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讀書事大。中國古人視讀書為頭等要事和最高職業(yè)理想,即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讀書如此重要,以至古人為讀書“鑿壁偷光”者有之,“懸梁刺股”者有之,“雪映窗紗”者有之,“螢入疏囊”者有之;讀書如此重要,以至“讀書人”構成了一個擁有特定文化趣味的社會階層;讀書如此重要,以至這個被稱之為“文人士大夫”的讀書人階層以其特有的社會政治理想和文化審美趣味影響了中國古代歷史的發(fā)展歷程。
古人讀書,重目的也重趣味!皾M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讀書以博取功名,經(jīng)世致用;讀書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與抱負!伴e讀詩書斜臥榻,苦夜茶伴興味長!弊x書以修養(yǎng)身心,陶冶性情,這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種純?nèi)谎湃。每當積極的社會理想難以實現(xiàn),人生抱負無法施展時,文人們對純粹的審美趣味和精神殿堂的迷戀就會愈加強烈。因而古人讀書,包含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處世態(tài)度,也包含著一種游走于“進退”、“取舍”之間的哲學趣味。
近人讀書,雖有古人傳統(tǒng)的延續(xù),卻也生發(fā)出不同的旨趣來。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所謂讀書治學“三境界”,也可視為對讀書的苦樂與趣味的概括。梁啟超在強調(diào)讀書的方法時,也不忘記指出“一個人總要養(yǎng)成讀書的趣味”。林語堂與梁實秋更是近現(xiàn)代學人中最重視讀書人趣味的。林語堂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yōu)雅和風味!弊x書的藝術不為“改進心智”,只為樂趣與情趣,猶如對食物風味的嗜好,完全是屬于個人的。梁實秋則發(fā)揮了黃庭堅所謂“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一說,認為不讀書的人的確多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而人在讀書之后,便面目可親,語言有味了。不讀書便可能“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讀書則可以使人氣質(zhì)不俗,趣味優(yōu)雅。這種讀書觀既是近現(xiàn)代精英文人對古代文人士大夫?qū)徝廊の兜淖匀唤永m(xù),也可見出西方現(xiàn)代文化旨趣對中國文人的潛在影響。只是這種以平庸與尊貴,俗氣與高雅來區(qū)分人的文人趣味與觀念,因其內(nèi)在的傲慢與偏見而脫離了大眾、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自身倒顯得“面目可憎”了。
今人讀書,固然存在著精英趣味與大眾趣味的分野,但對于讀書人而言,更應思考的是如何實現(xiàn)兩種趣味的內(nèi)在融合。讀書既可以豐富人的情感、充實人的精神、激發(fā)人的性靈,也可以幫助人理解現(xiàn)實生活的復雜矛盾,讀懂生活的真諦。讀書與生活應是血肉相連的。如魯迅所言,“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即使自己覺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實是已在逐漸硬化,逐漸死去了。”說到底,讀書是人認識自己、認識生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讀書是一種審美狀態(tài),也是一種生活實踐。它能將歷史與個體勾連起來,將審美感與現(xiàn)實感統(tǒng)一起來。通過讀書認識生活,認識自己,進而把讀書這種話語實踐轉化為社會實踐,改造生活,改造自己,才能顯示出讀書的真正意義。因而當代讀書人的趣味應當是一種生活的趣味、歷史的趣味,是讓讀書惠及更多人的現(xiàn)實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