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名號的由來
黃帝名軒轅,又稱為有熊。黃帝、軒轅、有熊的名號是如何來的呢?黃帝名號的由來涉及黃帝究竟是人還是神的問題。這里我們先從“黃帝”一名說起?!妒酚洝の宓郾炯o(jì)》說黃帝“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論衡·驗符篇》說:“黃為土色,位在中央,故軒轅德優(yōu),以黃為號?!边@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土德”來解釋黃帝名號的來源。中國古代五行最盛行的時期是戰(zhàn)國,從戰(zhàn)國到秦漢,“五德始終說”政治哲學(xué)影響深遠,司馬遷和王充用土德來解釋黃帝名號的由來,是不難理解的。但黃帝及其所在的時代遠在遠古,此時還沒有五行的說法,所以黃帝因土德之瑞得名不足為據(jù)。
在先秦文獻中“黃”與“皇”可通用。例如,《莊子·齊物論》“是皇帝之所聽熒也”,(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莊子音義》(以下簡稱《經(jīng)典釋文》):“皇帝,本又作黃帝?!庇帧肚f子·至樂篇》曰:“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皇帝之道,……”《經(jīng)典釋文》:“皇帝,謂三皇五帝也,司馬本作黃帝?!薄秴问洗呵铩べF公》:“丑不若黃帝?!碑呫湫T唬骸包S帝,劉本(明劉如寵本)作皇帝,黃、皇古通用?!薄兑讉鳌は缔o》:“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薄讹L(fēng)俗通義·音聲篇》作“皇帝”。可見黃帝與皇帝通用的例子甚多。而在《尚書·呂刑》中“黃帝”乃皇天上帝,如《呂刑》說:“蚩尤惟始作亂……皇帝清問下民……”又曰:“上帝監(jiān)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乃命重黎絕地天通?!币罁?jù)這些文獻中黃帝與皇帝通用的例子,當(dāng)年古史辨派主張黃帝是神而不是人。在“黃帝”與“皇帝”相通用的例子中,也有“皇帝”寫作“皇天”的例子。如西周青銅器銘文《師訇簋》有“肆皇帝亡斁”語句,《毛公鼎》有“肆皇天亡斁”語句,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中指出二者“語例全同,知古言皇帝即皇天”。但也有許多先秦文獻說黃帝是人,例如《國語·晉語》說:“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p>
從文獻來看,黃帝既是神又是人。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這是因為從遠古開始,人名、族名、圖騰名、神名就可以同一。就神名而言,黃帝之所以與皇天上帝之皇帝相同,緣于“天”是黃帝族最重要的圖騰。我們知道黃帝姬姓,而在周代的青銅器銘文中以“天”為族徽者也是姬姓。鄒衡先生在《論先周文化》中說他曾找到有這樣族徽的銅器50余件,其中《天姬自作壺》“可以證明天族是姬姓”(鄒衡:《夏商周考古學(xué)論文集》,科學(xué)出版社2001年,第311頁)。所以,“黃帝”即“皇天上帝”亦即“天帝”,它來源于以天為圖騰。
“軒轅”一名也來自圖騰名。郭沫若曾依據(jù)《國語·周語》“我姬氏出自天黿”,指出銅器銘文中的族徽銘文(圖一:A)可釋為“天黿”,就是軒轅黃帝之軒轅(郭沫若:《殷彝中圖形文字之一解》,《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卷1,《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4卷,科學(xué)出版社2002年,第7頁)。后來,于省吾把它釋為“天黽”,黽是青蛙,黿是龜鱉(于省吾:《釋黽、黿》,《古文字研究》第七輯,中華書局2005年,第2-3頁)?,F(xiàn)在學(xué)者們多遵從于先生釋讀為“天黽”。我認(rèn)為,就字形而論,應(yīng)釋為“天黽”,但“天黽”之“黽”與“天黿”之“黿”在讀音上可通假?!包w”(發(fā)音即“澠池”之“澠”)字古音可歸入元部韻,與“黿”字古音為元部韻相同,疊韻可通假,因而“天黽”與“天黿”乃一聲之轉(zhuǎn)。因為發(fā)音上的通假,周人把“天黽”寫作“天黿”,后來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又寫作“軒轅”,都是通假的緣故。這樣,天黽族徽即軒轅黃帝之軒轅。這個族徽可與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彩陶上的蛙形紋樣(圖二)相聯(lián)系,是黃帝族在仰韶時代的圖騰藝術(shù)表現(xiàn)。
圖一:天黽與天獸族徽(A天黽,1-6天獸) 作者提供
圖二: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中的蛙紋(①河南陜縣廟底溝遺址出土 ②甘肅師趙村遺址出土) 作者提供
黃帝又號稱有熊氏,有熊一名也來自黃帝族的圖騰名?;矢χk《帝王世紀(jì)》說:“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币苍S有人認(rèn)為《帝王世紀(jì)》是西晉時期的書,不足為據(jù)。但是《史記·五帝本紀(jì)》和《大戴禮記·五帝德》記載黃帝與炎帝在阪泉之野作戰(zhàn)時,曾用了以獸為名的六支不同圖騰的軍隊:熊、羆、貔、貅、豹、虎。這六支以圖騰為名號的軍隊以熊為首領(lǐng),“有熊”是這些圖騰的概括或代表,所以《帝王世紀(jì)》說“黃帝有熊氏”是有依據(jù)的。此外,《莊子·徐無鬼》說:“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具茨山就在今河南新鄭市區(qū)西南15公里。由此也可證黃帝族后來來到了中原腹地。有熊氏也可以在青銅器上找到其族徽銘文。鄒衡提出“天獸”族徽(圖一:1-6),即在“天”字圖形之下鑄有各種獸類圖形的銘文,他聯(lián)系《史記·五帝本紀(jì)》和《大戴禮記·五帝德》記載黃帝率領(lǐng)以熊圖騰為首的六支軍隊與炎帝作戰(zhàn)的史實,認(rèn)為這些天獸類族徽是與黃帝有聯(lián)系的(鄒衡:《夏商周考古學(xué)論文集》,科學(xué)出版社2001年,第313頁),即青銅器銘文中的天獸類族徽是由黃帝族中以獸為圖騰轉(zhuǎn)化而來的。
黃帝號稱軒轅氏,又稱有熊氏;既以天為圖騰,也以青蛙(天黽)和熊羆貔虎等(天獸)為圖騰。究其原因,是因為“黃帝”也代表一個族團。如《國語·晉語》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祺、己、滕、箴、任、茍、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陽與蒼林同于黃帝,故皆為姬姓?!倍遄凇⑹诊@然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氏族,而屬于一個部族。在這個部族中,有的首領(lǐng)以天為圖騰,有的首領(lǐng)以天黽(青蛙)為圖騰,有的首領(lǐng)以天獸(有熊等)為圖騰。圖騰(Totem),意為“我的血親”,表示其個人和本族由何而來,并轉(zhuǎn)而成為其名號或標(biāo)志,是人類學(xué)中許多土著民族較為廣泛的一種現(xiàn)象。我曾提出氏族圖騰是由氏族酋長的個人圖騰轉(zhuǎn)化而來的,這些圖騰還可以進而轉(zhuǎn)化為部族宗神,黃帝族與周人乃一個族系,其依據(jù):一是黃帝與周人同為姬姓,即同一個姓族;一是《國語·周語》有“我姬氏出自天黿”的說法,此“天黿”即“天黽”亦即“軒轅”,三者都包含有“天”圖騰在內(nèi),而周王稱天子,即天的兒子,其淵源也是來自以“天”為圖騰,所以西周以天為至上神,也是由此而來的。這也進一步證明了遠古時代的人名、族名、圖騰名、宗神名可以同一。
總括上述,關(guān)于黃帝名號,從文獻看,有“黃帝”“軒轅”“有熊”;從族徽的視角看,有“天”“天黽”“天獸”等。在“天”“天黽”“天獸”之中,“天”是共同的;在“黃帝”“軒轅”“有熊”之中,“黃帝”是共同的。從這兩個方面的共同性出發(fā),我認(rèn)為,對于黃帝族而言,“天”是總名,“天黽”和“天獸”可以包括在“天”之下,這與春秋戰(zhàn)國以來“黃帝”是總名,“軒轅氏”和“有熊氏”是其別名一樣。與此相關(guān)聯(lián),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華夏民族融合加深的情況下,“黃帝”一名既可與“皇天”“皇天上帝”“天帝”相通,亦為華夏文明的人文初祖,還成為春秋戰(zhàn)國華夏民族的共同標(biāo)識。上述認(rèn)識是把各方面的材料和現(xiàn)象融會貫通的結(jié)果,黃帝名號的由來及其意義也就清晰起來了。
(作者:王震中,為中國社科院學(xué)部委員、河南大學(xué)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