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怎樣推薦書
現(xiàn)如今,有不少人都在呼吁大家多讀書、讀好書,這是對的。可也有不少“好為人師”者,喜歡指導別人讀什么書,類似的情況在教育領域尤甚。這種做法說不上錯誤,只是有時候太過,帶著“包辦”的意味。其實在“好為人師”的群體里,大有不會讀書甚至不讀書的人,他們自己都沒把書讀明白過。
最近,我重溫了葉圣陶先生對讀書的一些看法。盡管這些看法形成于上世紀四十年代,但我認為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尤其是針對“應該讀什么書”這個問題,他有著深刻而清醒的認知。好像那時候的學生也無暇看書,快要放寒假了,他便提出建議,請學生“有頭有尾閱讀幾本書”。
如果將此事放到現(xiàn)在,肯定有人要開一個書目,先細致分類——文學、哲學、歷史、地理、政治、科學、藝術等,無一遺漏;再按比例進行分配——這個學科讀幾本,那個學科讀幾本,兼顧方方面面,似乎在平衡關系。這真的有用嗎?
讀什么書?專家學者確實應該提出一些建議,但當專家學者的看法有問題,不就成了反作用?葉圣陶的態(tài)度很明確,他說:“我們以為舉出一些具體的書來回答,是不很妥當?shù)摹!彼麨槭裁催@么說?理由有三:“這中間或許會摻雜著我們的偏見;不一定適合讀者諸君的口味;舉出的書,讀者諸君未必就弄得到手。”
那么,葉圣陶提的是什么建議?他只講了幾個方向,供選書時參考,也就是說這幾類書可以選讀,并無具體的篇目——
“關于各科的參考書是可以選讀的”。葉圣陶的話很實在,教材只是大綱,若想進一步學習,就要依靠拓展性的閱讀。學生的閱讀,包括教師的閱讀,首先應該圍繞教科書,畢竟學業(yè)是相當重要的。
“關于當前種種問題的書是可以選讀的”。只有讀與當下的時代、社會產(chǎn)生交集的書,課堂上所學的原理、方法才能真正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具體問題。那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時期,葉圣陶建議學生可以讀一點談歷史、談地理的書,包括本國史與外國史、本國地理與外國地理,只有這樣,“青年才能夠認識時代;認識了時代,自身才能夠參加進去,擔負推動時代的任務”。
“關于修養(yǎng)的書是可以選讀的”。用現(xiàn)在的話翻譯一下,就是讀那些能夠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書。葉圣陶以《論語》為例,他說讀《論語》“好比與修養(yǎng)很有功夫的孔子面對面,聽他談一些修養(yǎng)方面的話”,能受用一生。緊接著,他展開談修養(yǎng):“所謂修養(yǎng),其目的無非要明了自己與人群的關系,要應用合理的態(tài)度和行為來處理一切?!?/p>
“關于文學的書是可以選讀的”。葉圣陶將文學書單列,足見文學書能認識人生、感知人生。但他又指出:“同樣是詩,有優(yōu)劣的分別;同樣是小說,也大有好壞。”所以要選上品來讀。他還強調(diào)學理工科的人也要讀文學書,因為這是“接觸人生”。
葉圣陶是社會公認的教育家,前些年就有不少人提出“要像葉圣陶那樣做老師”。對葉圣陶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揚,不能僅僅掛在嘴上,要多讀讀葉圣陶的書,看他說了什么?針對教育的種種問題,他有什么解決的方法?了解了他的想法和觀點,還不夠,這只是“知”,一定要付諸行動——“行”與“知”相結合。
如何讀書,讀什么書,這是時下教育面臨的大問題;從指導讀書這件事上,是能看出一個人的境界的。有些指定書目的人,本質(zhì)上還是不想放棄“控制欲”;教育的控制欲,常常以自己的意志、意愿、興趣、愛好為標準,總是強加于人。更有機構和組織以營銷為目的指定書目,不是推銷書就是推銷思想,這樣的書,不讀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