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輕孰重,舍誰留誰——科技細節(jié)與精彩故事之間
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眾號曾經轉過一篇題名為《現(xiàn)代物理學教你發(fā)射奧特曼的必殺光線》的文章,以1966年問世的初代奧特曼的經典必殺技“斯派修姆光線”為例,鄭重其事地分析了該光線的原理和實質,以及在已有材料基礎上如何發(fā)射之。這一點很有趣——盡管該系列有著科幻背景,但奧特曼這樣的巨人英雄以其不合理的身高和體重出現(xiàn)在地球上,本身就極不科學,更不要提玄幻般的光線必殺技。多年來粉絲們也都是看看“奧特曼打小怪獸”的熱鬧,鮮少從物理角度分析其光線的合理性。
事實上近年來網絡上逐漸出現(xiàn)一種聲音,以當代眼光看童年經典會大呼“不科學”。日本漫畫家加藤一彥于1967年開始連載、1971年開始問世銀幕的《魯邦三世》系列就是一個典型。主角魯邦是家族第三代竊賊,極具冒險精神和正義感,只憑興趣偷盜,擅長射擊與變裝,智商高達300,應變能力一流。魯邦與伙伴縱橫天下,目標是收盡天下珠寶。在該作問世的年代,通訊技術、武器以及交通工具與現(xiàn)在都不可同日而語,作者只是憑借卓越的想象力,為觀眾貢獻了一部部天馬行空的冒險追逐戲。
1995年4月《魯邦三世》劇場版上映,背景是一個充滿流言的混亂社會。魯邦在追尋財寶時,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諸多事件當中。故事的舞臺從繁華都市到摩天大樓,從孤島監(jiān)獄到熱帶雨林,魯邦和伙伴圍繞著財富爭奪展開精彩角逐,所涉及的人物性格鮮明,包括配角也都形象飽滿。劇情節(jié)奏緊湊,電影將精良的制作都用在了動作戲和大場面上,卻鮮少交代轉場細節(jié)。
影片的高潮是:經歷了重重冒險變故之后,舞臺再次回到摩天大樓,這棟高聳入云的200層建筑是本片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被綁架的富豪之女與恐怖分子乘上金庫專屬電梯,結果電梯突然憑空消失,只剩腳下的玻璃地面,乘客仿佛置身云端。接著富豪之女開啟視網膜識別系統(tǒng),景色瞬間變幻,建筑上空出現(xiàn)巨大漩渦,就像是上帝之手在攪弄時空。光芒消失之后,金庫出現(xiàn)在眼前,整個過程就像一場大型魔術表演。他們戴上專屬頭盔走入金庫,燈光卻暗下來,鑲嵌在穹頂?shù)男敲⑺坪跏盏接嵦柊l(fā)出指令,恐怖分子腳下變成無底深淵,毫無征兆地向下墜落。隨后趕來的魯邦也不可避免地掉入深淵,周圍盡是刀劍和火海并伴隨有強電擊,看不到生還的希望。直到金庫主人出現(xiàn),遞給魯邦一張卡片,深淵消失,一切恢復如常——所謂的“深淵”只是VR眼鏡加上其他感官控制給出的虛擬幻象。然而身邊尚未停止幻象的恐怖分子依然表演著“向下墜落”,絕望的喊叫在現(xiàn)實中顯得極為滑稽。
魔術般的轉場背后,是創(chuàng)作團隊驚人的想象。1995的VR技術還很不成熟,實現(xiàn)沉浸式體驗需要大量笨拙的配套設施,多數(shù)功能只是科學家提出的概念。即使是虛擬現(xiàn)實逐漸走入大眾的今天,VR眼鏡也沒能發(fā)展如影片中那樣輕薄,也無法給出視覺之外的感官刺激。作為一部冒險動漫,大膽流暢的動作戲是其重要內核,“科技”更像是表演結束、帷幕落下、燈光全開時出現(xiàn)的華麗基座,主創(chuàng)團隊利用科技實現(xiàn)了宏偉的構思。
那么,在科幻作品中——我們真的需要科技細節(jié)嗎?技術細節(jié)是否會成為導致故事無法自由發(fā)展的約束?在以往的經典作品中,類似《魯邦三世》的例子比比皆是,科幻中的科技是為故事本身服務,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隱形輔助,因為需要達到相應的效果,才會想象技術擁有如此的功能。正如我們不會去追究汽車人突然從塞伯坦星球來到地球是如何實現(xiàn)的(《變形金剛》),也不會考慮野比大雄房間的抽屜作為時光通道的可能性有多大(《哆啦A夢》)??萍技毠?jié)描述的缺失并不會影響故事本身的科幻屬性和作品影響力,也許創(chuàng)作者應該回歸本源,放棄大量晦澀難懂的技術描寫,讓科學的部分歸科學家和科普作家,故事講述者就大膽地放飛想象,完成一個又一個瑰麗壯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