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看見的“真實”——以鐘二毛的小說集《晚安》為例
內容提要:小說是一種虛構的藝術,但小說的內容又必須給人以鮮活的真實感。文學的虛構和藝術的真實,恰恰是小說的巨大魅力所在。但現(xiàn)實的真實和小說家筆下的真實,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將現(xiàn)實的真實,以虛構的方式轉化成藝術的真實,考驗著小說家的智慧和不同尋常的藝術功力。《晚安》以深圳的現(xiàn)實生活作為小說的背景,突顯的卻是我們當下生活中所面臨的共同困境和真實生活狀況,并以藝術的方式和小說的魅力,彰顯出作家對生活與小說藝術的深層思考。
關鍵詞:鐘二毛 深圳 生活困境 哲學思考 《晚安》
在當代文壇,“純文學”遭到嚴峻的挑戰(zhàn),小說越來越被邊緣化,甚至“小說已死”的哀嘆,總是不絕于耳,愈演愈烈。拋棄故事,不注重敘述和人物描寫,一味沉溺在天馬行空、虛無縹緲的文字里,紅極一時的“先鋒文學”,轉瞬已成為明日黃花。除了極少數(shù)研究者,沒有讀者還會去讀這樣的小說。一些作家將小說的衰落,歸結為網(wǎng)絡的發(fā)達和短視頻的倍受青睞。大出風頭的短視頻,搶奪了眾多小說讀者的眼球,使許多讀者不再關注文學、閱讀小說。
事實上,小說受到挑戰(zhàn),并非始于當下,而是從它誕生之日就已經(jīng)開始。唱衰小說,始終是某些悲觀論者樂此不疲的事。早在數(shù)十年前,有采訪者曾問美國作家辛格說:“有些時評家,特別是馬歇爾·麥克魯漢認為文學按照我們幾百年來的樣子是一種時代錯誤,它已趨向沒落。他們認為讀小說不久將是過去的事了,因為電子娛樂,無線電、電視、電影、唱片、磁帶,以及其他尚待發(fā)明的通訊工具。您認為這是這樣的嗎?”辛格當即回擊說:“如果我們的作家不再是好作家,這便會是對的。但是如果我們的作家有能力講故事,就總會有讀者。我認為人性不會改變到這樣的程度以致大家對想象的作品不再感興趣了?!绻覀冇性S多蹩腳小說,蹩腳小說家們還在互相模仿,那么他們寫的東西就不會令人感興趣,被人理解。自然,這會扼殺小說,至少有一個時候。但是我認為文學,好的文學,沒有什么可以懼怕技術的。恰巧相反。技術越多,對于人類的腦子不用電子的幫助能夠產生些什么也就越有人發(fā)生興趣?!?(艾薩克·辛格《我的創(chuàng)作方式》)
至于什么叫作好作家?什么才是好小說?毛姆在其《十大長篇小說及其作者》的《前言:小說的藝術》中則說:“只要一個小說家能通過個性來觀察他的人物,只要他的人物個性鮮明,而且鮮明到足以讓人錯以為他是一個獨創(chuàng)的人物,這個小說家就已經(jīng)是很成功了?!?毛姆進而強調說:“好的小說還應該引人入勝?!痹诿房磥恚适率切≌f家為拉住讀者,扔出的一根性命攸關的救生索。對于那些鄙視小說故事的觀點,毛姆一針見血地駁斥說:“聽故事的欲望在人類身上就像對財富的欲望一樣根深蒂固。有史以來,人們就一直聚集在篝火旁或者市井處相互聽講故事。這種欲望始終很強烈,這可以從當今偵探故事的泛濫中得到證明。雖然把小說家僅僅看作故事員是對他的輕視和侮辱,但小說家要講故事仍是事實。當然,我敢說很少有人是這么看待小說家的。小說家通過自己所講述的事件、選擇的人物以及對他們的態(tài)度,為你提供一種生活的評判?!?一度暴得大名的先鋒小說,之所以風光不再,走進死胡同,恰恰在于先鋒作家們蓄意拋棄故事,邯鄲學步地一味模仿西方文學。就像毛姆所說:“假如山魯佐德只知道刻畫人物性格而不講那些奇妙的故事,她的腦袋早就被砍掉了”4。
鐘二毛深諳小說寫作的秘笈,講故事可說是他的一門“絕活”。鐘二毛有著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他出生在湖南永州大瑤山,一個偏僻鄉(xiāng)村的瑤族家庭。在北京讀大學,學的是法律,愛的卻是文學。大學畢業(yè)后來到深圳,先后當過警察和報社記者,從事過編劇,做過電影導演,獲過諸多獎項;寫過暢銷書和爆款文章,開過許多專欄,擔任過著名文學論壇主持人。其豐富的閱歷和敏捷的思維,以及對事物觀察之深刻,使他的小說總是呈現(xiàn)出一種特殊的氣質。當打工文學風靡一時,備受文壇關注的時候,鐘二毛對打工這個龐大的群體,以及他們的生活和生存,給予了深切的關注和文學的書寫。但他并不像通常的打工作家那樣,把自己當作他們的代言人,宣泄式地書寫他們在打工生活中所遭受的苦難和不幸,而是用一雙與眾不同的眼睛和深刻的關懷,去書寫打工背后所隱藏的種種鮮為人知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比如他的《回家種田》和《死鬼的微笑》。
前者描寫了一個天生喜歡種田,但不得不在時代大潮的裹挾之下,南下深圳打工的農村青年,以及他在打工生活中所遭受的種種鄙視和內心糾結。在村里人看來,只有外出打工掙錢,才是唯一的出路。殊不知,現(xiàn)實中真有像小說中這樣天生親近土地、喜歡種田的農村青年。這位青年不喜歡流水線,更不喜歡大都市的喧囂和繁華,當他最終下定決心回到故鄉(xiāng),回到月攏沙這個貧困的小鄉(xiāng)村時,卻出乎意料地聽到了爺爺萬般無奈的一聲痛罵:“田包給外地老板搞養(yǎng)豬場了,你這么早回來,搞什么卵子?”爺爺?shù)倪@一聲痛罵,就像一個巨大的問號和隱喻,許許多多的農村青年,在大城市里根本就待不住,而故鄉(xiāng)卻再也回不去了。
《死鬼的微笑》,看似有悖常理,卻又盡在情理之中。尤其是鐘二毛以樂寫悲,令人欲哭無淚的荒誕手法,更是凸顯出打工者的不幸命運和令人唏噓的家庭悲劇,乃至社會悲劇。小說講述了一個農村婦女來到北京奔喪,替因高空作業(yè)不幸去世的丈夫完成人生三個愿望的悲情故事。這位大姐在拿到賠償金之后,不是急于趕回故鄉(xiāng),而是執(zhí)著地、不惜花費巨資,來到大酒店。因為丈夫生前曾和她說到過,住酒店、吃龍蝦、找小姐是城里男人最令人羨慕的三大享受。既然生前沒錢,不能滿足丈夫的愿望,死后拿到賠償金,就一定要滿足丈夫的這“三大愿望”。這種看似搞笑,具有魔幻色彩的藝術描寫,可謂天外來風,匠心獨運,給讀者帶來了巨大的藝術沖擊力和閱讀享受,從而讓人更加深切地關注打工這個異常艱辛的群體。
與早期專注于描寫底層人物的命運不同,鐘二毛近年的小說創(chuàng)作,主要將目光聚焦于中產階層。小說集《晚安》,正是其創(chuàng)作的藝術結晶。該書收錄了十個中短篇小說,其內容幾乎囊括了當代都市,尤其是中產階層主要的生活形態(tài)和所面臨的種種生存困境,展現(xiàn)出鐘二毛對人生、人性和小說藝術的深刻思考。
一、關于人生、親情、絕癥和死亡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曾有一段撼人心魄的描寫:“我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這樣想過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在這篇文章中,史鐵生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人是怎樣出乎意料地來到這個世界,自己與母親之間的親情,以及母親對身患重病的兒子,是怎樣割舍不下;為兒子的現(xiàn)在和未來,是如何心力交瘁,痛不欲生。面對孤獨、病痛和絕望,甚至常常為種種莫名的煩惱大發(fā)脾氣的兒子,母親總是顯得那么孤獨無助,憂心如焚。但即便如此,母親還得不斷寬慰兒子,鼓勵兒子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而史鐵生對母親內心深處的痛苦,卻并不完全理解,“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設想,當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不寧,兼著痛苦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癱瘓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在該書的后記中,鐘二毛談到了寫作《晚安》的動因:“小說寫一位癌癥晚期的母親,讓當警察的兒子給自己實施安樂死;在這之前,這位知識分子母親會給兒子講七個關于死亡的故事,每天一個。很多人問我,這篇小說有沒有原型。不能說有原型,但我確實有類似體會。2014年,我的母親查出食管癌,晚期。因為母親有些歲數(shù)了,醫(yī)生不建議動手術。一陣常規(guī)治療(化療、放療)后,母親被摧殘得不成樣子。我果斷放棄了這個所謂‘放之四海皆真理’的治療方法。母親回到家里,過了一段平靜日子。但無法改變的是,這個病的最終結果一定是越來越大的腫瘤堵住食管,導致無法進食,甚至包括一滴水。人被活活餓死。我陪著母親,每次握著她的手腕。到最后,皮薄如紙,我握住的是一根細細的骨頭。時間一點一點地走到終點,既平靜又漫長,一如小說里重復寫到的‘我’在清晨時分燒開水,水燒開了,然后聽水聲咕嚕咕嚕地響。其實根本用不著那么多開水,不過是‘我’想做點什么,打破那平靜和漫長而已。”
盡管就像史鐵生所說:“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但我們對這個“節(jié)日”往往都非常忌諱,避而不談。透過自己母親的去世,鐘二毛看到了整個人類,以及我們究竟應該怎樣來面對疾病、迎接死亡,尤其是在突如其來的重大疾病,乃至不治之癥到來之時,我們應該怎樣打破傳統(tǒng)的死亡觀,讓回天無力的親人在臨終之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痛苦,死得更有尊嚴,不必耗費巨額的醫(yī)療費,將活著的家人,一起帶入痛苦的深淵。
真正的好小說,并非僅僅是要向我們講述一個聞所未聞的好故事,而是要通過故事,呈現(xiàn)出作家對人生的思考,給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享受和深入的哲學思考。千百年來,死亡始終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我們常常忌諱談論和懼怕誰都無法逃避的死亡,更不知道怎樣去向死而生,活出精彩,活出人生的意義,內心寧靜、坦然地接受必將來臨的死亡。當絕癥和死亡出人意料地降臨的時候,作為患者的親人,究竟應該怎樣來應對這樣的生離死別,鐘二毛在《晚安》里,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令人揪心,卻又格外溫馨的死亡故事。
為了幫助母親完成“死亡”的意愿,減少母親時刻遭受病痛折磨的痛苦,當警察的“我”,一反常理地把從國外趕回探望母親,不愿“我”殺死母親的弟弟小毛,一拳打倒在床上,用一副手銬把弟弟的雙手,鎖在窗戶的欄桿上。這時,小說出現(xiàn)了這樣一段令人驚心動魄、令人潸然淚下的描寫:
把弟弟銬起后,我出到客廳里??蛷d里,只有我和我的七十七歲的老母親。還有小花貓。小花貓又出現(xiàn)在母親腳下了。母親看到我,露出了一絲笑容。
這一絲笑容,仿佛把過去所有的痛苦都抹掉了。這一絲笑容,似乎意味著一切從零開始。我把母親抱在沙發(fā)上,坐好。不能再跪著了。坐好。倒上涼開水。母親努力地張開嘴,等待我的支持。
我把沒有任何標簽的膠瓶子,倒向母親黑洞洞的嘴里。那聲音,嘩啦啦。讓人想起一個歇后語的頭半句:竹筒倒豆子。
母親吞咽著,我再給些水。
藥丸啊,水啊,你慢點,好嗎?這是屬于母親,屬于我們母子最后的時光。
致命的藥丸,既是在殺死母親,又是在幫助母親。從情理上來說,此時的母親是非常希望早日擺脫疾病的痛苦的,但臨到兒子為其實施安樂死時,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許是出于一種本能,忽然不愿意死,產生出一種對于人世的戀戀不舍:
我伸手想扶住母親的肩膀,讓她穩(wěn)住。但我沒抓著。母親雙手突然揮舞起來。她向我撲過來。她的喉嚨發(fā)出的聲音,就像洪水被堵在涵洞里了,橫沖直撞。
她用手伸進喉嚨里,整個手都吃進去了。她在挖吞進去的藥片。她在搖頭!
母親一腳把小貓?zhí)叱隼线h。母親不愿意!母親不愿意死!
我趕緊打開小毛的手銬,一起把母親送進醫(yī)院。母親已經(jīng)昏迷過去。我心里明白,母親是累過去了。
我并沒有把全部的藥片倒進她嘴里。我自己也猶豫了。
求生的本能和在死亡面前的最后掙扎,以及親情的無法割舍,被鐘二毛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在這段精彩的文字里。
二、關于人性、喪偶老人的生理需求和性服務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边@樣浪漫的詩意和我心永恒的海誓山盟,古往今來,寄托著無數(shù)人的美好夢想。每一對恩愛的夫妻,在他們燕爾新婚之日,誰不希望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在歲月的流逝中攜手相伴,慢慢變老。但殘酷的現(xiàn)實,常常會無情地打破人們美好的愿望,粉碎人生最甜蜜的夢想。即使是再恩愛的夫妻,走著走著,他們中總有一個人,必定會提前,甚至早早在人海中不經(jīng)意地走散。死者長已矣!而活著的一方,生活還得繼續(x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通常所說的老年人的生活,往往指的僅僅是他們的飲食起居,生病吃藥,很少有人會考慮到,他們也是活生生的、有著七情六欲的人。盡管已經(jīng)進入了人生的暮年,但同樣具有情感需要和生理需求。而這往往又是最容易被人們忽略的。老人最怕遭到別人的嘲笑,甚至兒女們的嫌棄。一些老人的“感情”一旦公開化,常常會遭到他們的子女強烈的反對和百般的阻撓。老人們羞于在兒女面前啟齒,兒女們往往更是覺得自己的父母想要再婚的念頭尤其丟人。但不管怎樣反對和阻攔,都無法改變這些老人向往溫馨美好的老年生活、重組家庭、度過余生的堅強信念。
《最佳聊友》從一開篇就是如此引人入勝,充滿謎團:
父親被抓過很多次。我都能背下徐警官的手機號碼,尾數(shù)是三四七八。那幾年,徐警官至少打過我十次電話。電話一來,我就知道父親又被抓了。我還記得第一次的情形。我在電話里脫口而出,你們是不是認錯人了。我心想,好歹父親也是個知識分子。他是高工,高級工程師。徐警官說你父親是不是叫孔有知,今年七十歲,還念出身份證號碼和地址。我趕緊跑去派出所,隔著窗戶就看到了坐在長條椅子上的父親。那是十月,深圳依然炎熱,父親穿一件暗紅色T恤,正盯著墻上看。
這樣的一幕,對兒子來說,可說是要多尷尬有多尷尬。而對執(zhí)法的徐警官來說,父親這種老人的特殊案子,又是最令他棘手和頭痛的。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像父親這樣七十歲的老人,要處罰,但不用執(zhí)行。所謂處罰,或許就是繳點罰款,接受一下批評教育。而父親一旦抱定主意,就會屢教屢犯。這背后的深層原因,恰恰在于兒子對父親這樣的喪偶老人,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必要的人性關懷。難怪兒子生氣地責怪父親說:“找人下下棋、打打牌不行嗎?非要搞這個?!睂τ趦鹤觼碚f,父親被抓,不僅關系到他自己的臉面,而且關系到兒子一家人的臉面。這讓兒媳和孫子怎么看?左鄰右舍,小區(qū)的鄰居們會怎樣想?兒子對父親的抱怨和責怪,之所以與父親內心深處的迫切需求南轅北轍,恰恰在于兒子,根本就不了解父親,即便他是父親的親生骨肉,也并不會懂得,下棋和打牌是絕對無法解決老人的情感需要和生理需求的。
其實,飽受委屈的父親,并非從一開始就不走“正道”,在一大把年齡時,還特別喜歡“搞這個”,而是在所有的“正道”都被兒子堵死,在接下來的陰差陽錯中失去良緣,才不得不采取這種鋌而走險的極端手段,以“另類”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快樂和“性?!?,并且出手大方。鐘二毛以獨特的眼光,看到了父親違法背后的真相和深層原因,并用解剖刀一樣的筆,為我們揭開了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和難題。在一個又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故事中,揭示出父親之所以走上“邪路”,成為派出所里“??汀钡母驹颉8赣H知書識禮,是一個石油勘探工程師。他早年長期工作在外,并且是在極為枯燥的大海上進行石油勘探。他“在茫茫的海面上一待就是三年。都是男的,寂寞無聊,連拍死只蚊子都要討論是公的還是母的?!备赣H與母親的相見,也總是聚少離多,常常是大約半年才回來一次。五十多歲后,父親被國家重用,被派到更遠更復雜的海域勘探石油。六十歲退休,好不容易回到廣州家中,可以與母親和家人在一起,不料沒三個月,剛退休下來的母親,不幸被查出鼻咽癌晚期。三輪化療做下來,很快就離開人世。之后,父親便被兒子接到深圳照看孫子,安度晚年。
在送孫子上學之余,父親頻頻開始相親。但父親非常滿意的,卻總是遭到兒子以各種理由進行阻攔。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張阿姨,氣質好,又顯得年輕,與父親非常登對。但卻因為被兒媳懷疑是冒牌,網(wǎng)上查不到張阿姨的有關信息,以擔心被騙婚為由,棒打鴛鴦,使張阿姨的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從而與父親分道揚鑣。父親不禁萬般痛苦地說:“可惜我們這么聊得來,我們可以一口水不喝聊一個大上午?!备赣H的第二個“相好”,是一位比他小好幾歲、也蠻有名的建筑工程師。這位張阿姨的外貌,雖然比前一位張阿姨差了一大截,但卻沒有結過婚?!案赣H再次表達出內心的雀躍?!敝皇且驗橹霸诮ㄖさ貐⒂^,不慎被鋼管砸中過腦袋,做過開顱手術。兒子擔心就像自己的大舅當年做過開顱手術之后,出現(xiàn)身體麻木,乃至扯羊癇風,使原本對這位張阿姨心花怒放的父親,最終望而卻步。第三位陳阿姨與父親是湖南老鄉(xiāng),更是非常談得來,她直接被父親領進了家,但卻因為經(jīng)濟條件并不寬裕,她的兒子炒股被套牢,兒子和兒媳擔心陳阿姨打父親廣州那套房子的主意,便強行拆散了父親和陳阿姨。在接二連三的阻撓之下,父親最終只能選擇破罐破摔,用極端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情感需求,“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
如果故事僅僅是這樣一路講下去,就會是一篇稀松平常的小說。在鐘二毛娓娓道來的故事中,突然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反轉。父親雖然沒有找到美滿的婚姻,卻在足浴和按摩場中遇到了知音,出乎意料地邂逅到了真愛。直到父親服用安眠藥自殺之后,兒子通過徐警官的一份賣淫女筆錄,才終于理解父親,原諒父親:
孔有知這個老人,七十了,他找我不是搞那些事,他是要找個人聊天。當然,他也要享受,他要你給他全身按摩,不輕不重,要按舒服。按著按著,他就跟你講各種事情,有的是他的人生故事,農村的,城市的。有的是他看書看到的故事,古代的,現(xiàn)代的。有的是他做夢夢到的故事,完整的,不完整的。還有,他懂的東西特別多,特別奇怪?!麨槭裁聪矚g找我這種年紀大的說話,因為年紀大的有耐心,不會聽了半截就睡過去。加上我是沒文化的人,他講的很多東西我跟聽天書一樣,數(shù)不清的疑問要問他,有時候也跟他爭論。問著問著,爭著爭著,一個半天就過去了。他很講規(guī)矩,按時間給我付費,一小時一百元,不足一小時按一小時算。
在舒服、貼心的按摩中,父親與這位大齡按摩女互生感情,是非常想結婚的。父親把她看作是自己的“最佳聊友”。通過與這位“最佳聊友”的聊天,父親原本猶如一潭死水的枯寂人生,忽然活泛起來,獲得了新的意義。更出人意料的是,通過父親“闊綽”的付出,使這位貧困的按摩女最終度過了人生難關。當她的錢被騙光,女兒讀研究生,每個月上千塊錢的生活費接濟不上,不得不做按摩女的時候,她幸運地遇到了父親。兩三個月時間,就從父親那里掙得了將近兩萬塊錢。就像莫泊桑在《羊脂球》里看到了妓女羊脂球的偉大一樣,鐘二毛的《最佳聊友》可謂一石二鳥,既讓我們看到了古稀老人的難言之隱,又讓我們看到了按摩女生活的無奈,以及人性的美好與善良。小說跌宕起伏,字里行間散發(fā)出迷人的藝術魅力。
三、中產階級“擇?!焙汀皩W區(qū)房”
鐘二毛的小說,幾乎囊括了現(xiàn)代都市人形形色色的生活困境,乃至內心的痛苦和欲哭無淚的百般糾結。那些看似不愁吃穿、令人羨慕的中產階層,在鐘二毛的筆下,往往都是有苦說不出,貌似外表光鮮亮麗,實則一地雞毛,乃至令人同情的“特殊群體”。他們的心力交瘁,欲哭無淚,恰恰就是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大都市里,許許多多都市人的生活常態(tài)和無法擺脫的現(xiàn)實處境。這樣的處境,甚至就像一個如影隨形的噩夢。
《堡壘》這篇小說,讓鐘二毛的眼光聚焦到了深圳的中產階層。透過小說的描寫,我們看到了那些鮮為人知的中產階層,在令人羨慕的背后,每天都必須面對、時刻都無法擺脫的痛苦和煩惱。無數(shù)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每天都在早出晚歸,拼命折騰。這些中產家長,就像在火線上打仗,沒死也快要搞掉半條命。他們想方設法,拼命掙錢,籌措和花費巨資,好不容易在學校周邊買上了學區(qū)房,最終卻又掉進了坑里。殊不知,第一波折騰下來,緊接著又開始了第二波的折騰。舊的傷痛沒有解決,新的苦惱和劇痛也接踵而至。在一個特殊的飯局上,一群在深圳混得很好的律師、老板、公務員、工程師等不約而同地談起了匪夷所思、令他們苦惱不堪的學區(qū)房:
他們買學區(qū)房跟菜市場買白菜沒兩樣。律師講,昨天剛剛簽的合同,十一萬一平,朝向、門戶都沒看,學位確定在就行了,反正以后也不會真住。老板說,買了就是賺,我那學位一用完,轉手一賣,漲了三百萬。公務員說,時代真是變了,學歷不值錢,學區(qū)房值錢。工程師接下話題,買學區(qū)房是為了孩子考上清華北大,可是讀了清華北大也買不起學區(qū)房,干嗎還要買學區(qū)房?
但這僅僅是鐘二毛在小說中對學區(qū)房反思的冰山一角。更為吊詭的,是以下這樣的描寫:
媽的,我們家那臭小子,去年進了一小,天天準時上學,沒有遲到過一天,學校安排的活動也沒落過一次,但成績卻非常一般,上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92,數(shù)學89,英語91,其他我不記得了。這名校出來的學生,成績怎么這么一點點?我問小孩,他跟我說,班里還有更差的呢。我說有多差?他伸出兩個手掌,55分,數(shù)學!
看到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場景,想必許多不惜花巨資、耗盡心血往孩子身上拼命砸錢的家長,個個都會欲哭無淚,感覺比竇娥還冤。但即便如此,許多家長還是執(zhí)迷不悟,大夢難醒,打腫臉充胖子,為自己的孩子考上名校,爭先恐后地購買學區(qū)房。就像小說中那位小老板所說:
我初中沒上完就出來收廢品,破爛佬一個,后來門路通了,賺了點錢,但現(xiàn)在這生意也做不了多久了,深圳的工廠都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高科技,騰訊、華為他們,以后想收破爛也沒地方收了,到別的城市又插不進去,現(xiàn)在唯一的希望是孩子有出息,上個名校,考上好大學,不能再靠收廢品發(fā)家。
孩子的教育,關系到千家萬戶,更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在孩子的讀書問題上,幾乎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有著說不盡的苦惱和難言之隱。這種多年來始終困擾每個家庭的現(xiàn)實難題,很少有像鐘二毛這樣的作家,在小說中這樣進行深刻的思考和剖析。至于怎樣才能破解這樣的生活謎團,還需要有更多的作家來對孩子的教育和學區(qū)房這類人生亂麻,進行鞭辟入里的書寫和大聲疾呼。
鐘二毛有著自己的寫作理想和藝術追求。他熟悉小說藝術,卻從不炫技,花里胡哨。他對深圳這個既有城中村活色生香的人間煙火,又非常先鋒前衛(wèi)的國際大都市的觀察和書寫,總是讓人想起巴爾扎克筆下,異常鮮活的巴黎社會和形形色色的市井生活,以及栩栩如生的眾多人物形象?!鞍蜖栐私o自己規(guī)定的任務也正在于反映整個社會。他在《人間喜劇》的前言中寫道:‘法國社會將要做歷史學家,我只能當它的書記’,‘從來小說家就是自己同時代人們的秘書’。”7巴爾扎克的小說,真實、深刻、鮮活、有血有肉,全面地再現(xiàn)了19世紀的法國社會,從而成為許多作家心慕手追,孜孜以求的創(chuàng)作標桿。
從寫作至今,鐘二毛廣泛吸收,始終對小說藝術進行鍥而不舍的刻苦探索,寫出了眾多反映當代社會生活,深刻揭示當代人所遭遇的種種物質困境和精神苦惱的優(yōu)秀小說。鐘二毛小說的真實,是比現(xiàn)實的真實還要真實的藝術的“真實”。這些小說,揭示出我們習以為常卻不以為病的社會病象,乃至亂象。其寫作的目的,就像魯迅先生的小說,是為了引起“療救者”的注意。他的小說集《晚安》,揭示的社會病象是多方面的,比如《你說〈水滸〉是不是硬核小說》中,作為教師的表姐,殺人背后的真問題;《證明》里所反映的,旅游開發(fā)和身份認同等問題,都是鐘二毛在多年寫作中所進行的深層思考和可貴的藝術探索。他用一雙敏銳的,小說家獨有的眼睛來打量我們這個世界,觀察這個世界,從而精湛地書寫出我們所身處其中、變動不居的社會生活,折射出我們這個時代的世道人心。《晚安》始終充滿著一個作家的火熱心腸和發(fā)自內心的悲憫情懷,讀來令人思索,難以忘懷。
注釋:
1 崔道怡、朱偉、王青風、王勇軍編:《“冰山理論”:對話與潛對話》,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124頁。
2 3 4 [英]毛姆:《毛姆隨筆集》(下集),劉文榮譯,文匯出版社2022年版,第173、176、177頁。
5 6 史鐵生:《我與地壇》,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年版,第5、7頁。
7 柳鳴九主編:《法國文學史》(第2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49頁。
[作者單位:深圳市寶安區(qū)文藝評論協(xié)會]
[本期責編:鐘 媛]
[網(wǎng)絡編輯:陳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