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每年的報告文學確實都會涌現(xiàn)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作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我有責任為報告文學多說幾句話。
第一,報告文學目前的創(chuàng)作成果與文學界和社會對它的認識與評價有很大差異。2012年,獲得中宣部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的30多部文藝類圖書中,至少有20部是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在20部電影獲獎作品中有8部改編自報告文學;電視和廣播劇獲獎作品中,由報告文學改編而來的也占了三分之一之多。這說明報告文學作品乃是當今文學作品中最受廣大讀者和社會重視的文體,它在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謳歌時代和紀實人民生活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繁榮文化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當下,一般名家的新作通常最多發(fā)行量也就十來萬冊,而優(yōu)秀的報告文學(含紀實文學)作品即能達到一二十萬冊,甚至更多。我自己就有例證:2011年的《忠誠與背叛》發(fā)行了30多萬冊;2012年的《三牛風波》4個月銷售了12萬冊。我要認真而嚴肅地說:要準確評價和看待當代中國文學,必須認真評估報告文學的成果和影響力,否則,所有評價都是片面的。中國的報告文學作家的作品,幾乎都是用生命之喉和心血之力寫成的,是為時代和人民發(fā)出的最強烈的吶喊與呼喚,他們筆下的人物與事件無不浸透著對國家、對民族、對時代、對人民的強烈情感和赤誠之愛,他們文字里散發(fā)的是正義的、健康的、陽光的聲音,他們是以勞動換勞動、以正義換正義、以摯愛換摯愛。
第二,報告文學理論批評和研究隊伍的不力與不足。常有人這么說:文學創(chuàng)作和理論批評是文學的雙翼。小說界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評論家和理論家的隊伍幾乎是三比一的數(shù)量,即有三個小說家,或許就有一個評論家一起發(fā)聲。在全國作協(xié)換屆時有人做過統(tǒng)計:代表中小說家有300多人,從事小說評論和理論研究者就有170多位,而報告文學界的代表總數(shù)只有80多個。這是最好的說明。現(xiàn)在,一部好的報告文學出來,在報刊上見到的評論和研究文章非常少,如果不是專門的討論會或專門約稿,基本上看不到有職業(yè)評論家在撰寫評論文章。即使有比較好的作品出來,能寫評論的人數(shù)也有限,其評論文章常常欠火候、缺深度,對作者和作品流于表面分析而缺乏深層的解剖,尤其是對一些優(yōu)秀作品的藝術探索和成功之處還不能評論到位,這直接影響了報告文學之后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所以,報告文學要獲得自己應有的社會影響力和文學認可,理論批評隊伍的建設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報告文學的評論聲音必須有,必須是強音,而且發(fā)音必須準確。
第三,必須窮盡才華,以最優(yōu)美、最精彩的藝術形式向時代和人民報告。報告文學之所以叫“報告文學”,簡而言之,它就是用文學的形式寫的時代報告。在當今,新媒體日益繁榮紛呈,文學界本身也競相爭艷。報告文學要顯露自己的光芒,我以為,必須在藝術形式上不斷提升和提高。沒有精美的、適合人們閱讀情趣的藝術形式,再了不起的題材、再艱苦辛勞的工作,也只能是重復的“新聞”和“報告”,進而走向“自行消亡”的命運。真實和藝術是報告文學的兩個命根,它們共同連結著報告文學生命的兩面,劈掉任何一側,都是斷命的結局。因此,我們在堅持報告文學真實性的同時,務必把提升報告文學的藝術性看做重中之重,這是當前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者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時代和讀者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在我的印象中,2012年有不少優(yōu)秀的報告文學作品,有一些好作品在讀者中廣為流傳。我認為,如果每年我們的報告文學作品都有三五部能讓全國讀者熟悉,那就很讓人滿足了,F(xiàn)在的好作品不多,優(yōu)秀的、能夠滿足公眾閱讀需要的精品力作更少。為此,我們更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