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正文
9月5日,首都師范大學教師邵曉勇給北京校尉胡同小學的孩子們上合唱課。 |
9月1日,北京兩所小學的學生在國家大劇院迎來開學第一課。 |
這是一堂特別的“開學第一課”。9月1日,北京市校尉胡同小學與自忠小學的孩子們在國家大劇院里迎來了新學期。隨著著 名指揮譚利華在空中飛舞的指揮棒,《藍色多瑙河》《愛的致意》等經典樂曲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內流淌,現(xiàn)場1000余名孩子沉浸在音樂的世界,插上了想象的 翅膀。
從9月1日起,包括國家大劇院在內的首都25家高校與社會機構將“聯(lián)姻”12個區(qū)縣的140余所普通小學,孩子們將享受到更豐富、更系統(tǒng)的美育滋養(yǎng)。
——編 者
美育從“獨唱”到“交響”
大劇院成為大課堂
9月1日,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成為一個生動的藝術大課堂。在這開學“第一課”上,一首首動聽的經典名曲讓孩子們興致盎然;“名指”譚利華深入淺出的精彩講 解讓孩子們意猶未盡;來自北大交響樂團青年樂手的經歷分享讓孩子們心潮澎湃。校尉胡同小學剛升入3年級的學生郝韻和她的同學特別興奮,從小愛好朗誦、表演 的郝韻說,“一想到能體驗大劇院為我們量身打造的全套藝術課程就覺得好幸福。”
此次“藝術基地學!钡拈_學,是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進程的又一里程碑,也是北京市素質教育的又一亮點。
今年5月15日,北京市教委宣布全面啟動“首都高校與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fā)展工作”。從9月1日起,包括國家大劇院在內的首都25家高校與社會機 構將“聯(lián)姻”12個區(qū)縣的140余所普通小學,將小學生素質教育由過去學校勢單力薄的“獨唱”,變成氣勢磅礴的社會“大交響”。國家大劇院正是參與其中的 社會力量之一。
藝術機構和基礎教育聯(lián)姻,藝術和教育相結合,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享受藝術資源,又如何讓相關措施落到實處?
國家大劇院經過與兩所學校的商榷磨合,精心設計“定制”一套完備的實施方案,在學校美育教育“歌、樂、舞、劇、戲、書、畫”等各個版塊全線鋪軌,縱向上覆蓋小學所有年級,橫向上涵蓋多元藝術門類,從而塑造藝術普及的立體發(fā)展模式。
據(jù)悉,大劇院計劃每年為兩所藝術基地學校提供近600課時的藝術課程,同時最大化盤活劇院的藝術資源“寶礦”,廣邀活躍于舞臺一線的藝術家和業(yè)內資深專家,走進校園,走到孩子們中間,直接參與部分課程的教學。
而在校園之外,“如何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讓學生走進頂級藝術殿堂,更頻繁地參與‘浸入式’藝術實踐”,也是雙方合作的焦點。未來,國家大劇院將為孩子們提供非常多的機會,邀請他們走進劇院,觀摩高品質的彩排與演出,參觀高水準的藝術展覽,體驗精彩紛呈的藝術活動。
教育學者、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大劇院與小學校的牽手,不僅可以促進高雅藝術進校園,解決學校藝術師資缺乏的難題,“對孩子而言,這也是極為寶貴、極為難得的藝術啟蒙!
藝術資源一旦走出劇院和專業(yè)機構,就會成為豐厚的教育資源。國家大劇院和兩所基礎小學的聯(lián)姻,將推動國內藝術普及和藝術教育向更多元的維度、更縱深的層次進行拓展。
涓涓細流匯成大江大河
高雅藝術“滴灌”心靈
“一張紙撕開很容易,紙疊加到一定程度就不容易撕開,合唱也這樣,大家合在一起,就會形成很大的力量!9月5日,在北京校尉胡同小學孩子們藝術選修課 上,首都師范大學教師邵曉勇通過撕紙游戲展開了合唱課。整堂課中,邵曉勇用游戲和圖畫等各種手段來展現(xiàn)合唱的魅力。課堂最后,邵曉勇語重心長地對孩子們 說,成長不是個體成長,是心靈的成長。
這節(jié)課給校尉胡同小學五年級學生周一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沒有接觸用游戲和圖畫的形式來上音樂課,我特別喜歡這樣的課!
對于青少年藝術普及,孩子有期待,社會有需求。藝術機構做藝術普及,如何形成體制機制,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從哪里入手?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在藝術普及教育中提出高雅藝術“滴灌工程”的概念,每一次“滴灌”雖小,但日復一日,終會在人們心靈上生根發(fā)芽。6年多 來,這個“國字頭”藝術機構自覺扛起了“藝術普及教育引領者”的大旗,把藝術普及做成惠及大眾、持久長效的戰(zhàn)略工程,讓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了最優(yōu)質的藝術 服務。
此次建立藝術基地小學,將藝術普及教育和青少年基礎教育結合,是大劇院藝術“滴灌”的又一次創(chuàng)新,也是大劇院將藝術機構功能進一 步拓展的深刻體現(xiàn)。事實證明,藝術普及若想取得切實成效,既要注重空間覆蓋,更須持之以恒,并整合多方資源建立渠道、平臺和制度,最終形成一種機制。當藝 術資源成為社會資源的一部分,當藝術普及成為社會教育的一部分,大劇院與城市、大劇院與社會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并且在城市建設、公共文化建設中發(fā)揮著不 可低估的積極作用。
談到此次社會力量進入小學美育教育,北京自忠小學校長王淑明說,相信通過院、校協(xié)作共建,資源共享,必將形成育人合力,讓學生吸納美、享受美、創(chuàng)造美。
社會力量與基礎教育聯(lián)動
美育塑造美的品格
陪孩子一起欣賞完精彩的開學第一課后,校尉胡同小學的學生家長劉芳十分欣喜,也對藝術教育的前景充滿了信心!斑@種藝術教育模式,一定能培養(yǎng)起孩子‘融美于心靈’的習慣,培養(yǎng)起對美與丑的識別能力!眲⒎颊f。
通過藝術教育,培養(yǎng)孩子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孩子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yǎng),這正是美育教育的長遠目標。
在這方面,國外的經驗值得借鑒。畢業(yè)于紐約大學藝術專業(yè)的留美歸國碩士董銳蛟,現(xiàn)在是國家大劇院藝術教育部的一名工作人員,他介紹說,在美國、英國,包 括臺灣等地區(qū),從小學1年級到高中3年級都有一套完整的藝術教育課程,“到高中畢業(yè)的時候,孩子們基本能達到自編自導自演的水平,甚至有些孩子都能寫劇 評”。在中國,藝術教育也應該在孩子們的基礎教育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顯然,讓社會力量參與學校教育,就是要為青少 年美育教育引入優(yōu)質資源,變“一方敲鑼”為“眾人擂鼓”,充分發(fā)揮全社會資源在美育方面的優(yōu)勢和引領作用。這是基礎教育全面應對社會變革和社會需求的一種 新探索,是拉動小學美育教育短板,促使社會力量與基礎教育聯(lián)動和互動的一次新展望。
雖然才剛剛“破題”,但各方在探索中已經形成了某種 共識。像國家大劇院這樣的社會力量參與美育發(fā)展工作,絕不僅僅是藝術機構的專業(yè)延伸,也不是以簡單技能、技巧傳授為主旨的單一教學活動,更不是針對培養(yǎng)少 數(shù)特長學生發(fā)展的專項教育。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副主任趙洪指出:“藝術機構在進行藝術普及時,應該摒棄功利心,尊重孩子的興趣,將塑造健全人格、培養(yǎng)情 商作為最終追求。國家大劇院正在進行的嘗試是值得鼓勵和推廣的。”
“我們希望通過高雅藝術的滋養(yǎng)和滴灌,培養(yǎng)孩子們的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提升下一代綜合素養(yǎng),促進下一代全面發(fā)展。這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yǎng)成藝術家,而是要還他們一個金色的童年!标惼奖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