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葉錦添:攝影是攝影師與世界之間的彼此凝望、彼此回應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獲得者葉錦添
葉錦添有多重身份,影視與舞臺美術指導、服裝造型設計師、視覺藝術家等等,《橘子紅了》《大明宮詞》《夜宴》《風聲》《一九四二》《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等一系列鼎鼎大名的影視劇美術與服裝造型都出自他之手,更憑借《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他涉獵眾多藝術領域,攝影也是其一,貫穿其藝術生涯?!霸谖业纳钪?,攝影師角色的占比至少是百分之四五十,幾乎是比例最大的。通過攝影,我得以關注當下的世界,并從世界攫取能量,進而深刻地影響其他方面的藝術創(chuàng)作?!?/p>
日前,其最新攝影隨筆集《凝望:我的攝影與人生》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分為美人、櫥窗、眾生、異境四個篇章,收錄跨度近四十年的百余幅攝影作品,展示了其作為攝影家的存在與多姿多彩的人生。
近日,葉錦添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圍繞新書講述了攝影背后的故事,并深度解讀其攝影作品與攝影理念。在葉錦添看來,攝影并不是一種創(chuàng)作,而是一種洞見,一種神圣的窺探,攝影不是單方面的,而是攝影師與世界之間的彼此凝望、彼此回應、彼此交流。
《凝望:我的攝影與人生》,葉錦添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我其實很早就很希望以一個攝影家的身份來跟觀眾見面”
中國藝術報:您是攝影科班出身,畢業(yè)于香港理工大學高級攝影專業(yè),藝術之路可以說是從攝影開始的,與攝影結緣得益于哥哥送您的第一部相機。在攝影之前您的繪畫也很出色,當時為什么選擇走上攝影之路而不是美術之路?
葉錦添:早期喜歡攝影還是跟我哥哥有點關系的。我很小的時候,就跟著他畫連環(huán)圖。再后來他很快有了自己的影樓,開始攝影師的工作,我們覺得他很酷,可以義無反顧地找尋自己的路,所以很想像他一樣。那時候他借相機給我用,我就開始拍。校園時代的我一直困在自我空間里,與我渴望親近的世界產(chǎn)生距離,我急切地想打破它,攝影給我了一張可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站在旁邊觀察的門票,可以窺視我感興趣的人們是怎么在那個地方生活與發(fā)光,于是漸漸開始產(chǎn)生了對攝影的興趣。
中國藝術報: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xiàn)在,您拍攝的攝影作品應該不計其數(shù)了,什么樣的人或場景可以進入您的攝影視野?《凝望》攝影集中的作品是以什么標準選入的?出版這部攝影集的初衷是什么?
葉錦添:和我從事的工作相關,因為要奔走于各個片場,有時候是專門去拍,有些是在街上拿著相機走,就好像獵人一樣,看到覺得有趣的人或事物馬上取景拍下來。就這本書來說,挑照片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你看到很多很好的照片,同一個場景的其實有很多張,像王祖賢、周迅好幾張都很好,我們一定要挑出一張來,這是最難的。因為我很想把我的照片選擇到一個系統(tǒng)里面,希望能讓讀者看到一個攝影師的模樣,最后其實還是出現(xiàn)了幾個系統(tǒng)。
我之前還有一本旅行攝影集《流白》出版,收錄了非常多的照片,我其實很早就很希望以一個攝影家的身份來跟觀眾見面,但后來太忙了,嘗試了好多種其他藝術種類。我的其他書中比如《流形》《無時序的世界》等也經(jīng)常有攝影作品出現(xiàn),看到的人覺得我攝影還不錯,但我覺得我在觀眾心目中還沒有變成一個攝影家,所以開始整理這本書,讓觀眾看到我純攝影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有一個獨立的攝影家的品質(zhì)在里邊。
中國藝術報:您之前在其他書里談到,文字是巴別塔,是記憶片段的重組,真實可信性是受限制的,影像本身具有超越巴別塔的功能?!读靼住防锏恼掌瑳]有配文字,但《凝望》中每幅作品都配了相應的文字介紹與解說,是出于哪些考慮?
葉錦添:這是因為閱讀習慣的差別?!读靼住芬婚_始是在臺灣出版的,照片沒有配文字,但每個章節(jié)有文字,有人好喜歡這些文字?!赌分械奈淖质浅霭嫔缈紤]到中國大陸讀者的習慣,專門為這本書配的。其他地方的人看你的作品,不喜歡看你解釋太多,解釋通常都是評論家的事。但是在中國大陸,單純欣賞照片的人可能不是那么多,所以出版社想讓更多讀者接觸到這本書,希望我寫個引言加以引導,增加書的閱讀性。我也試過,我寫文字是可以讓讀者更接近的,所以我就答應去寫一些文字。寫這些文字也很好玩,寫完之后也覺得,有一些東西不寫也就不會想到。書里序、后記和每章節(jié)前邊的那些大篇文字是我寫的,但是照片的配文不是我寫的,而是我來講故事,出版社有個很好的編輯,她用我的語氣整理的。
“我是真實的瘋狂信仰者,攝影不應該拍人人每天都在看的東西”
中國藝術報:您說您的哥哥拍攝的人很“美”,而您拍出來很“丑”,拍攝時希望能抓到讓您震撼的感覺。您還曾說一直在攝影里追求真實,隱藏在拍攝對象背后的才是您真正想要的。何為真實?真實為什么不能是“美”的?您通過攝影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么?
葉錦添:其實我這樣說是反諷。因為很多人拍照都會把自己美化,尤其現(xiàn)在連手機拍照都在美化,我感覺這樣的照片沒有辦法提供真實的震撼力。你看我拍的照片,都不是拍攝對象準備好以后給我拍的,也都不是在他(拍攝對象)的常態(tài)下拍的,他的情緒有種內(nèi)在的不確定性,甚至有一點超現(xiàn)實的維度,是平常不會看到的他的那一面。像《周公子》周迅這張不可能再重復了,《桂綸鎂》這種可能走得更遠,真是獨一無二的。
我是真實的瘋狂信仰者。比如《靈在》這張照片,荒野里,一只狗望著一個廢棄的舊沙發(fā)。畫面看起來有點超現(xiàn)實,但是它又是真實的。它不是那么簡單的一只狗跟一個舊沙發(fā),狗跟沙發(fā)會引起我們想到很深沉的人的存在的關系,比如沙發(fā)是不是小狗的主人用過的,小狗是不是看到它的主人正坐在沙發(fā)上,沙發(fā)代表著什么,狗是什么身份,等等,照片會讓人產(chǎn)生很多聯(lián)想,瞬間它就超脫了眼前的兩個事物,亦真亦幻。你看《冥?!愤@一張,好像有一個古怪的動物漂浮在海面上,后面還有船。但其實它是一個廢棄的碼頭,只是在我的照片里面把它拍成了一個海怪。所以可以這樣說,拍攝的時候,我賦予了這個地方另外一個想象力,另外一種質(zhì)感。
中國藝術報:這確實需要很強的想象力。書中第一部分《美人篇》展示了很多人像,提到要拍攝出內(nèi)在靈魂的樣子。像您剛剛提到的《周公子》《桂綸鎂》,拍出了和大眾認知中不太一樣的兩位女演員。為什么會拍這種偶然性的帶有陌生感的瞬間?
葉錦添:其實也不是偶然性的,拍之前我會和她們溝通?!叭~錦添+桂綸鎂”,你說我可以做出什么東西來?我也可以拍一張很漂亮的照片,也可以拍一張很特別的照片,但我就想拍一張可能大家都沒有想到過的。
那時候我已經(jīng)拍過一些不太常態(tài)的照片,拍桂綸鎂這次是為雜志拍的,我們拍到她淚流滿面。她很美,我就把她的頭發(fā)弄得很卷,設計了爆炸頭,穿一個古裝,效果就有一點不太常態(tài)。后來讓她做各種動作,她很放松。我就說,哎,你可不可以哭呀,她就突然間哭了起來,我覺得這樣更美,就一直拍。有一張閃光燈打過來,剛好做成這樣眼睛半睜半閉的效果。那次拍出來很多照片真的很美,但那種美可能還是一個常規(guī)范圍內(nèi)的,沒有看到她的精神性。而這張不太講究她是什么樣子,眼睛半開半閉,手把嘴捂住,透露的訊息量就會很大。大家都知道她是很美的,所以不用拍太多,她還沒有拍過這種不那么美的,當然她也很接受。
比如《周公子》,這個就很“周迅”,你想想她就是這樣的,精靈古怪的,當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熟了。我跟她合作很多次,對她比較熟了。其實這種是拍攝對象本身很有趣,如果是木頭人,你跟她再熟也沒用。人跟人的精神世界是有參差的,尤其是攝影師跟被拍者,有時候連續(xù)拍十年都很有趣,因為她一直都有東西、有不同的感覺提供給你,她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這樣的。
中國藝術報:《櫥窗》篇展示了即興捕捉的城市街頭風景,提到櫥窗更像一個靈魂展示自我的地方。為什么喜歡拍櫥窗?
葉錦添:其實櫥窗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櫥窗,它是通過一個框去看世界。櫥窗的意思是裝,把一個東西裝到一個地方里面去,像一個印章。比如《巴黎女人》,這張給我的印象最深,為什么呢?畫面里是一個物理上的櫥窗,它是一個藥房,卻放著一個模特,我覺得很奇怪,就把藥店的那部分裁掉了,拍攝了模特和街道之間的關系。
櫥窗有些是精心設計的,很漂亮,像第五大道那種,但是有些櫥窗是一些雜亂的垃圾堆,店里沒有營業(yè),或者還在營業(yè)但是亂擺,很多店都是這樣。我拍了很多照片帶有這種零落感,這種零落感我覺得很真實,代表了那個主人已經(jīng)不太計較要怎么弄。以前或許弄一個背景,把櫥窗打扮得很漂亮,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不計較了,松散了,松散的時候我反而看到他正常的狀態(tài)。就像我剛才講的,你(拍攝對象)對著我笑,什么都是完美的,拍出來不完美的地方我再幫你修圖,這不是我喜歡的,我更喜歡真。
中國藝術報:《眾生》篇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您拍明星,也拍普通民眾,切入人間真相,比如孟加拉國貧民窟的小孩、修船廠的童工、香港馬路邊上的女工等,這些照片非常真實,同時又有畫外之音。這些現(xiàn)實主義攝影或者說紀實攝影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葉錦添:真實的是比較接近攝影本義的,攝影的功能是記錄當時的感覺。你看《門前鐘聲》《站在角落的男人》這些照片,我覺得比紀實攝影已經(jīng)又深了很多,它有情緒,有對世界的包容力,有人文情懷,有文學感在里面,幾乎可以就此寫一篇文章談孟加拉女人跟男人的關系。我覺得“眾生”更接近我的攝影理念,希望更多地呈現(xiàn)人性。
在攝影高速發(fā)展時期,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那段時間,攝影到達了一個高峰,因為看到的東西非常震撼,非常血淋淋的,那一瞬間你會感受到很大的沖擊力。所以攝影見證了一些真正發(fā)生在地球其他地方的事情,發(fā)揮了最大的影響力,現(xiàn)在可能已經(jīng)沒有辦法跟那個時候比了?,F(xiàn)在看視頻,比如房子倒下來,可能已經(jīng)沒有特別的感覺,因為電影等很多其他東西會影響你,導致對真實越來越?jīng)]有感覺。而且現(xiàn)在也缺少那樣勇敢的記錄者。面對現(xiàn)實世界,如果要篤定地用鏡頭去記錄,是需要一些英雄主義情結的,攝影師必須沖在最前面。
中國藝術報:您剛說您會拍一些雜亂破敗的街頭,喜歡零落感,這更突出地體現(xiàn)在書中《異境》部分,很多作品主角是廢棄之物,比如荒廢的碼頭、即將死亡的大魚、蘇州名園的破敗角落、古寺被熏黑的紅墻等等,充滿荒敗頹廢的奇特氣息.您為什么特別注意去發(fā)現(xiàn)這些常人不會看到的地方,不被關注的角落是否存在著另一個更真實的世界?
葉錦添:這些是攝影應該做的事情,攝影不應該跟著大眾去拍一些人人每天都在看的東西。人家看到你拍的真的東西會有所感受,如果看到你拍的說我羨慕你,你那么漂亮,臉上連一點塵埃都沒有,攝影給世界一個這樣的東西,這有什么意義?比如《殘色》這張,拍的這株甘藍雖然很漂亮,也很殘敗,可以看出它有經(jīng)歷、有時間。我在拍攝時,常常會看到不同維度的世界,其實很多人都會看到,只不過他講不出是什么,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靈媒介”,攝影其實是拍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驚詫瞬間。
攝影是一場現(xiàn)實與真相之間的時間旅行
中國藝術報:時間和空間一直是您關注的焦點,之前您談到在您的觀念里時空不是線性的,而是點狀結構的,真正的世界就好像天上萬千顆星星同時存在。談一談您怎么看待攝影作品中的時間和空間關系。
葉錦添:攝影的時間跟空間一般來講就是一個具體的點,即時間是幾點、在哪里拍的這個照片。很多照片可能沒有名字,但一定要有這個信息。但在我的理論里,時間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復雜的網(wǎng)絡,時間是究竟在發(fā)生什么事情。這句話不是說物理上發(fā)生什么事情,重要的是精神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是整個世界是如何變化形成現(xiàn)在的樣子的。我的時間是運動性的,是有內(nèi)容的,是多維的、無孔不入的。攝影不只是記錄物理時間的部分,更是通過人類的心理時間完成的,它記錄的不只是片刻的時間,更記錄時間的深度,由此攝影變成了一條穿透時間的通道,猶如一場現(xiàn)實與真相之間的時間旅行。
空間又分空間與無空間,無空間就是一個在心里面的空間。像我拍的那些照片,明明是一個廢墟,為什么把它拍成了一個海岸?因為我心里面感覺到這是海岸,我把我心里想的拍出來,照片里就會提供這樣的影像。很多攝影師都有屬于他個人的作品,其實都有他的“臉”疊印在照片中,你沒辦法講清楚,他就是會在那一刻那一角度去拍,那就是他的特色。比如森山大道的作品,一看那就應該是他的照片,你會從中看到他的“臉”。
中國藝術報:我想找一幅照片請您來解讀其中的時間和空間,比如這幅《垃圾廣場》,拍攝于孟加拉國,人們的生活被垃圾包圍,照片里一大片垃圾,人群在上方三分之一處并不完整。
葉錦添:這張照片里空間的意味很多,就是人究竟為什么會活在這樣一個空間,而且很多小孩子也這樣生活。在我看來,攝影非常需要直接表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的內(nèi)容,讓更多人知道當下真實世界正在發(fā)生什么,去思考更多深刻的問題?,F(xiàn)在每天廣告都講理想世界,究竟理想世界在哪里?如果看到這張照片,就會明白世界其實是多種多樣的,有很理想的,也有很不理想的。小孩子跟垃圾場不應該出現(xiàn)在一起。時間和空間本身是有一種力量的,這種敘述性的照片,我用了很多藝術的構思、美術的品位去確定這幅照片的構圖,比如這片垃圾場的上方是一些很爛的房子,我就不拍它了,我只拍到人群這兒,從照片里你只看到人和無盡的垃圾。照片的時空很清楚,但它其實不只是孟加拉的,而可能是很多地方的,它影射的不只是單一的某一個地方、某一個時間,它影射整個人類的狀況。它的價值就在于提醒了我們在很美好的地方之外還有很多殘酷之處。
中國藝術報:您在書中說您的攝影受黛安·阿勃絲、森田大道等影響多一些,更多以自我為中心去觀看世界,看似客觀真實的攝影作品內(nèi)涵卻各種意識流暗流涌動。談一談這些藝術家對您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
葉錦添:森山大道對攝影的態(tài)度應該很多攝影家都有,他表現(xiàn)得比較純粹。每個攝影家都不滿足于自己的世界,他看到一個東西很想擁有,所以他才拍。所以森田大道形容自己是一只獵犬,一大早要去找吃的東西。找吃的其實是形容攝影師在找滿足感,比如假設說他沒有女朋友,看到海報上的女孩很漂亮,他就投入感情去拍那張海報,你可以看到有一種情感在照片里面。比如說在破爛的街頭,有一灘水,他會拍那灘水,有人喝醉酒在街上走,他也會拍那個人,他會把自己的那種失落感投射到每個拍攝對象中去。那么他拍的這些照片為什么會成功?因為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會有不開心、不滿足的時候,你看照片時很容易投入,從中得到滿足,你會看到他和你一起處在這個狀態(tài)里,當你感受到這張照片的力量,就會覺得自己還沒有那么差。你看我的照片,會看到我也很“餓”,每個人“餓”的東西不同,你會慢慢看到我的照片里有一些感官性很強烈而且是精神性的東西。
中國藝術報:您一直倡導新東方主義,重新以東方人的角度去觀看世界,產(chǎn)生不一樣的文化價值。這在影視和舞臺藝術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攝影中怎么更好地突出新東方主義理念?
葉錦添:剛剛我講攝影的時間和空間其實還是屬于我認為的東方看時間的方法。在西方,會很辛苦搞一個時鐘出來,確定一個標準,用一秒一秒或五厘米五厘米這樣確切的數(shù)字去丈量世界。在中國不是這樣,講的是整個空間,我們不像西方一定要用物理上站得住腳的標準去描述一個東西,而是形而上地去看待它。形而上有什么不同呢?它會抵消很多物理上的限制,不會去講某個具體的事物。中國藝術也因此不同,比如很多山水畫畫的是心中的山,而不會把西方物理上的那座山畫出來。攝影也是這樣,西方是講求聚焦的,要把焦點拍得很清楚,你看我的照片很多都避開了焦點,我會把鏡頭慢慢拉開,畫面里就會看到其他東西。這在我的很多電影作品里也有體現(xiàn),本身是一種形而上的處理方法。
中國藝術報:AI對攝影、電影等都帶來了挑戰(zhàn),您覺得攝影未來將如何發(fā)展,會受挫或者開拓出哪些新的空間?
葉錦添:我的攝影AI就沒法做,AI只能做約定俗成的那個,因為它沒有具體的人的資料。它做出來的高興,就像廣告里那種高興,不開心就是廣告里那種不開心,它沒辦法找到“這個人”的不開心,它沒有真實性的資料,它只有真實性發(fā)生之后的資料。而且它運用的是類比化,輸入關鍵詞引發(fā)的就是這種圖像,變成一個檔案,而不是一個人本身生發(fā)出來的東西。
再比如AI可以做一張把阿拉伯城堡放在紐約的照片,一開始我們會覺得很神奇,但那種神奇感很快會消失。就好像我們看到鏡頭里發(fā)生災難,整個樓都垮了,但我們沒什么感覺,因為那只是影像。但當你面前真的有一個柱子掉下來打到你,我估計你才會有感覺。我講這個的意思就是我提倡一種真正人類感官的開發(fā),而不是約定俗成的那種。我的藝術求真,其實也是想把約定俗成的那個東西打破。
世界上各種事物都有“眼睛”,它會給你眼神的回應
中國藝術報:這本書為什么取名《凝望》,“凝望”有哪些特別的內(nèi)涵?
葉錦添:第一個原因是我的好多照片都講到眼神,你能從中看到很多“眼睛”也在看著你。另外一個是因為我自己對攝影的看法,每個攝影師都是有凝望的,都是用神在他看見的東西上,他是有選擇的,有感應他才拍,他的拍攝對象也會回應他。世界上各種事物都有“眼睛”,攝影師看這個世界,它們也在看著攝影師,看著我們。當你拍攝時,中間會有一個世界萬物接受你的訴求的過程,“我現(xiàn)在要拍攝你了,可不可以”,“好”,它有個方法卡住你的相機,比如忽然間有只狗經(jīng)過,停下讓你拍照,它給你拍了,就是它給你的回應。攝影不是個人的行為,攝影是一個交接的行為,講得不好聽叫交媾,這不是你單方向的,你的拍攝對象會有眼神的回應。比如《蟲鳴》這張很明顯,看這張照片,你會感覺聽到有蟲在叫,它是有聲音的照片,有好多個眼睛跟你回應。這張《消失的佛像》,你會覺得有一個東西在看著你,你也看著它。所以凝望的涵義也很深,它是攝影師跟照片的關系,跟對象的關系。照片之所以變得有價值,是攝影師跟世界做了一次通靈,忽然間溝通了一下,才創(chuàng)作出來的。而其他人是看不見這個影像的,怎么拍都拍不到的,因為它沒有給他Pass(通行證)。
中國藝術報:拍攝時您跟世界之間彼此回應,當時會想到什么?
葉錦添:沒有,全都是直覺的,到某個點那就沒法想,想那就拍不出來了。就像煮飯一樣,你看那些好的廚師,也不知道是怎么煮的豆芽的熟度剛剛好,他是怎么做出決定的,一定是那個豆芽給了他機會,豆芽回應了他。這種默契就是他們真正的藝術的技巧。有一些作品很生硬,就是因為他沒有處理好和拍攝對象之間的關系。
中國藝術報:您可以再挑一張您特別滿意的照片從“凝望”角度做一下解讀嗎?
葉錦添:這張我也蠻喜歡的。我當時在西班牙山頂喝咖啡,等一個人帶我去其他地方。就在我前面的那條街上,發(fā)現(xiàn)這只狗就這樣躺著,很長時間一動都不動。我看到它的眼睛是睜開的,好像沒有呼吸,我懷疑它是不是死了。它就在馬路中心,我擔心等一下有車過來會軋到,就過去看一下,于是看到它的臉,你根本不知道它是在冥想,還是在做什么。所以我就拍它,拍了好幾張它也不動。它很奇怪,但我想它沒有死,后來我們就沒有理它了,再后來它就不見了。我把這張照片取名為《冥視》,它似乎處于生與死之間,似看非看的眼睛讓人產(chǎn)生很多想象。我覺得整個世界在暗示我們某些東西,可能用一個雕塑來暗示,也可能讓一只狗忽然停在那里,當我們看到它的時候接收了暗示,就會覺得這個東西應該拍下來。那一瞬間是擦肩而過的,而攝影能把它留存下來,定格在鏡頭里,記錄永恒。
中國藝術報:像您剛剛比喻,食材跟廚師之間互相呼應做成了一道美味,美味的最終意義還是要顧客、食客去把它吃掉,品嘗這個美味。您對您的攝影作品的觀眾有哪些期待呢?
葉錦添:因為審美各有不同的緣故,你不能以大眾的說法來決定自己的作品好不好,他們可能不知道你要表達什么,即便是相同藝術品位的人看,你都不能全部聽他的,因為他跟你是不一樣的,他的世界跟你的也不一樣。所以做藝術很難靠別人去確定自己作品的好壞,你要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藝術是很微妙的,你要非常強大,非常優(yōu)越,非??煊址浅B?,要熬得住。
我想用攝影來跟觀眾進行一些交流,嘗試能一點一點聊進去。因為電影更復雜,牽扯到很多外在的影響,而攝影比較簡單,就是我跟相機而已,談到最后我可以把所有的原理講清楚。我也希望觀眾可以去放開一點去看這本攝影集,對我的作品能多接受一點、多明白一點,我覺得如果讀者看得懂的話,對他們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