翙崗的禮堂
禮堂好比翙崗的劇場,每天來到這里的村民,都是帶著泥土與草木氣息的角色。他們既是演員,也是觀眾,排練的、演出的、健身的、閱讀的、聽講座的,甚至移風易俗做壽婚慶的都有。所到村民的業(yè)余時間,沒人閑著,各自奔著興趣愛好欣然而來。
翙,在《說文》中釋義為“飛聲也”。初識翙崗,我就被村名吸引了。“鳳凰于飛,翙翙其羽。”鳳凰相伴而飛、邊飛邊鳴的景象,只屬于《詩經(jīng)》。存于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鳳凰,其實是一種鳥類神獸的組合體。而隸屬桐廬縣鳳山街道的千年古村——翙崗,世代卻以鳳凰為圖騰。早在元明時期,翙崗走出了李驤、李文、李康、李恭等一批博學多才的隱逸高士,加上劉基的寓居,為翙崗的教育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劉基題匾“鳳翙高崗”的牌樓下,一條南北走向的老街,民居、店鋪、作坊、花廳、祠堂、臺門依水而建,一磚一瓦都透著“中國傳統(tǒng)村落”的肌理。況且,民居、理發(fā)館、棉花店、烘焙店等無不透出煙火氣息。村史館是翙崗文化承傳與留存鄉(xiāng)愁的所在:書院變遷、文化教育、非遺傳承,圖文并茂;生活器具、生產(chǎn)用具、藝匠工具,琳瑯滿目。我認為,最為醒目的,當屬一塊來自李氏宗祠橫梁的雕刻——鯉魚跳龍門。
所謂“鯉魚跳龍門”,在世代“耕讀傳家”的翙崗稱得上點睛之筆,有審美與寄予的雙重意義。或許,這一塊雕刻,是后人對包括李驤、李文在內(nèi)的一批通曉古今、博覽群書、才學廣博、德才兼?zhèn)淙迨康淖纺?,還有彰顯。
午后的陽光,照射出老街斑駁的質(zhì)感。老街兩旁的嘉慶堂、康德堂等古建筑,經(jīng)過“拯救老屋”“修舊如舊”,成了國學館、剪紙館、篆刻館、動漫館,成了翙崗文化“活化利用”的展廳。街巷之中,有老人在家門口曬太陽,有老人在“楚河漢界”對弈,有年輕人在搬運建筑材料,有中年人趁著天氣晴好在整修院子。穿街過巷,我是為了一睹翙崗鄉(xiāng)村的文化新地標——文化禮堂。
相比村里忠孝堂、經(jīng)畬堂、敬吉堂等四十多棟修繕過的明清建筑,文化禮堂要年輕得多。像一張翻拍的老照片,文化禮堂在時光中逐漸顯影:始建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翙崗村文化禮堂,二層,磚瓦結(jié)構(gòu),八十年代由村民自籌資金進行翻修,十年前又進行了全面整修。文化活動,有禮書屋、有禮講堂、科普教育、道德講堂,一如迷宮。禮堂的正門與側(cè)門,仿佛是鄉(xiāng)村文化的通道,一邊是歷史人文,一邊是現(xiàn)代氣息,融合一起,那是否是鄉(xiāng)村文化與一個時代的關(guān)系呢?
想想也是,像魚兒離不開水,倡導耕讀傳家的翙崗人能缺少鄉(xiāng)村文化的滋養(yǎng)嗎?
在當?shù)胤窖灾校磁c喜是諧音的。夏日里,翙崗有一項人人參與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洗街,也就稱“喜街”了。村民只要用石板作閘門,把村中十多個水澳(形如池塘,卻有溪流般的流量)的出水口堵住,源自大溪源的水就會汩汩而出,沿著街面一路流淌,可謂是清潔、降溫、娛樂,一舉三得。彼時,水澳的水,村民歡天喜地的笑聲,一如水的波紋在擴散。
洗街狂歡的場景,好比傣族的潑水節(jié)。
仔細去看,發(fā)現(xiàn)翙崗村是以水渠為經(jīng)緯的,民居、店鋪、作坊、花廳、祠堂、臺門依水而建。想必翙崗的祖先開基建村時,就著手建設(shè)地下水網(wǎng)工程了,村莊處處有暗渠相通,隱秘、實用。據(jù)說,劉基隱居翙崗開館講學時,還帶領(lǐng)村民改造過水澳。
讀懂了水澳,讀懂了洗街,也就讀懂了翙崗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
李國昌老人的家,在翙崗村文化禮堂的對面。十多年前開始,他成為了文化禮堂管理員。記得剛接手文化禮堂的第一件事,就是村里為百歲老人祝壽。后來,百歲老人走了,她吃生日蛋糕的笑臉,還藏在文化禮堂活動的相冊里。聊起過往,李國昌老人謙遜,一臉的笑意,說一些年輕人因興趣愛好相同,在這里找到了知音。前后算起來,應有一百三十多對新人移風易俗,在文化禮堂舉行婚禮吧。
還有回鄉(xiāng)大學生華曉麗,成了翙崗村一名文化員。她常常走進直播平臺,與村干部,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鄉(xiāng)賢代表一起,對外推介家鄉(xiāng)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還有文旅融合的發(fā)展。
確實,一如春風化雨,熱愛鄉(xiāng)村文化讓村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
鼓樂、書法、剪紙、篆刻,讓翙崗村民如同大源溪的溪水,匯流一起,又流得更遠。或許,沒有文化禮堂的經(jīng)年陶冶,翙崗老街上就不會有國學館、書法館、剪紙館、篆刻館的一一開館。
潛意識里,只有賓館的設(shè)施、服務(wù),有星級標準的評定。不承想,浙江鄉(xiāng)村文化禮堂也有五星級——翙崗文化禮堂便是其中之一。環(huán)境、服務(wù)、活動,不斷提升翙崗文化禮堂的檔次——從杭州市“十佳特色農(nóng)村文化禮堂”提名獎、杭州市四星級文化禮堂,到浙江省五星級文化禮堂,見證了文化賦能鄉(xiāng)村振興的過程。
遠遠地,我再一次佇立翙崗街頭,仰望鳳凰雕塑,似乎聽到了鳳凰展翅飛翔的聲音。
鳳凰雕塑高聳在車來車往的街口圓盤中,材質(zhì)為金屬,川字形的立柱上書:鳳凰于飛,翙翙其羽。
三年前,鳳凰雕塑的創(chuàng)意是變形的川字如雙手般托舉著一枚碩大的鳳凰蛋。此后,便改為變形的川字如雙手般托舉著展翅欲飛的金鳳凰。
在翙崗村民心目中,自從家鄉(xiāng)列入浙江省美麗鄉(xiāng)村精品村之后,那枚鳳凰蛋,早已孵化成金鳳凰了。鳳凰涅槃帶給村莊的,是青山秀水,是文化傳承,是民富村美,是產(chǎn)業(yè)發(fā)展帶來鄉(xiāng)村振興的生動畫卷。
如果時間允許,我愿意夜幕降臨之后,悄悄地站在文化禮堂一角,看翙崗的村民聽講座、排練、演出,抑或聽他們聊一聊萬國山橫岙巖石上古老的“巖畫”,還有村莊耕讀傳家的“門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