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會合作 共筑書香天堂 “新質動力·文化共融”公共閱讀共同體建設與發(fā)展工作交流會在杭州舉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優(yōu)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
推動優(yōu)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是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階段公共文化服務共同體建設面臨的新機遇和新要求。近年來,以公共圖書館為代表的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向基層延伸拓展,如杭州地區(qū)的杭州圖書館主題分館、鄰里閱讀空間,為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求和參與文化活動提供了空間載體,取得了明顯成效。當下,亟需運營模式、工作策略的探討研究,為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賦能蓄力。
2024年11月28-29日,一場主題為“新質動力·文化共融”的公共閱讀共同體建設與發(fā)展工作交流會在杭州圖書館舉行。本次活動由杭州市圖書館協會主辦,浙江省文瀾圖書館事業(yè)基金會、上海阿法迪智能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支持單位,來自中圖學會公共圖書館分會社會合作專業(yè)組、浙江省圖書館學會第十屆學術委員會空間建設專業(yè)組相關成員,全國40余家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的專家學者和行業(yè)代表齊聚杭州,共商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公共閱讀共同體建設與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之策。
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公共圖書館分會主任、原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視員劉小琴,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龍,公共服務處副處長王山河,杭州市圖書館協會理事長、杭州圖書館館長劉冬,副館長丁曉芳,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現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新,浙江圖書館原館長、二級研究館員、浙江省文瀾圖書館事業(yè)基金會理事長褚樹青,《圖書館報》副社長李曉,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公共文化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主任徐建華等出席開幕式。
本次交流會采取“實踐+理論”相結合的方式,設置了現場參觀、主旨報告、經驗分享、專家點評等環(huán)節(jié),會議內容豐富,現場氣氛熱烈,交流成效顯著。
探討,以共同體理念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理論發(fā)展
李國新、褚樹青、劉冬分別以《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公共圖書館高質量發(fā)展行穩(wěn)致遠》《新質生產力驅動下的公共文化共同體建設——合作與創(chuàng)新》《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閱讀共同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杭州實踐”》為題,從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新質生產力驅動、社會合作共建、杭州模式推廣等角度出發(fā),系統介紹了“公共文化共同體”、“閱讀共同體”的理論溯源和發(fā)展現狀,探討了以政府為主導,堅持公益性導向,攜手多方社會力量的實踐成果,梳理和探索了政策、管理、運營、服務機制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方向,為下一步公共文化共同體和閱讀共同體建設把脈開方。
李國新在報告中指出,“十四五”時期以來,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開啟了公共文化服務由“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要深化圖書館“總分館”建設,讓優(yōu)質公共文化資源和服務通達四方、覆蓋基層。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如:杭州圖書館主題分館、鄰里閱讀空間的可持續(xù)運行,就具有一定代表性;又如:深圳的政府主導型垂直管理模式,蘇州圖書館推出的“家庭閱讀卡”,濟南圖書館閉館音樂秀等,展現了公共圖書館在不斷破圈跨界融合發(fā)展。要推動公共文化設施“所有權”和“使用權”分置改革,為解決公共文化服務條塊分割、行業(yè)壁壘、資源分散的問題提供組織保障。
褚樹青作的報告認為,新質生產力的崛起,以其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特點,不僅促進文化賦能“非標化”“景區(qū)化”商業(yè)共同體建設,推動社交體驗、人際傳播和情感交流,也為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擴展提供了新機遇。在這一背景下,大力推進公共文化共同體建設,正是對新質生產力理念的積極響應。在跨界合作、資源配置、服務模式和技術應用等方面,圖書館應主動吸收文旅、商業(yè)的合作經驗,進一步深化圖書館與社會各界的融合,實現知識共享與社會創(chuàng)新的并重。
2024年9月,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發(fā)布的《關于推進公共文化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將“公共文化共同體”定義為:由兩個以上的主體或功能類型構成的,以提供公益、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務為目的,進行資源要素優(yōu)化配置和共享,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的聯合體。
根植于“公共文化共同體”的社會文化土壤和產業(yè)發(fā)展動力,杭州圖書館創(chuàng)設并提出了“閱讀共同體”的目標和愿景。劉冬分享了杭州的實踐經驗:杭州圖書館“閱讀共同體”的構建和推進始終在政府主導下有序進行,秉持“以讀者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滿足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積極響應關于國家和地方關于公共文化服務的政策引領,致力于提供品質高、內容多、形式新的公共文化服務,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設施建設、數字化建設等多措并舉,推出了“主題圖書館杭州模式”和“鄰里閱讀空間”等品牌服務項目,打造集合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城市書房、出版社、書店、各相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閱讀團體等成員單位的閱讀共同體,探索出社會力量參與閱讀共同體建設發(fā)展的“杭州實踐”。
創(chuàng)新,建設“閱讀共同體”可持續(xù)的生動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
來自金陵圖書館、敦煌市圖書館、濟南市圖書館、寧波圖書館、溫州市圖書館、長春市圖書館的代表,分別介紹了如何結合自身陣地優(yōu)勢和地方文化特色,通過推出公益性閱讀交流項目、創(chuàng)新閱讀推廣服務模式、利用社會資源共建、智慧平臺技術支持等方面的舉措和案例,為各地“閱讀共同體”建設提供了鮮活實踐。
1.金陵圖書館:公益互助模式
與伊寧圖書館攜手共建,開展文獻資源共享、館員隊伍互通、閱讀推廣共建、地方文化共享,以少兒閱讀為突破口,給伊寧的小朋友們推薦一本書,講述南京的人文名片,讓書香從長三角飄香邊疆大地,彌合地域壁壘和文化鴻溝,實現公共文化共同體的普惠性價值。
2.濟南市圖書館:全民悅讀模式
構建開源式閱讀推廣創(chuàng)新模式,取濟南“泉城”之名,將“全民閱讀”引申為“泉民悅讀”。依托館舍空間資源和特色文獻資源,推出全國首個閱讀迷宮、“閉館音悅匯”、實體解謎書、沉浸式典籍展演、圖書館市民夜校等,深化打造場景式的閱讀體驗。
3.敦煌市圖書館:文化厚植模式
距離杭州三千多公里的敦煌市圖書館,兼顧其邊陲小城的地理位置和獨特歷史文化遺存的特點,創(chuàng)新開設了“敦煌文化百家講壇”,舉辦“書說敦煌”讀寫分享、邊塞詩文經典誦讀活動等,傳承弘揚敦煌文化。讓古老而神秘的大漠之風吹至煙雨江南,追溯千年文脈,尋覓詩和遠方。
4.溫州市圖書館、長春市圖書館:跨界共建模式
溫州市圖書館推進地區(qū)全民閱讀一體化、主題式、聯動型發(fā)展,搭建社會化治理橋梁,以“社會薦書員”“小小薦書官”等,積極吸納讀者自發(fā)參與圖書館服務與管理。長春市圖書館通過協作機構、志愿服務、專家學者、市民讀者等多元化的社會化協作,搭建公共閱讀“朋友圈”。
5.寧波圖書館:復合空間模式
其“天一書房”打造以“慢生活”為理念的復合式公共閱讀空間,發(fā)揮文化產品物質生產、社交扶持和人際傳播、休閑閱讀和文化生活、群體認同和情感歸屬等場景性和功能性的協調。
交流,共謀“閱讀共同體”未來新發(fā)展
通過參觀杭州圖書館南宋美學分館、上城區(qū)宋韻中醫(yī)文化書房·鄰里閱讀空間、濱江網易蝸牛讀書館和晶都社區(qū)·鄰里閱讀空間等新型公共閱讀空間,與會人員深入了解杭州圖書館在打造“主題圖書館杭州模式”和“鄰里閱讀空間”等品牌服務項目方面建設的成功經驗,也感受到杭州這座城市濃郁的書香氛圍。
此次工作交流會的舉辦,為各地圖書館搭建了一個思想碰撞、智慧交匯的平臺,既豐富了“閱讀共同體”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也對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為促進新時代圖書館事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貢獻了圖書館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