個獎項,而是因為他們留下了深入人心、不因時光流逝而黯淡的精彩作品,是因為他們開創(chuàng)了文學新紀元,是因為他們展現(xiàn)了珍貴的文人風骨。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可以跨越國界、跨越種族、跨越時間和空間長久地留存下去。如果我們自己沒有足夠優(yōu)秀的作品,沒有讓世界贊嘆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設立再華麗的獎項都只是徒勞。沒有全世界都認可的文學巨匠的出現(xiàn),即便設立了獎項,又能有多少影響力和認可度呢?
用“李太白”來命名文學獎,想必趙麗宏委員也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李白引領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他的作品所蘊含的藝術成就,他個人所擁有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風骨,流芳千古。但如今中國的文壇上,能夠沉下心來安于創(chuàng)作的作家恐怕真不太多。
所以,如今我們缺的不是“李太白文學獎”,而是李白式的文人和作品。等我們擁有了足夠多的精華作品和令世人敬仰的作者群體,設什么獎、在哪個國家設立,都不會影響我們擁有足夠的“世界文學話語權”。相比于著急設立“李太白世界文學獎”,不如想辦法多成就一些李白式的作家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