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里的“茅盾研究”
閱讀茅盾書信,會發(fā)現其中一些比較特殊的往來文字。茅盾的書信量龐大,這些“特殊文字”雖為數甚微,但因其涉及茅盾研究中的“學術問題”,且話題嚴謹而帶敏感,刮摩中又顯出幾分趣味。
茅盾研究很早就開始了,如果以見諸報刊的評論文字算起,則1927年9月茅盾發(fā)表《幻滅》之后就有了。在我的書柜里就存放在著一本莊鐘慶先生匯編的《茅盾研究論集》,里面收入了自1928年至1949年的茅盾研究文章及未錄篇目,合計約40萬字,內容浩繁,但多是單一作品分析介紹,系統化研究明顯不足。
新中國成立后,茅盾研究開始受到重視,出版了一些研究專著。1958年和1959年,邵伯周的《茅盾的文學道路》與葉子銘的《論茅盾四十年的文學道路》付梓成書;1964年和1965年,孫中田的《論茅盾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與莊鐘慶的《茅盾的創(chuàng)作歷程》先后完稿。四本代表性專著既是“作品論”,也是“作家論”。
葉子銘的《論茅盾四十年的文學道路》(簡稱《論茅盾》)是若干專著中唯一經過茅盾仔細審閱的一部。從1956年到1961年,再從1977年到1979年,葉子銘給茅盾寫了總共24封信(現在這些信件大部分存放于上海市檔案館),全部得到茅盾的一一回復。信件內容涉及的多是“茅盾研究”中的疑點、難點問題。
比如,茅盾曾在《〈子夜〉是怎樣寫成的》一文里說過,《子夜》的醞釀、構思同當時正在進行的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zhàn)有密切的關系。但關于這場論戰(zhàn)的資料未曾收過集子,不易查找。為此,葉子銘向茅盾請教,而就在茅盾給葉子銘回信的幾天之后,1977年10月9日,茅盾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的《子夜》寫了《再來補充幾句》一文,比較集中介紹了“論戰(zhàn)”的基本情況。從行文格式看,介紹“論戰(zhàn)”的文字顯然是受到葉子銘的“提示”臨時加上去的,因為在茅盾已經擬好的“補充幾句”最后又來了“還可以說幾 句”的“補充”。茅盾的回答既是給葉子銘的,也是給關心此類問題的學術界的。1978年,茅盾還向葉子銘透露《林家鋪子》原名為《倒閉》的內幕,他說寫完這篇小說,隨手起了個《倒閉》投給《申報月刊》,主編俞頌華認為“倒閉”一詞不吉利,故改名《林家鋪子》。
翟同泰,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學者,同時也是一位茅盾研究專家。20世紀60年代初,他與茅盾也有比較頻繁的書信聯系。他說,“那時我正在學習他的著作,遇到一些問題不能解決,就想寫信直接向他請教。”從1961年到1964年,茅盾給他的回信足有10封之多。
翟同泰曾聽說“文學研究會”最早是由瞿秋白與鄭振鐸一同發(fā)起的,但當“文學研究會”開會成立時,瞿秋白去了莫斯科,沒有參加成立會,也沒有列入發(fā)起人的名單,直到1923年,瞿秋白的名字才出現在《文學研究會會員錄》中第45號,他向茅盾咨詢“這些情況對不對”,茅盾回信予以確認,并解釋,“瞿秋白出國時,中國共產黨尚未正式成立……他是在蘇聯先參加聯共的。”這里面有一個重要信息,即“文學研究會”的醞釀成立,最早是與瞿秋白有關系的,十二個發(fā)起人名單中他就是背后“首倡者”,功不可沒。
在與茅盾通信的學者當中,廈門大學的莊鐘慶也是較早與茅盾有過文字往來的一位,雖然信件不多,但提出的問題卻有代表性。例如,當時有傳言,說茅盾寫《子夜》有擬用舊小說筆法的念頭,因為茅盾早期的小說如《蝕》(尤其里面的《動搖》),雖然形式上是“新格式”,但有“舊小說的風味”(錢杏邨語)。1961年莊鐘慶就此向茅盾咨詢,得到的回答是:“容或有之。不過后來并未貫徹,但在當時的小說中,《子夜》的文字還是歐化味道最少的?!边@里茅盾還是想說明《子夜》是“中國式”新文學的嘗試,而學術界則一般認為這種“嘗試”已經相當成熟。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與茅盾書信往來涉及《子夜》話題的也非常多。當時還有一種傳言,說《子夜》創(chuàng)作是受了左拉《金錢》的影響,瞿秋白是最早持此看法的學者,1963年當時還是山東大學在讀研究生的曾廣燦寫信向茅盾請教,茅盾回復說,“瞿秋白當年稱《子夜》為受了左拉《金錢》的影響云云,我亦茫然不解其所指。在寫《子夜》之前的十年,我曾閱讀左拉之作品及其文學理論,并贊同自然主義之主張,但彼時中國文壇實未嘗有人能把自然主義、現實主義之界限劃分清楚……1927年我寫《幻滅》,自然主義之影響,或尚存留于我腦海,但寫《子夜》時確已有意識地向革命現實主義邁進,有意識地與自然主義決絕。”這里,茅盾明確表示了否認。晚年茅盾寫回憶錄,又說,“我雖然喜歡左拉,卻沒有讀完他的《盧貢·馬卡爾家族》全部二十卷,那時我只讀過五、六卷,其中沒有《金錢》?!?/p>
《茅盾的文學道路》作者邵伯周與茅盾聯系不多,僅有的一次通信談論的話題是茅盾“最早的文學論文”而非《子夜》,但他對《子夜》與《金錢》的關系有自己的看法。他在一篇文章中認為:“盡管茅盾曾經提倡過左拉的自然主義,但《子夜》這部小說并沒有受《金錢》的影響,作家自己的表白是可信的。兩部小說中的某些類似之處,是由社會生活本身有著類似之處和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某些共同規(guī)律造成的。兩部小說都可說是現實主義的佳作,但它們的成就是不同的。在思想傾向上,一屬批判現實主義范疇,一屬革命現實主義范疇,它們的藝術成就和藝術風格也有顯著不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