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思英譯《紅樓夢》的鳳頭、豬肚與豹尾
有一次筆者跟閔福德先生聊天,他說霍克思在《紅樓夢》英譯的題目中與讀者開了一個小小玩笑,問我看沒看出來。我說沒有啊,不過愿聞其詳。閔先生笑了,他說The Story ofthe Stone這個題目當中暗藏了一個SOS。我當時又驚又喜,驚的是讀了這么多年的霍譯《石頭記》,居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在題目里跟讀者開的玩笑! 喜的是雖說果然被霍氏瞞過,卻終于還是明白了這里暗藏的機關。這一點雖極小,卻未必有慧眼人能看出,當然這也正是在提醒我,需要更細心地閱讀,才能真正明白譯者的苦心。難怪霍克思把《楚辭》譯作TheSongsoftheSouth,因為那也是SOS啊! 真是“昏昏長夜,得此豁然”。
元代陶宗儀曾在《南村輟耕錄》中提到:“喬吉博學多能,以樂府稱,嘗云:‘作樂府亦有法,曰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笾缕鹨利悾幸剖?,結要響亮。尤貴在首尾貫穿,意思清新。茍能若是,斯可以言樂府矣?!鳖H有意思的是,他說的雖然只是寫古詩,但我們移來討論霍克思英譯的《紅樓夢》,居然也有暗合相通之處。茍能若是,斯可以言中國文學英譯矣。
霍克思極其精妙的譯文里,常常有些不經(jīng)意就被我們忽略的地方,然而這些地方往往隱藏著譯者試圖暗中透露給讀者的信息??梢圆豢鋸埖卣f,霍克思這一點是得了曹雪芹的真?zhèn)?。霍克思故意不選《紅樓夢》這個大家耳熟能詳?shù)念}名作為他譯文的書名,而選相對來說似乎平平無奇的《石頭記》,原因有三:一是“紅樓夢”這幾個字的文化意義很難傳達;第二是《石頭記》這個書名本身具有多重含義;第三是霍克思跟讀者開了個小小玩笑。他的譯文,需要有心人才能真正讀懂和欣賞。
《紅樓夢》這個標題字面本身其實不難翻譯,最簡單的辦法是譯成“Red Chamber Dream”,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等等譯本,都是這么譯的。只是霍克思覺得這個題目“所喚起的意象——紅色屋子里沉睡的人——令人浮想聯(lián)翩,充滿了魅力與神秘;遺憾的是這并非中文所指的內容。在古時候的中國,有紅色外墻的高樓——這正是‘紅樓’的字面意思——是富貴與榮華的象征(北京原來的宮殿、廟宇和衙門都是紅墻;而普通百姓的住所大部分是灰色的)。但‘紅樓’很早就具備另一種更特殊的意思。它被用來特指富家小姐的住所,也可引申為富家小姐本身?!彼M一步解釋道:“《紅樓夢》的愛好者會發(fā)現(xiàn)我的翻譯中丟失的一種意象是這部中文小說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紅’。小說的書名是以紅字開頭的,‘紅’也是其中不斷出現(xiàn)的一個象征——有時指春天,有時指青年,有時是好運或繁榮。遺憾的是,除了年輕人玫瑰花般的面頰和紅色的嘴唇,紅在英語里卻沒有這種聯(lián)想,而我發(fā)現(xiàn)中國的‘紅’與英語里的‘金色或綠色’倒是相近?!币舱且驗檫@個原因,他不但沒有翻譯“紅樓夢”這個題目,而且把“怡紅院”譯成了“快綠院(House of Green Delights)”?;羰现皇俏冯y而已嗎? 顯然不是。
《石頭記》這個書名,看似平淡,其實層次十分豐富,至少可以有五種意思(有趣的是這部小說一共也有五個書名,分別是《石頭記》《紅樓夢》《金陵十二釵》《風月寶鑒》《情僧錄》):第一,作者假托這是刻在一塊女媧棄在大荒山無稽崖下的補天石上的故事,所以稱“石頭記”;第二,作者本人工詩善畫,他最喜歡畫的題材之一就是石頭,所以石頭也是作者自況,“石頭記”可以理解成是作者本人的傳記;第三,這是主人公賈(假)寶玉成長的故事,假寶玉者石頭也,“石頭記”就是賈寶玉的傳記;第四,“石頭記”也可以理解成南京的故事,因南京古稱金陵,又稱石頭城,那是作者出生并成長的故鄉(xiāng),雖然小說中總是假托長安、京師,但書名之一《金陵十二釵》顯然就直接告訴了讀者這部小說發(fā)源地的本來面貌——南京;第五,石頭上刻著故事,譬如摩崖石刻,藏之名山,方能存之久遠,作者用刻著故事的石頭為他的家族記憶立了一塊豐碑,從此再也不怕被湮沒。略早于曹公的鄭板橋曾有詩曰:“頑然一塊石,臥此苔階碧;雨露亦不知,霜雪亦不識。園林幾盛衰,花樹幾更易;但問石先生,先生俱記得?!眻@林盛衰,花樹更易,百歲如流,富貴冷灰,一切都轉瞬即逝,只有石頭能超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生死輪回而承載著永恒的記憶?!妒^記》之為書名,作者、譯者之用心深矣!
不光是題目,小說的開頭霍克思也別出心裁。他的譯文底本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版,第一回開頭是“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艨怂茧m然譯了這一段,卻把它放在前言里。他的英譯本第一回以一個問句開頭:“Gentle Read?er, What, you may ask, was the origin of this book?(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起?)”霍克思的選擇固然是版本??钡慕Y果,但筆者覺得霍克思最喜歡的書之一——羅伯特·伯頓的《憂郁的解剖》,極有可能是他特別想讓讀者聯(lián)想到的。《憂郁的解剖》正文之前有一篇楔子“Democritus Junior to the Reader(小德謨克利特致讀者)”,作者假借小德謨克利特的名義給讀者解釋這部書的由來以及主題。開頭就是“Gentle Reader, I presume thou wilt be very inquisitive to know what Anticke or Personate Actor this is, that so insolently intrudes upon this common Theater, to the worlds view, arrogating anoth?er mans name, whence he is,why he doth it, and what he ha?th to say?(列位看官,想必諸位急于知曉眼前這一丑角究竟系誰,假冒他人之名,為博大眾關注,擅闖世情劇院,不知他從何處來,為何如此,有何話說?)”根據(jù)1998年牛津版第四卷的注釋,這里的Anticke指的是滑稽丑角,Personate Actor指的是戴面具的演員。這不正暗合曹公筆下“甄士隱”“賈雨村”的隱喻嗎?《紅樓夢》通部書講的是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石頭幻形入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tài)的一段故事。這與伯頓假托小德謨克利特如出一轍。所謂“真事隱去”“假語村言”,曹公就是在提醒閱者這是小說家言,不必深究,而伯頓在楔子的結尾也說:“l(fā)et no one take these things to himself, they are all but fiction. (請勿對號入座,本書純屬虛構)”。
當然,霍克思還有可能是在呼應翻譯托馬斯·穆爾拉丁文原著《烏托邦》的拉爾夫·羅賓遜(Ralph Robinson,1520—1577)。羅賓遜的英譯《烏托邦》,早已成為經(jīng)典。他在1556年修訂版的譯者前言(The Translator to the Gentle Reader)里說過:“所以現(xiàn)在,最親愛的讀者,拙譯的不成熟,以及其中的錯誤(我想恐怕免不了),我毫不懷疑您在公正地考慮了所有的前提之后,會溫和而善意地眨眨眼,假裝沒有看見。如果您這么做的話,我想我的勞動與辛苦就都沒有白費了。”霍克思在漢英對照本第一卷前言里所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不敢妄稱所有地方都處理得很成功,可是,如果能讓讀者體驗到哪怕只是我讀這本中國小說時所獲樂趣的一小部分,我也就不虛此生了?!边@與羅賓遜的最后一句話十分相似?;艨怂嫉淖g文開頭要傳遞給讀者的,也是與羅賓遜相似的謙遜、熱切與自信。
霍克思從《紅樓夢》中所得到的樂趣之大,以至于他甘愿辭去牛津大學教授的職位而專心翻譯這部中國古典小說,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讀者從他的譯文中也不難感受到他在翻譯過程中的欣喜與愉悅,他的譯文感染力極強,既保留了明顯的中國特色,又凸顯了地道的英文特征?;艨怂紝ψg文音、形、義結合的要求之高,全書中隨處可見例證,其譯文之充實豐滿,也可以印證喬氏“豬肚”之說。即便是不懂漢語的英文讀者,也能從中獲得美的享受。而如果我們仔細地雙語對照閱讀,可以更清楚地明白譯者究竟在哪些地方用心,又是如何在技藝精湛的譯文中傳遞他對原文獨到的見解的。
我們最后來看看《紅樓夢》英譯本的結尾。小說后四十回雖然是閔福德所譯,但最后一首收場詩,卻是霍克思譯的: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When grief for fiction’s idle wordsMore real than human life ap?pears,Reflect that life itself’s a dreamAnd do not mock the reader’s tears.
全書一百二十回皇皇巨著,結尾最后一個字收在tears(眼淚)上。這真如小說中香菱所說的:“念在嘴里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一字有萬鈞之力,而且回味無窮。中世紀但丁的意大利語名著《神曲》的《地獄》《煉獄》《天堂》三卷都用stelle(stars)一詞結尾。據(jù)奧古斯丁說,古羅馬人深信以逝者的名字命名天上的星星,相當于把逝者本身升華到天堂的高度。但丁的結尾用詞意在呼應古羅馬人這一傳統(tǒng),當然也不無對自己的作品能加入這一傳統(tǒng)的自信?;艨怂荚诮o閔福德的信中說:“這部小說用這個字來結尾,還是很恰當?shù)陌桑俊边@說明霍氏比任何譯者都更清楚地知道,《紅樓夢》這部小說是作者用血淚寫成的。正如劉知幾在《史通·自序》中說“此予所以撫卷漣洏,淚盡而繼之以血也?!弊髡叩目嘈墓略?,譯者的焚膏繼晷,不論古今中外,無疑都是相通的?;羰系淖g文要傳遞給英文讀者的,正是曹公所謂的“其中味”。恰如脂批所說:“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彼曰羰系淖g文,與曹公的原文一樣,都是殫精竭慮、苦心經(jīng)營的結果,不曾輕易下一字,需要讀者更用心地去涵泳體會,才能不辜負他們的一番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