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至28日,中國作家重走長征路(紅九軍團)結束福建行程來到廣西,前往灌陽、全州、興安、龍勝等地,一路憑吊湘江戰(zhàn)役遺址。
湘江戰(zhàn)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與國民黨苦戰(zhàn)五晝夜,最終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的第四道封鎖線。中央紅軍此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湘江戰(zhàn)役直接導致了遵義會議的召開。
隨著采訪的深入,采訪團團員們的心情日益沉重,覺山、光華鋪、新圩……青山翠嶺都曾是戰(zhàn)火連天、尸橫遍野的戰(zhàn)場。作家汪守德表示,通過聽取講解與實地觀察,了解了許多關于長征的聞所未聞的故事和細節(jié)。真正走進了歷史深處,去追憶與聆聽那些似已遠去的沖鋒的吶喊,內心里既因戰(zhàn)斗的慘烈而時時感到揪心的疼痛,又為紅軍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犧牲精神而常常涌起無限的敬意。同時意識到戰(zhàn)爭文學創(chuàng)作,應該以更加勇敢的姿態(tài)直面革命戰(zhàn)爭的歷史,有力地解決好這一題材寫作的真實性和當代性等問題,從而使作品具有更加感動人心的力量與作用。
團員們表示,重走長征路并不是形式,而具有實際意義。作家武歆說,很多人都對湘江戰(zhàn)役有誤讀,一是認為此役應該在湖南境內,二是認為戰(zhàn)役的難度在于渡過寬闊的湘江,實際走訪才知道并非如此。創(chuàng)作講述三十四師血戰(zhàn)湘江事跡的電影《第四道封鎖線》的柳建偉在參觀紅三軍團指揮部舊址九如堂時感慨,在創(chuàng)作時曾設計了一個從窗口向外眺望的情節(jié),真正來到這里,親眼所見才發(fā)現(xiàn)這里并沒有窗戶。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這句至今仍然振聾發(fā)聵的話語同樣鞭策和警醒著作家們。
作家郭雪波認為,重走長征路具有重要意義。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體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人為理想為自由和光明艱苦卓絕的鋼鐵般意志。正因為有了這場血與火的淬煉、積攢的能量,鍛造出奪取紅色江山的一支有勇有謀的打不垮摧不爛的鋼鐵隊伍。80年前那場紅色長征,是人類征戰(zhàn)史上的一部史詩?晌覀兊奈膶W影視作品目前反映長征的令人震撼的史詩作品還比較少,當今社會必須找回敬畏精神,對歷史保持敬畏,才是真實的正能量。
網絡作家顧七兮說,想象著曾經鮮活的生命此時變成了一座座無名烈士碑,展館中陳列的一幅幅珍貴資料,交織出一場場殘酷的戰(zhàn)役,讓她的心靈深受洗禮,那些無名的戰(zhàn)士英雄,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才換來了我們如今的安穩(wěn)與和諧。
作家商澤軍說,重走長征路,對當下的我們來說是一種非同尋常的人生洗禮。一路走來,我們感慨萬千,深刻體會到崇高的真實含義。從閩西大地到桂北老區(qū),紅旗與號角飄蕩在汀江、灌江、湘江這片血與火的山水間,這見證了我們民族精神的堅韌與不屈,見證了紅軍先烈的英勇與大義。
作家錢玉貴表示,這是一次心靈洗禮之旅,是一次被感動與震撼的行程。從古田出發(fā),過龍巖,穿上杭,進才溪,上松毛嶺,輾轉連城、長汀,走近“湘江戰(zhàn)役”。在桂北的崇山峻嶺之間,走灌陽,上永安關,過文市鎮(zhèn),觀九如堂舊址、憑吊“酒海井紅軍烈士殉難處”。這一路走來,那一幕幕驚天動地的歷史畫卷,仿佛又一一呈現(xiàn)在眼前。它沖擊著人的靈魂,拷問追尋人生的價值,直逼著理想信念的問答。它使人沉思,反省,更激人奮進和熱血沸騰,它一掃平庸歲月里的慵怠與消沉,而使人昂揚向上,勇于作為。感謝中國作協(xié)為作家們安排這樣一場生動無比、意義重大的歷史大課,它必將為作家們今后的創(chuàng)作帶來豐碩的成果。 (鄭 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