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蘇州
前不久,“蘇式綠豆湯”上了社交媒體的熱門。起因是幾位北方游客到太倉旅游,點了杯綠豆湯,沒想到卻被店家端上的這杯“豆是豆,米是米,湯是湯”,還“五顏六色”的蘇式綠豆湯震驚不已。
和常見的綠豆湯不同,蘇式綠豆湯采用“蒸”的做法。將糯米與綠豆分別蒸熟,火候要小心把握,不能讓綠豆“開花”,糯米也要保持微微硬。綠豆湯底由薄荷水制成,傳統(tǒng)做法要將薄荷葉和冰糖一起熬制放涼,現(xiàn)在有些商家則用薄荷香精代替,吃不慣的客人會將其戲稱為“牙膏水”。準(zhǔn)備好綠豆、糯米和薄荷水三種主要配料之后,綠豆湯里還要放上些“五顏六色”的玩意,其實不過是蜜棗、紅綠絲、冬瓜糖、葡萄干等蜜餞。雙塔集市旁邊的“伴夏飲品”是專賣蘇式綠豆湯的老店了,店里還開發(fā)出血糯米綠豆湯、烏米綠豆湯和紅豆湯,清涼消暑,很受本地食客喜愛。
“去中藥房配酸梅湯”也是許多年輕人追捧的消暑方式。酸梅湯的配料一般有烏梅、陳皮、山楂、甘草等,都是常見的中藥材,買回家去大火煮開,加入冰糖,放涼后就是夏天最好的解渴飲料了。梁實秋在散文集《雅舍談吃》中專門談到北平信遠(yuǎn)齋的酸梅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味濃而釅”,“上口冰涼,甜酸適度”。蘇州人對酸梅湯也有自己的喜好。他們會去飲食店“零拷”酸梅濃縮汁,帶回家再兌水調(diào)配?!傲憧健奔床鸱至闶郏谏鲜兰o(jì)七八十年代,家門口售賣米面調(diào)料的小店都這樣售賣醬油、醋、酒等日常用品。帶上自備的容器,去桐涇路附近的“蘇州蜜餞門市部”零拷幾瓶酸梅汁和橘子汁的濃縮液,順便再買些奶油話梅、鹽津桃肉、冰糖楊梅等蜜餞小吃,回去兌上水和冰塊,再加點桂花,一頓美美的消夏下午茶就準(zhǔn)備好了。
陸文夫筆下的蘇州美食讓當(dāng)代文學(xué)的讀者垂涎不止?!睹朗臣摇防锏摹翱妆滔妓椒考已纭睅缀醭蔀榱颂K州美食的最高高度,里面的十二道鮮花冷盤、番茄蝦仁、芙蓉雞球、菊花魚,還有最為出名的“三套鴨”都是美食愛好者追捧的對象。據(jù)說,小說里的美食是虛構(gòu)的,陸文夫自己也沒嘗過,但這并不妨礙蘇州的各大飯店爭相制作小說中的盛宴。得月樓和半園都曾烹制過“孔碧霞宴”,并且還根據(jù)陸文夫的口味和飲食習(xí)慣進行了改進,形成了十二圍碟、八菜一湯、五道點心的經(jīng)典菜譜,一方面促成了蘇幫菜的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推廣了“陸蘇州”的文化內(nèi)涵。
蘇州作家朱文穎在小說《水姻緣》中也嘗試用美食與陸文夫?qū)υ挕R话愕奶K州宴席,頭道熱炒是清炒蝦仁,陸文夫為了突出孔碧霞家宴的獨特之處,特別將這道炒蝦仁盛在通紅的番茄碗中端上來,不僅色澤鮮亮,還別有一番風(fēng)味。而朱文穎在《水姻緣》則嘗試了兩種蝦的做法,一是碧螺蝦仁,采用新鮮手剝活河蝦和碧螺春茶制作而成,原汁原味,清新淡雅;另一種則是熗蝦,原料是活的河蝦,并加入白酒、生抽、醋、麻油和姜蒜等小料,拌勻后即可食用,上桌后蝦還在跳動,肉質(zhì)鮮嫩,咸鮮爽口。
陸文夫喜愛蘇州的青石板路和長長的巷道,他關(guān)注普通人、尋常事,對蘇州的日常美食更有一份情懷。在《美食家》開頭,陸稿薦的醬肉、五芳齋的五香小排、采芝齋的蝦子鲞魚、玄妙觀里的油汆臭豆腐干等飲食,就勾勒出一幅蘇州百姓的日常食譜。《小販?zhǔn)兰摇防锏闹煸催_挑著一副餛飩挑子賣餛飩,餛飩一個個圓鼓鼓的,碗里飄著辣油和蔥花,是一種冬夜里的溫暖。小販也賣時令菜品,春天賣楊梅,秋天賣菱藕,夏天賣西瓜,冬天賣烘山芋,用一副挑子挑起了蘇州的煙火氣。
蘇州的點心更是可口可愛。在孔碧霞家宴中,除了熱炒大菜,還有三道甜食,即剔心蓮子羹、桂花小圓子、藕粉雞頭米。前兩道較為尋常,而雞頭米可以算是蘇州最具地方特色的甜點了。
雞頭米是芡實的一種,生長在蘇州周邊區(qū)域,以黃天蕩一帶為最佳,又稱蘇芡,初秋結(jié)果。與其他的芡實品種相比,雞頭米果實更大,采摘講究,一般要手工剝殼,所以價格居高不下。雞頭米屬于江南“水八仙”的一種,葉大如荷,花下結(jié)果,形似雞頭,果實淡黃,大小如珍珠,口感香嫩彈糯。清代詩人沈朝初有《憶江南》云:“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疑珠十斛,柔香偏愛乳盈甌。細(xì)剝小庭幽?!彪u頭米做法多樣,和蓮藕、菱角一同清炒,即是蘇州老字號飯店的時令菜“荷塘小炒”。更適合的可能是做成甜點了,煮熟后加入藕粉攪拌,撒上桂花、枸杞,紅白相間,甚是可愛。
黃天源的棗泥拉糕在朱文穎的《水姻緣》中也相當(dāng)惹人注意。黃天源是蘇州糕團老字號,清代道光年間創(chuàng)立,位于觀前街的老店常年排隊。棗泥拉糕制作時,需將糯米粉和細(xì)砂糖用開水混合后蒸制,再配以紅棗泥,充分揉搓拉扯,經(jīng)歷十多道工序,口味糯而不膩。除了棗泥拉糕,蘇式糕團中的薄荷糕、赤豆糕、豬油年糕和頗具季節(jié)特色的青團子、炒肉團子、鮮肉月餅等,也逐漸受到了全國游客的喜愛。
蘇州作家對本地的飲食文化都十分自豪,范小青在小說《面粉》中就提及了蘇州的特色小吃生煎饅頭、酒釀圓子、桂花糖藕和雞湯餛飩。其中,范小青寫了一位喜愛生煎饅頭的老人,因為舍不得生煎饅頭,最終放棄外地的工作回到家鄉(xiāng)。后來,老人生病了,醫(yī)生囑咐他不能亂吃東西,可是他還是放不下生煎饅頭,“我每天都要吃”。
蘇州人把包子叫做“饅頭”。一般在北方稱有餡料的面點為包子,沒餡料的為饅頭,而蘇州則一概稱為饅頭。根據(jù)餡料的不同,有肉饅頭、菜饅頭,根據(jù)烹飪方式的不同,又有生煎饅頭、緊酵饅頭等。蘇州的生煎饅頭上嫩下脆,饅身白嫩松軟,上部點綴芝麻香蔥,底部金黃焦脆,肉餡緊實,內(nèi)有鹵汁,口味鮮甜。吃生煎饅頭要掌握技巧,一大口咬下去很可能燙壞舌頭,要先輕輕咬一小口,吹一吹,再慢慢吸出湯汁。蘇州的生煎饅頭遍布大街小巷,臨頓路的“啞巴生煎”排隊最長,賣的速度飛快,人們一邊排隊,一邊計算著還有幾鍋能輪到自己。連鎖店“鑫震源”也很受歡迎,這家店的生煎嬌小可愛,除了傳統(tǒng)的肉餡,還有鮮蝦、小龍蝦、薺菜等多種餡料,頗受年輕人歡迎。
除了各色各樣的饅頭外,上海早餐常吃的“四大金剛”也不會在蘇州人的餐桌缺席。葉彌最新的長篇《不老》就是以早餐攤開頭的。早餐攤售賣大餅、油條、粢飯和一種叫“老虎腳爪”的面食?!袄匣⒛_爪”在淮揚地區(qū)十分流行,又稱為金剛臍。是一種烘餅,顏色焦黃,正面凸起六個尖角,形狀很像老虎的爪子,在傳入蘇州、上海后即得此名。蘇南的食客在原本無味的“老虎腳爪”里加了糖,吃起來外脆里嫩,微微帶甜,烘烤時更是香氣四溢,很吸引人。
“四大金剛”中的豆?jié){更是在葉彌小說中占據(jù)中心位置。《不老》里張柔和的豆?jié){攤就開在早餐攤旁邊,售賣豆?jié){和豆腐花,豆腐花雪白香嫩,配以榨菜、蝦皮,再放上一把油渣,吃完渾身舒爽,滿口余香。
和豆腐花有些相似的是蘇州的咸豆?jié){。咸豆?jié){很有特色,配料和豆腐花類似,還可以加上點切碎的油條,接著就把還沸騰著的豆?jié){沖入,滋味豐富、咸鮮可口。喝豆?jié){在蘇州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覷,葉彌在《小女人》中就提到,下雨天就要去做一些“瑣碎但意義重大的事”,“譬如一起去喝豆?jié){”。
如今,吃飯不需要出門,只需要點外賣。技術(shù)在不斷壓縮生活,作為情感空間的“附近”正在逐漸消退,人類學(xué)家項飆把這個現(xiàn)象稱為“附近的消失”。在越來越快的工作節(jié)奏中,或許可以從出門喝一碗豆?jié){開始,重新熟悉社區(qū)和周邊的鄰居,重建“附近”,感受具體的事和具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