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來自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節(jié)日期間圖書銷售數(shù)字的統(tǒng)計顯示,以《蛙》為代表的莫言作品系列共銷售260余冊碼洋12000元。去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關注度仍在持續(xù),據(jù)成都商報從實體書店和數(shù)據(jù)公司等多方調查,莫言獲獎后作品的月均銷量是獲獎前的199倍。而莫言版權方稱,30萬套文集在一個月內已經一售而空。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何建明認為,莫言獲得諾獎的原因之一,是作品被大量翻譯到國外。的確,莫言的作品在版權輸出上位居中國作家第一。在獲得諾獎之前,他的大部分長篇被翻譯成外文。然而,中國文學在國外的境況,并非都如莫言般幸運。
法國一家著名出版社的編輯曾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在北京約見作家格非,談他的《人面桃花》版權輸出事宜。在談到出版合同時,格非表示了對某些條款不能認同。出版商問:“難道你不希望自己的書被法國讀者了解嗎?你的書不能在法國出版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格非說:“我的書不能在法國出版,是法國讀者的損失,我沒有任何損失!眱扇瞬粴g而散。
格非說,國外也有好的出版社和好的翻譯,但是自己的作品在版權輸出過程中的談判與合作,多數(shù)是不平等、不愉快的。那么,中國文學在輸出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又該如何因勢利導,使更多優(yōu)秀的中國作品為世界讀者認知?
文學輸出,思想力和藝術性是關鍵
“國外翻譯家選擇我的作品翻譯,有必然性。必須承認新時期文學那批作家,作品被翻譯是跟電影有關系,但是慢慢地就不受電影的牽引!蹦哉J為,翻譯家們有自己的眼光和文學標準,他們選擇翻譯誰不翻譯誰,是根據(jù)自己的文學愛好。西方的商業(yè)市場并沒有影響到嚴肅的翻譯家的自我選擇。作家們走出國門,應該是靠作品的藝術質量,也是靠作品的思想力量引起了西方翻譯家的注意!叭绻麤]有好的作品,再優(yōu)秀的翻譯家,再優(yōu)秀的出版社,出版再多的書,那也不會征服外國的讀者!蹦哉f。
中國近幾年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功,國際影響擴大,世界對中國文學的關注度也逐漸提高。同時,中國作家協(xié)會及部分高校在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中國文學終于由被別人選擇變成由自己選擇。推薦的機構越多覆蓋面越大,每個機構可能在選本上都會有重復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莫言希望不同的機構在選本上有獨特的風格和重點關注的方向,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要重復做同樣的事情。多一種眼光就多一些發(fā)現(xiàn),多一些發(fā)現(xiàn)就可能讓海外讀者較為全面地了解中國文學的面貌。
推薦過去,國外的讀者接受與否又是個問題。前蘇聯(lián)曾經拿出龐大的資金推薦自己國家的圖書,但是有些作品推薦出去后形同垃圾,對作家來說只是被翻譯了而已!拔覀儾灰庇谇蟪,文學走出去不同于出口商品,這是緩慢的過程。今年翻譯一百本,或者明年一本沒翻譯,對世界沒有任何影響,世界可能會以上百年作為一個周期來衡量一個國家的文學。”莫言說,現(xiàn)在中國的對外翻譯引起了中國和西方的普遍關注,可能為作品走出去帶來積極效果。
“你找人將當代文學作品翻譯好,送到國外去賣,國外讀者不見得買賬。他們有他們的標準!弊骷覛堁┱f,在“文學走出去”方面,國內文學圈還是有些浮躁。殘雪分析,中國的文學作品走向國外,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大出版社找作家簽合同,這一種屬于他們認為有商業(yè)利潤的,至少也要賣得快一點;一種是通過翻譯找出版社,翻譯有自己的口味,而且他們知道什么書找什么出版社。這幾年她自己屬于第三種!拔以诿绹昊旧鲜俏易约褐苯油霭嫔缲撠熑寺(lián)系。我從網上查信息,然后寫信去自我推薦,讓他們看作品。而在日本,都是由我的翻譯找出版社。”
走出國門,有的門庭若市,也有無人問津
法國的一家出版社,看上去完全履行合同,引進格非作品,付出2000歐元的稿酬,轉手再將版權賣給別的國家,卻不與作家本人溝通。還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中國作家的書,不付版稅。作家們聯(lián)合起來寫信起訴,后來被告知這家出版社倒閉,資產評估后才能支付作家版稅,要求作家出庭——誰也不會為那一點版稅專門去法國尼斯打官司。中國作家跟國外簽約很少有不上當?shù),對方的合同很多是霸王條款。有一次在國外出書后,中國作家沒拿到版稅,出版社老總說,請大家吃飯,吃完飯發(fā)稿酬。臨走時發(fā)給每人一個信封,回去一看,每個信封里裝著的支票,相當于100元人民幣。在海外出書,對方會扣掉30%的稅,這是不應該的,因為我們在國內是合法的納稅人。格非說,中國作家對版稅考慮不是很多,預付的版稅也不是太高,有的翻譯大量刪改文字,大家都覺得無所謂,這個恐怕有問題。還有一些國內的作家,倒貼錢都愿意在國外出版,排著隊給翻譯家、出版機構送書!拔覀兛刹豢梢苑磭H化?我說的國際化主要是被翻譯的過程、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機制。我們不能無視國際化的領域,必須了解西方社會,但是作家寫作完全是根據(jù)自己的經驗,依據(jù)的是自己的文學標準!
蘇童的《妻妾成群》因為有商業(yè)電影的原因,在法國銷售最好,除此之外,《我的帝王生涯》在市場上表現(xiàn)不錯,后來譯本超過《妻妾成群》,且西班牙、土耳其、葡萄牙等國家都有銷售。但是,蘇童也表示,翻譯作品主要的命運是無人問津。蘇童認為,從某種意義來說,翻譯作品很多情況下取決于機緣巧合。翻譯水平和選擇作者,取決于翻譯家對中國文學的興趣有多大,如果他們對文學研究是廣泛的、深入的,那么翻譯將是一流的,F(xiàn)在所謂全球化的時代,出版市場互相滲透交叉,這使作品互譯變成自然的現(xiàn)象。在自己獨立的漢語之中,你這顆獨立的棋子本來在世界的版圖上,棋盤是全球化的棋盤,無論出版外文與否,我們的視野都要開闊。
如何體面地走出國門,中國作家不必急
中國文學在世界出版份額很小,也許還不到萬分之一。格非指出,現(xiàn)在中國文學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國內有潛在的市場,中國的狀況是,一個成名作家,再糟糕的作品首印都能在幾萬冊左右,這樣的體制,限制了很多人才,也保護了很多庸才;二是國際方面,中國還在完成“現(xiàn)代性”的過程之中。反映到文學領域中,涉及海外對文學的評價,充斥著商業(yè)的、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的影響。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學和政治,都不是單純的,國際政治環(huán)境關系復雜。格非說,“我認為對國際化這個問題,應該冷靜思考。”
格非認為,文學版權輸出應該走專業(yè)的路子。他希望有專門從事版權服務的公司,聘請一些真正懂行的版權經紀代理人進行中國作品版權代理,F(xiàn)在版權輸出只是附加的部門,很多機構接觸不到漢學家,不知道怎么保護作家!拔蚁M袊腥舾芍档眯刨嚨陌鏅啻,國外需要找某作家時,直接找版權機構就可以,F(xiàn)在國外出版商到中國也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判斷,也不知聽誰的意見,批評家、作家、出版商各執(zhí)一詞,眾說紛紜,市場非常亂。如果有專業(yè)的代理機構,對國際市場了解,對文學本身了解,有專業(yè)的國際團隊,會省去很多麻煩!
南京大學教授許鈞曾經說過,一個好作家遇上一個好翻譯,幾乎就是一場艷遇。這句話成為作家畢飛宇眼中的經典語句。他用魯迅的“拿來主義”比喻中國文學作品的外譯。他說,魯迅的意思很明確,對外國的東西,我們要自己去“拿”,不能等著人家“送”,拿來的東西是安全的,有價值的。換位思考,其實外國也存在一個“拿來主義”的問題!拔矣X得我們最好不要急著去送,而是建設自己,壯大自己,讓人家自己來拿。”“拿”就是挑選和比較。文化交流其實就是戀愛,是兩情相悅的事,既然是兩情相悅,你就不能死乞白賴地投懷送抱,這不體面。無論是接受還是追求,你既然參與了這個游戲,你就必須要遵守“非誠勿擾”這個基本原則。他認為,中國文學向海外輸出的最大問題不在翻譯,而在缺乏職業(yè)的文學代理人。在中國,文學代理幾乎還是一個空白。這是一個純商業(yè)的問題。為什么在中國沒有文學代理呢?因為文學在中國太不值錢,它幾乎沒有利潤空間。一個沒有利潤空間的事情怎么會有商人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