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門白蟹
靈門是玉環(huán)沙門鎮(zhèn)一個面朝東海的漁業(yè)村,每逢農(nóng)歷初一、十五,特別是中秋前后的大潮汐,靈門海灣萬頃波濤洶涌奔騰,浪頭呼嘯而來,如千萬匹駿馬騰空抬起前蹄登岸,在人們的驚呼聲中又戛然而止,可謂驚心動魄。退潮后,海灘上露出奇形怪狀的礁石,形如各種海洋生物,耐人尋味。
每年第一個開漁日后,玉環(huán)人就熱望接駁船第一筐海鮮的到來,翹首以待來自大海的活鮮,最想嘗的當然是梭子蟹。梭子蟹品種不少,夏秋之交和中秋前后以小娘蟹和白蟹為多。小娘蟹是還沒有交配過的母蟹,肉質(zhì)飽滿,有一股特殊的香味,但個頭小,吃得不過癮。想要吃得心花怒放、痛快淋漓,就去靈門吃白蟹。
白蟹是公蟹,身板兒寬大,蒸熟后蟹腹瑩白光亮,有奇鮮。若以“膚色”論,背腹紅白輝映,美麗動人。白蟹中的老蟹更為鮮香,就像蟶子中的老蟶。它三角形的蟹臍線條凌厲,蟹蓋如雕,蟹腹和蟹足玲瓏有致,充滿力量感。白蟹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征是蟹鉗修長。蟹鉗俗稱蟹腳,蟹腳插在蟹身上,像關(guān)公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刀比人長。蟹腳伸出來,差不多是蟹身兩倍的長度,這也使白蟹的辨識度很高。
靈門白蟹早在上世紀末就頗有名氣,一到節(jié)令,想去小鎮(zhèn)老糧站里的海鮮館嘗鮮總得預定。那時,我和朋友們一般選擇在八月中旬后前往,這也是吃白蟹吃出的門道,因為這個時候白蟹才肥美,能吃到至味。
白蟹吃起來比大閘蟹和青蟹利索,不需要剪、鉗、錘、挑棒等十八般“兵器”,用雙手揭開蟹蓋,從蟹腰處掰折兩段,就可以大快朵頤了。蟹心間青綠色和橘黃色相間的半流質(zhì)蟹黃,似凝非凝,吮吸幾口,那環(huán)唇繞舌的嫩滑、柔腴、鮮甜讓人銷魂。拆出白蟹的后腿,這股蟹肉嘎嘎肥、白嫩嫩,絲絲縷縷,舉在眼前的就像是紅色的花枝托著一簇白色的花苞。把蟹的步足一一拆開,一瓣一瓣吃蟹肉,長節(jié)、腕節(jié)、掌節(jié)里的蟹肉都消滅干凈,再剝蟹腳,細細品味那一管筋道的蟹肉,最后認真摳蟹蓋,滋味難以盡述。
多年來,靈門白蟹的名氣漸漸傳開,知名度、美譽度也逐漸提高。經(jīng)營者很用心,本鎮(zhèn)捕撈的白蟹供不應求,就到玉環(huán)的多個海港收購優(yōu)質(zhì)白蟹,并深諳白蟹的暫養(yǎng)技術(shù)。政府也給力,2010年就在靈門碼頭建起海鮮大排檔,海邊已修筑了兩千多米長的海塘壩。
聽說今年的靈門白蟹尤為火爆,于是我也加入了返鄉(xiāng)尋鮮的隊伍。停車場里的車掛著臺州、溫州、杭州、上海等地的牌照。緊臨海塘壩不足十米,穹頂下幾百張圓桌擺起來的流水席望不到盡頭,空氣中飄散著令人興奮的海鮮味。服務生托著大瓷盆、竹簍,里面盛著切成兩半、疊得老高的白蟹,他們在桌與桌之間穿梭,如行云流水。人們沖著白蟹而來,然而鋪滿蛤蜊、蟶子、蝦蛄、花螺、泥螺、梅童魚、斧頭魚、鯧魚、鰻魚、水白蝦、紅蝦、紅綠頭蝦、竹節(jié)蝦、鷹爪蝦等海鮮的攤位上也人頭攢動。所有海鮮現(xiàn)點現(xiàn)稱,現(xiàn)烹現(xiàn)品。
蒸蟹處,一只只近一斤重的白蟹對切兩半,切口朝上,一籠屜一籠屜地摞在鐵鍋上。熱騰騰的蒸汽中,一雙雙手在上下忙碌,如同過去大戶人家辦喜事蒸饅頭。吃靈門白蟹既無橘皮、生姜、紫蘇同煮的講究,也無搗橙調(diào)醬的風雅,桌面上只供清淡的甜醋和醬油。
店主給我們配了兩壺溫熱的花雕酒解螃蟹的寒氣,很是貼心。我熟練地掀起白蟹的“紅蓋頭”,因膏脂豐腴,不時吮一下手指,使“氣與味纖毫不漏”,再端起酒杯,抿一口老酒。周邊的食客觥籌交錯,氣氛漸漸從迷醉到熱烈。一位清俊的男子彈起吉他吟唱:“晚風吹來多少美夢,吹來多少輕松,吹走無數(shù)隱痛……”陸續(xù)有人站起來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搖擺,就差人手一根熒光棒了。在這樣的氛圍中,不禁讓人想到,海的滋味是那么豐富、遼闊,沉醉其中的人們是那么爽適、盡興,食物與生命的關(guān)系是如此不可思議。
夜空下,遠處的波濤輕輕地拍打著海岸,人們在輕柔的海風和鮮美的海味中微醺。隔壁桌的小女孩念起了童謠:“一只螃蟹八條腳,兩頭尖尖那么大個,煞白的肚皮紅蓋殼。倒上醋,撒姜末,嘗了一口又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