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師
■ 手
燈光幽暗,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陶瓷的古老氣息。夜已深。在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間修復室里,胡老師坐在修復臺前已連續(xù)五個多小時。
她的背影如一尊雕像,手指輕輕滑過一塊瓷器殘片。
不知道過了多久,原先碎裂如一地花瓣的瓷片已然重生,回到作為一件完整器物的時刻。
我在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的采訪中,曾遇到一件精美的瓷器。那是一件龍泉窯粉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
占景盆,也就是花器。那是一件南宋時期的精美花器,器物上的七根筒管用于固定花枝,在筒管的底部還有鏤空,這個令人驚嘆的巧思,使得管內(nèi)與盆內(nèi)的水相通。插花的時候,花枝便能汲取到水分。
修復后的占景盆,被完整地陳列在德壽宮遺址博物館的展品柜里,接受著觀眾飽含贊嘆的目光。
難以想象,這件器物被考古發(fā)掘出來時碎裂成上百個殘片,占景盆內(nèi)的七根筒管也已不翼而飛。盡管瓷器已經(jīng)破碎,但不得不說,這來自上千年前的東西,每一塊瓷片都是歷史拼圖的小小一角,攜帶著文化的記憶。當它與其他碎片一起拼合、修復,成為最初的樣子時,一個美好的時刻,將重回當下人眼前。
一雙靈巧的手——它把那些在歲月里破損的碎片一一拾起,以某種恰當?shù)姆绞叫扪a:分崩離析的碎片重新聚攏,裂紋將被彌合,表面的釉質(zhì)重新覆蓋,缺損的部位(那是一個只能依靠文圖資料與經(jīng)驗在想象中勾勒的空白之處)也將被這雙巧手妥帖地填補。
虛空的器物,回到了完好無損的時刻,如同時光倒流。
■ 器
修復這些瓷器的第一個步驟是清理。其次是拼合。然后是補缺、打磨、上色。
補缺,是利用樹脂、石膏等材料補全殘缺的部分。打磨,是讓拼合自然和諧,要極其耐心,反復打磨,摸到用手撫摸天衣無縫為止。
最后是上色。上色是讓瓷器恢復原本純潔的顏色。這是最難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要跟原來的器物一致,必須讓補色的地方與原器瓷片色澤一致,肉眼看不出來。
每一道工序,幾乎都要屏住呼吸。
胡老師在做著這些事情時,整個人就與器物合而為一了。時間從她的身旁無聲地流淌而過。兩個小時過去了,五個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
有時候她在修復臺前工作,下班時間到了,她渾然不知。天黑了,她也完全不曉。有好幾次,當她將一件器物完整地修復完成時,起身伸個懶腰時,她發(fā)現(xiàn)又一個嶄新的黎明已降臨在她的窗前。
叢林里的鳥鳴帶來勃勃的生機。胡老師端詳著手中修復好的器物,覺得眼前的一切,都是新的。
修復瓷器的時候,必須將心注入,必須穿越時間,回到千百年前的某一個時刻。只有這樣,你才會體會到那件器物的用心之處,也才能跟那個時代的審美達成一致。也唯其如此,才能完好地修復它。
古陶瓷修復技藝,是中國古老的一項傳統(tǒng)技藝。
《景德鎮(zhèn)陶錄》中曾記載景德鎮(zhèn)陶工黏合碗盞的方法。“粘碗盞法,用未蒸熟面筋入篩,凈細石灰少許,杵數(shù)百下,忽化開入水,以之粘定縛牢,陰干。自不脫,勝于釘鉗。但不可水內(nèi)久浸。又凡瓷器破損,或用糯米粥和雞子清,研極膠粘,入粉少許,再研,以粘瓷損處?!币苍S,這是關于陶瓷修復的最早的記載。
胡老師捧出一件修復完成的南宋龍泉窯青瓷吉字瓶。
我認認真真、細細致致從上到下?lián)崦^察了一遍,也沒有看出到底哪個部位是“修”上去的。
當我將修復前的圖片與器物比對時,才恍然大悟——這個吉字瓶出土之時,瓶的整個頸部都已缺失。胡老師根據(jù)很多歷史資料,將這件東西上部殘缺的部分“補齊”了。
比例如何,高度如何,曲線如何,只能憑借自己對那個時代器物的審美來決定。當這件吉字瓶恢復完整重現(xiàn)之時,它終于再度展露自己最美的時刻。
■ 心
手上的每一個動作,都像是一聲低語,細膩又虔誠。
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她和一件古老的器物展開一場深刻的對話——沒有語言,只有時光與觸感的交織。
在胡老師眼里,每一個文物都不只是物。
我曾聽胡老師講過一個故事。
在許多年前,她并不從事古陶瓷修復這一行。有一天,她至愛的家人突然生病,她陪同四處求醫(yī)。在那些度日如年的時光里,漫長而揪心的煎熬,她一步一步,陪著家人走過艱辛,走出困境。
病房窗外的世界,天那么藍,山那么綠,空氣那么美好。
一年多以后,她至愛的家人痊愈,恢復活力與健康,她自己,也仿佛重生了一般。
回到工作崗位后,她全心投入在器物的修復上。她將破碎之物一片一片拾起,仿佛收拾那些破碎的日子。
當一個個碎片經(jīng)她之手重歸其位,彌合如初,她已然忘掉周遭的一切。修復器物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修復自己的過程。
許多年后,她修復文物的技藝在全國比賽中名列前茅,她自己已成為文物修復領域的頂尖專家。有人羨慕,有人贊嘆,也有人問她何以能如此出色。她只是輕輕說,我覺得,每一件器物都應該被認真對待,被用心珍視。
每一件器物,都有它自己的呼吸。
■ 人
修復臺前的陽光,緩緩地移過。從清晨的溫暖,到黃昏的靜謐。
石膏、膠水、顏料,每一劑材料,都經(jīng)過仔細的配比與試驗。每一條裂縫,都被輕輕抹平,消失在歷史的深處。
眼前這一堆碎片,你很難想象它們來自考古遺址的同一件器物——南宋時期的一只青釉蓮瓣紋碗。
這樣的一個碗,粉身碎骨幾百年后,居然還有機會回到一起,緊緊相依,仿佛回到爐火熊熊的一刻,甚至回到爐火點燃之前,回到同一塊泥巴的時刻。
修復完成后,那只青釉蓮瓣紋碗被陳列在博物館的展示柜里,靜靜地穿越時間,與人們相遇。
許多人久久佇立,靜靜欣賞。人群之中有一對緊緊相依的背影,如此熟悉,如此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