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光先照
起初把日照總結(jié)為三原色的不是我,而是前來火車站接我的張浩。他在一篇文章里寫道:“在日照,我看到光的三原色——紅、綠、藍(lán),這是所有色彩的底色,也是日照的底色。”他所說的“三原色”,是指紅色的太陽、綠色的森林、藍(lán)色的大海。日照被稱為東方太陽城,是一個崇拜太陽、要樹有樹、要海有海的地方。
聽說要去日照,我的腦海里總是跳出李白的一句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比绻}目中沒有“廬山”二字,說是寫日照的也許能哄不少人。尤其站在浮來山下定林寺內(nèi),望著那棵“天下銀杏第一樹”,枝枝丫丫,婆婆娑娑,遮天蔽日。隨著初夏的風(fēng)輕輕一吹,樹叢之中嘰嘰喳喳一片,你卻看不見一只鳥兒;有葉子與葉子耳鬢廝磨的沙沙聲,你卻看不見它們的搖晃。站在樹下,你是看不到根的,更是看不到樹梢的,讓你以為它穿透了大地,穿過了整個人間,長入了天庭神府?;蛘哒f,是從天上懸下來的一塊幕布,不正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境嗎?不過,這里的銀河不是白色的,而是綠色的。據(jù)朋友介紹,到了秋天就會一片金黃。
我見過很多古樹,讓我久久不能忘記的,是甘肅天水的南郭寺。里邊有一棵春秋古柏,樹齡大約2500年了。我原以為,此生見到的古樹不過如此了,但是位于日照莒縣的這棵銀杏樹,銘牌上明確標(biāo)著“4000余年”。那么,到底先有寺還是先有樹,自然是很清楚的了,因為定林寺始建于東晉,距今只有1500多年。這樣一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定林寺修建的時候,這棵銀杏樹已經(jīng)有2500年,妥妥的是一棵參天大樹。很明顯,定林寺是沖著這棵樹來的??芍^,此地本無神,是這棵樹成了神。
天下的古樹名木似乎多與寺廟相伴,陜西黃陵軒轅廟2500年的古柏,陜西漢中圣水寺2000年的桂花樹,甘肅天水甘泉寺1200年的白玉蘭,山西侯馬普濟(jì)寺千年的紫藤……可不可以換一句話,世上本沒有神,有了大樹就有了神。樹是唯一活著的神,是我們看得見的神,所以從日照回來的第二天,我就去花卉市場買了一棵桑樹,栽在了我家的樓下。我問愛人,這棵樹能活多久?愛人回答,起碼能活一百年甚至更長,我們死了它肯定還活著。愛人說得真好。人生苦短,我每天從樹下經(jīng)過,看著它隨風(fēng)搖晃,想想它幾百年后的樣子,心里不免有了一些欣慰。我不禁發(fā)出一聲感慨:朋友們,多種樹吧!在房前屋后,在山上山下!只有樹會陪著我們走到終點,并代替我們長長久久地活下去。
何況,萬物之中,唯有樹可以在天上、地下和人間任意行走,它的一枝一葉一花一果,像一根根天線一樣,隨著春夏秋冬的四季輪回,在不停接收著三界之中的信息,把歷史、現(xiàn)在和未來聯(lián)系在一起。我透過這棵古樹的皮和肉,分明看到了幾千年前的那些先賢,在那一圈一圈的年輪里獨行踽踽,看到了今日的眾生們穿梭往來,還有幾千年后的日月星辰起起落落。
定林寺內(nèi),除了這棵植物活化石之外,還值得一提的是校經(jīng)樓。這是《文心雕龍》作者劉勰晚年著書校經(jīng)之處。劉勰祖籍為東莞郡莒縣(今日照市莒縣東莞鎮(zhèn)),據(jù)相關(guān)資料記載,南京天印山還有一個定林寺,劉勰曾在那里生活了不短時間,跟隨著律學(xué)大師僧祐研讀佛卷經(jīng)書,完成了中國第一部文學(xué)評論專著《文心雕龍》。劉勰很早就成了一個孤兒,因為家窮一直沒有娶妻結(jié)婚,晚年的時候回到了故鄉(xiāng),隱居于浮來山定林寺,燒發(fā)明志,取法號慧地,最后圓寂于寺內(nèi)。我站在先生的故居前,一千多年過去了,洗耳聆聽,在裊裊的鐘聲里,依然有沙沙的書寫聲,那是先生著書校經(jīng)的筆從紙上劃過的聲音,也是一顆虔誠之心從時光中穿過時的摩擦聲。
其實,日照的歷史比一樹一寺一人更加悠久,在莒州博物館里,我們看到了20多個象形文字,其中包括心、凡、丁、安、斤、封、享、旦、炅等,我們幾位朋友,對其中的“(圖一)”字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大家一看,上邊有一個太陽,下邊是一片浮云,云下邊是群山或者海浪,很明顯是太陽浮在空中的畫面。于是,有人說是“日”,有人說是“陽”,有人說是“照”,反正和太陽有關(guān)是不會差的。不過,著名的古文字學(xué)家于省吾先生經(jīng)過考證,將其解釋為“旦”,《說文》解釋為“明也”。不過,還有一個象形文字,是墓葬里出土的陶文,我們看上去,像花盆上邊長著一株莊稼,所以更像是“豐”或者“禾”,但是有專家說,形態(tài)像在土堆上種樹,古代有在封地的邊界培土種樹的習(xí)慣,可能墓主人生前主管農(nóng)事,所以可以釋為“封”字。
有幾個字是從1960年莒縣陵陽河遺址出土的大口尊上發(fā)現(xiàn)的,據(jù)說比甲骨文早了1500年,被認(rèn)為是最早的文字或者漢字的雛形。由此可見兩點:第一,當(dāng)時的人們已經(jīng)有了豐富的思想和對美好生活的企盼,所以才有了寓意吉祥、平安等文字;第二,這些字都是中國文字的始祖,日照也許是古漢字的發(fā)源地,起碼可以說,日照在很早就在使用和傳播這些古漢字了。人類文明的歷史是從創(chuàng)造文字和使用文字開始的,那么日照算不算是人類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呢?
人類最初的崇拜對象,主要是日月星辰以及風(fēng)雨雷電等自然現(xiàn)象,尤其太陽,有很多名字,驕陽,白駒,金烏,扶桑,成了萬物的主宰。日照在西周到戰(zhàn)國前期屬莒國,秦朝屬瑯琊郡,西漢置海曲縣,東漢更名為西海縣,修修改改,分分合合,唐宋屬密州,宋元祐二年置日照鎮(zhèn),才有了日照之名,源于“日出初光先照”。日照是以太陽命名的地方,人物風(fēng)情處處都透著太陽的氣息。
不愧是“日照”,這里的太陽升起得早、天黑得晚,真正的是早出晚歸。以5月31日為例,日出日落的時刻表,日照:日出04:48,日落19:10,天亮04:19,天黑19:40;我居住的上海市普陀區(qū):日出04:51,日落18:52,天亮04:23,天黑19:20;我的老家商洛市丹鳳縣:日出05:29,日落19:43,天亮05:00,天黑20:12。我們可以看出,日照的太陽是勤勞的,日出比上海早了3分鐘,天黑晚了20分鐘,比秦嶺南麓的丹鳳縣,日出早了41分鐘,天黑只早了32分鐘。
頭一天晚上剛剛住下來,我們就去了兩公里外的海邊。我們踏著軟綿綿的沙灘來到了大海的面前,夜色中的大海臥在那里,像臥在夜色中的一只薩摩,看似兇猛卻無比溫柔,頑皮地伸出它的爪子,不時地?fù)衔覀円幌隆_@里的海是安靜的,沒有任何喧鬧,只有隱隱約約的幾對人影,相擁著坐在海邊竊竊私語,因而波濤聲是清脆悅耳的;也沒有什么燈光,更是看不見對岸,只能借著背后的一座燈塔上的微弱的光,看到涌起的白色浪花。所以此時的大海什么都沒有,只剩下波濤聲和白色的浪花,讓人一下子就跟著安靜了下來。
第二天,大概是不到5點的時候吧,我就和嘰嘰喳喳的小麻雀一起醒了。本來想再去海邊看看日出的,但是仔細(xì)想了想,不如看看煙火人間的太陽,于是我披衣而起,從酒店南門出來,走上了海濱六路。這是一條商業(yè)街,街道兩邊商鋪林立,娛樂會所呀,了然居飯館呀,臨沂糝名吃呀,喜洋洋超市呀,鐵觀音茶鋪呀,瑞澤琴行呀,賣什么的都有??上М?dāng)時是凌晨,街上沒有行人,也沒有車輛,只有淡淡的夢鄉(xiāng)。
不過,太陽出來了,陽光順著屋頂照射下來,灑在光滑的石板路上。別小看日照的太陽早起了那么一點時間,你如果仔細(xì)去感受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太陽軟軟的,太陽光嫩嫩的柔柔的,像鴿子剛剛生下來的蛋,帶著母親的體溫,如果剝?nèi)ネ鈿?,不僅是胨狀的半透明的,而且特別的新鮮細(xì)膩。上海的太陽,特別是北方的太陽,卻不一樣了,是渾濁而毒辣的,有些像厚殼的雞蛋,而且煮的時間太久了,剝掉殼以后差別就特別明顯。
在日照這么幾天,我還發(fā)現(xiàn),早晨的太陽和黃昏的太陽,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早晨的陽光顏色鮮艷一些,下午尤其黃昏的陽光顏色渾濁一點。也難怪,從東到西,煎熬了一整天,拋灑了那么多的光和熱。太陽的一天像是一個人的一生,青春年少時候的目光自然是鮮艷的,蒼老時候的目光自然是渾濁的。
離開日照的時候,朋友讓我寫一句寄語,我毫不猶豫地寫道:“日照是太陽的故鄉(xiāng),她照耀過的地方,根深葉茂,天高海闊?!蔽沂窍矚g日照的,因為紅,因為綠,因為藍(lán)。終究還是因為太陽,真可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我還有一個喜歡日照的原因,我從小就特別喜歡曬太陽,我覺得靜靜地站在陽光下,像用溫暖的火焰洗澡一樣,人的骨頭慢慢就熔化了,人的內(nèi)心慢慢就干凈了,整個前途一下子光芒萬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