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者
許多年前,一個盛夏的中午,那個少年,正蹲在水邊,低頭捧水洗臉。路邊有一擔沉重的柴草,那是少年一上午的勞動成果,他要將柴草挑到窯廠去,一百斤可以計十分工分,不過,這一擔實在太沉了,超過了他平時的能力,少年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疲憊。好不容易擔到了溪岸,他要到水邊洗洗。一處深潭,水面在烈日下一晃一晃的,碧水映著少年紅撲撲的臉龐,有游魚竄來竄去。少年眼盯著水,他知道水往東流去,但他不知道眼前的水會去往何方,在哪里耽擱,他幼時,在母親的懷抱里,最遠只去過上海,他想,水會在上海入海嗎?
后來,少年成了青年,他在大學讀到希臘先哲泰勒斯一句話:水是萬物的始基。他恍然有悟,天天住在水邊,卻從來不知水有這么偉大,它能孕育萬物。他家鄉(xiāng)那水,是分水江支流,分水江匯入富春江,富春江再匯入錢塘江,而錢塘江確實可以流到上海南匯,并在那里注入東海。
少年自然是我。我對水,似乎有種天然的關(guān)注,卻只是關(guān)注它的外表形態(tài),換句不太恰當?shù)谋确?,就是稀里糊涂地喜歡。寫過不少關(guān)于水的文章,卻都是泛泛而言,自我感覺不是一個深度讀水者。英國作家、航海家、探險家特里斯坦·古利,他的《水的密碼》,讓我大開眼界——我終于遇見了一位真正的讀水者。
1. 古利曾帶著他的團隊,數(shù)十年來,在五大洲考察水的各種活動。
昆蟲的活動范圍較小,他們觀察到,很多昆蟲,都只在距離淡水幾米之內(nèi)的地方活動。蒼蠅讓人討厭,但撒哈拉的蒼蠅,卻可以提供一種可貴的線索,它能非??煽康刂甘靖浇木G洲。蜜蜂也是如此,它們總是沿著直線往返水源地飛行幾百米,在空中劃出一道微弱的圖案,指引著水的方向。
通過昆蟲可以找到水源,那么其他動物呢?比如飛鳥。鳥是沒有汗腺的,這就意味著,它們流失水分的速度,要遠遠低于很多哺乳動物,也就是說,它們與水源的距離可以遠遠大于一些昆蟲和哺乳動物。古利從觀察的成果分析,很多鳥類其實都有著非常固定的地盤,比如翠鳥,它們就是地盤性河鳥,在旅行之后,它們會飛回河邊的大本營,找到翠鳥,就可以找到淡水河。這里面還有學問,許多鳥類,對淡水和咸水有極為不同的偏好,比如海鸚,對淡水毫無興趣,比如骨頂鳥,對咸水也興趣索然。
通過動物可尋找水源,那么植物呢?古利覺得植物更有意思。許多野草,其貌不揚,許多野花,令人著迷,野草野花,每一種植物都有著它們喜愛的土壤濕度,從這里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土地的含水量,從而找到水源。比如黑楊,英國最瀕危的鄉(xiāng)土樹種,你發(fā)現(xiàn)了它,附近就一定有溪水。比如“萊特富特地衣”,明綠色,上面零散長著一些黑斑,它喜歡潮濕的空氣和環(huán)境,看到這種地衣,附近一定有水源,越近水處長勢越旺盛。
古利團隊發(fā)現(xiàn),探險者認識能提示水源的植物非常重要,有些植物,本身就蓄水。比如旅人蕉,它的葉子排列生長,它的基部就能蓄水。比如起絨草,意思即為“對水的渴望”,從名字上也可以探究出它與水的關(guān)系,原來它的基部凹陷處,就有水蓄積。
植物蓄水,最典型當數(shù)椰子,椰子是樹的果子。我去額濟納,很好奇能活那么久的胡楊,是怎么生長出來的。當?shù)厝烁嬖V我,胡楊樹幼時多枝條,葉互生而細長;高過一丈時,有主干,此后樹身漸粗而高,細枝條逐漸減少,等長到幾丈以上時,它樹身的上部開始中空了。不過空的地方都儲存著水。胡楊雖為沙漠之樹,但也需要較多水分,胡楊樹的根極深,可直達沙底,吸收地下水分。老樹枯死,幼樹于附近又會叢生。
2. 我驚詫于古利書中那些對水有特異功能的人,他們都是頂級讀水者。
島嶼的四周,水面以一種帶有指示性的方式變化著,迎面撞上島嶼的波浪會反彈回來,與持續(xù)涌來的涌浪混在一起。流經(jīng)島嶼附近的波浪會發(fā)生彎曲,并在島嶼的兩側(cè)形成不同的水紋圖案,在島嶼較遠的一側(cè),則產(chǎn)生一片無涌區(qū)。太平洋的島民們,可以根據(jù)船只特定的搖晃運動,來推測島嶼的方向。
中國人說,武林高手常出在民間,確實如此,那些平常人,外表不起眼,卻具有不平常的能力。納瓦霍印第安人,僅將耳朵貼在地面上,就能判斷出是否有馬匹在靠近,甚至還能推斷出馬的數(shù)量、速度、距離以及是否有人騎在它們身上。所以,利用同樣的原理,古利他們發(fā)現(xiàn)“地震儀水坑”,就這么一個小水坑,也可以用來監(jiān)測地面和空氣中最輕微的震動。
還有更神奇的。
太平洋島嶼的航海家,在烏云密布的夜晚,通常僅通過感知船身下的海浪,便找到了自己的航線。古利他們的調(diào)查中,甚至聽聞,有航海家并未十分依賴直覺,而是通過自己的睪丸來感受海洋的運動。
從小到無法察覺的漣漪,到波長為一萬兩千英里、要花費十二個小時傳遞的大波浪,水波在大小上千差萬別。但所有的波浪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會將能量從一處傳至另一處。理論上,這種能量可以來自任何地方,但在海洋里它只有三個主要來源:月亮、地震以及海風。月亮引發(fā)潮汐,地震制造海嘯,海風吹過水面,將其部分能量傳遞給水,此種能量朝著某個方向運動,這個過程以波浪的形式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波浪。
古利告訴我們,地球自轉(zhuǎn),海洋里會產(chǎn)生一種“開爾文波”,個中原理,猶如攪動一杯茶,茶水運動,杯內(nèi)的某些地方升高,某些地方下降,也會看到杯內(nèi)四處打旋的細小波浪。由于開爾文波是自西向東單向傳播,海岸線就成為影響潮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朝西的港口往往會比朝東的港口更多出現(xiàn)巨大的潮汐。海嘯也是海洋波浪的傳送,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那些之前還不到膝蓋高的波浪,搖身一變成為三十米高的致命海嘯,橫掃沿岸居民區(qū),十四個國家的二十三萬人遇難。即便是一般的河流,也有涌潮,比如法國的塞納河就有涌潮,在它的特性還沒有被詳細記載、了解或者預(yù)測的時代,1842年,維克多·雨果十九歲的大女兒和她的新婚丈夫,就在涌潮中喪生。
3. 2024年6月10日上午九點,在富春莊,我讀完《水的密碼》,這一天是端午節(jié),恰遇夏雨滂沱。我坐在陽臺上,看院子里那株楊梅樹在大雨中的反應(yīng)。水從樹杈、嫩枝及樹葉上急速濺落,橄欖形的楊梅果,正由嫩黃轉(zhuǎn)為青色,它身上的細絨毛,被雨水涮得緊貼在果肉上,我每日會近距離觀察楊梅果,所以知道它的形狀。
一個小時后,雨停了。楊梅樹杈上的水滴,慢慢匯聚,再順著樹身淌到樹根部。細觀一張樹葉,水在葉子中央沿細細的葉脈滑下,最后在葉尖處匯集,水滴懸掛在葉尖,水的張力或黏性與重力相互較量著,當足量的水聚集在一起,重力占了上風,水滴突然跳了下來。而此時,那葉子,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優(yōu)美地向上一彈。大雨停后的半個小時內(nèi),這樣的重復(fù),會有好幾次。
大雨及雨后的如此觀察,我以前曾進行過無數(shù)次,但這一次不同,這一次是我讀了古利的書以后進行的,而且,古利從實驗角度,多方位解釋了這種原理。
大雨中樹上的水是從上往下滴的,而從小草到參天大樹,我們所見到的每一株植物,都需要依賴毛細作用,將水從地下運輸?shù)阶罡咛幍娜~子。樹的內(nèi)部,并沒有水泵之類的東西,但是成千升、上萬噸的水,都要從土壤里運輸?shù)礁吒叩臉涔冢瑳]有毛細作用,根本無法做到。
房檐上那傾瀉而下的水柱,時高時低,這飛濺的水,也有學問。一百多年前,英國皇家海軍工程學院的校長兼物理學教授沃辛頓,運用最新高速攝影技術(shù)研究飛濺,將研究成果寫成了一本《飛濺研究》,于1908年出版。因為有這項研究,人們就稱飛濺為“沃辛頓飛濺”。
我在讀這一節(jié)的時候,忽發(fā)感想,非專業(yè)研究者,沒必要如此細致入微地了解飛濺,我只是感嘆,人類的許多發(fā)現(xiàn),都是在別人完全不注意的地方。而作為一個讀水者,如果既能寫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詩句,又能深知個中奧秘,那真是一件大樂事。
4. 三槐村口,天溪湖邊,有一家民宿很特別,它叫“水邊的修辭”,顯然,名字來自我的書名?!端叺男揶o》中有十三個標題,有九個被直接用來做房間的名字,前八個是:桐樹下的茅屋、黃昏過釣臺、春山、公望富春、歡喜樹、乃粒、主角、羽飛。第九個,在美院的日子。
因民宿主人陳愛軍畢業(yè)于畢浦中學,雖和我沒有交集,但與我一樣,對那所被稱為“美院”的學校同樣有著不一般的感情,所以,我毫不猶豫地無償授權(quán)與他。我希望,在“水邊的修辭”,不僅能領(lǐng)略眼前一湖碧水的萬千美好,更能將桐廬乃至整條富春江的悠久歷史文化一攬盡收。
又一次佇立富春江畔。
我望著對岸的桐君山白塔,塔如柱伸向天空,山腳深潭下那碧波,一直鋪到我眼前的腳下,江面寬闊,時有白鷺橫江,江水默默流淌。凝眸大江,想起泰勒斯,想起《水的密碼》,不禁深深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