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燈
《在希望的田野上》,何南著,晨光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36.00元
何南的長篇小說新作《在希望的田野上》以細膩的筆觸、真摯的情感,講述了兩代希望工程教育工作者用愛心澆灌學生成長的故事,呈現(xiàn)出當下少年兒童在時代變遷中的心靈蛻變,并由此展開了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美麗鄉(xiāng)村畫卷。
何南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豐富,在《在希望的田野上》中不回避小主人公嚴夏夏成長中遭遇的身體疾病、代際沖突以及在學校中的不適應,細膩地描繪了她從內(nèi)向敏感走向陽光自信的心路歷程。小說開篇即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當下家庭生活常見的場景,暴躁的爸爸、缺乏教育方法的媽媽,讓嚴夏夏退縮到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關起房門給遠方的朋友寫起了電子郵件。隨著故事展開,我們知道這個相貌普通、成績平平的女孩子剛剛升入小學六年級,她的家早已搬入政府的安置房中,離學校并不遠卻堅持住校。細心的女教師郝彤心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順藤摸瓜找出了嚴夏夏原生家庭的問題。在郝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嚴夏夏的父母逐漸掌握了與女兒溝通的正確方式,父親也重拾早年練就的梅花篆書絕技,母親則投入非遺麥稈畫的制作中,重獲女兒的尊重與愛。小說借此突出表現(xiàn)了教師在少年兒童成長成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何南筆下,嚴夏夏與班主任郝老師的互動尤為引人注目。郝老師不僅是一位傳道授業(yè)的園丁,更是嚴夏夏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嚴夏夏因誤會而情緒激動時,郝老師以溫柔的話語和堅定的態(tài)度,給予她極大的安慰與鼓勵;當她查出甲亢,家庭又面臨經(jīng)濟困窘時,郝老師悄悄捐出2000元;看到嚴夏夏敏感內(nèi)向,與同學很少交流,郝老師叮囑艾郅塤多關心愛護同桌……郝彤心如她的名字一樣,有一顆“童心”,總是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她的形象,無疑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縮影,他們用自己的愛心與智慧,點亮了一個又一個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燈。
如同書名所揭示的,“希望”是小說的主題詞?!对谙M奶镆吧稀酚幸粭l明線、一條暗線,明線是嚴夏夏、艾郅塤等孩子們的成長故事,暗線則是女教師郝彤心受惠于希望工程,又投身希望工程的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小讀者會發(fā)現(xiàn)這個郝老師和別的老師不太一樣,她的無私付出有著“忘我”的鮮明特質(zhì),令人不禁思考這位老師的“前史”。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從支校長的只言片語中得知,郝老師似乎與希望工程有關。尤其是嚴夏夏、艾郅塤到郝老師母校金蘭希望小學的解謎之旅,揭開了她的身世。原來,郝彤心作為一名家境貧困的留守兒童,當年得到了劉美英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同樣選擇回到希望小學教書。劉美英因希望郝彤心能有更好的前途,便用“惡言惡語”勸說她到大城市發(fā)展,迫使郝彤心離開了希望小學。但她并沒有放棄心心念念的基礎教育工作,而是來到了嚴夏夏所在的這所鄉(xiāng)村小學——龍?zhí)拎l(xiāng)小學。這個巧妙的懸念設置,一方面拉開了歷史縱深感,讓郝彤心的形象更加鮮活立體,賦予人物行為動機充足的理由,另一方面也從側面折射出嚴夏夏、艾郅塤對老師的關愛。最終,通過兩位小朋友的牽線,解除了郝彤心與老師劉美英之間近十年的誤會。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巧妙融入時代元素,使得整部作品既有歷史感,又充滿時代氣息。從嚴夏夏所在村莊脫貧攻堅后的蝶變,到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從信息化時代孩子溝通方式的改變,到當下校園中校際聯(lián)誼的多姿多彩,都讓人感受到時代的脈搏與律動。小說的精彩華章是嚴夏夏和艾郅塤到云南的希望小學與嚴夏夏的筆友和“閨蜜”——哈尼族女孩艾雅見面的幾個章節(jié)。幾位小朋友如導游般帶我們見識了云南的風土人情和新時代希望小學的優(yōu)良教學條件。西方成長小說不可或缺的情節(jié)就是主人公的“遠行”,與此類似,在離開家鄉(xiāng)、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過程中,《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主人公們來到西南聯(lián)大舊址和中共云南一大會址等地,經(jīng)受了革命文化的熏陶和西南聯(lián)大精神的洗禮,在即將升入初中、告別童年的六年級,收獲了友誼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