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人物志 一溪水碧襯文光 ——記清溪村97歲老人周萼梅
周萼梅
“十里古村存雅韻,幾家時彥續(xù)吟緣。”清溪村與文學結緣的歷史,由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堂弟、97歲的耄耋老人周萼梅向我們緩緩道來,格外令人動容。
出生于20世紀20年代中期的周萼梅,目睹了父輩在這片土地上抗戰(zhàn)的崢嶸歲月,也親身參與了新中國成立后如火如荼的家鄉(xiāng)建設,用自己的雙手“把家鄉(xiāng)打扮成一座美麗的花園”。遠去的歲月里,他念念不忘的,是自己或經手創(chuàng)辦、或親身參與的10多個文學社團。在他眼里,那是清溪文脈的存續(xù),是后輩不忘先賢祖訓的記憶,更是一座山鄉(xiāng)的精神傳承。
清溪村有著深厚的文學根脈。“那個年代,一個村莊里有3個詩社,這是很罕見的?!边@3個詩社中,最著名的就是清末民初周立波父親周仙梯牽頭成立的清溪詩社,地址就在當時周仙梯的家中,也就是今天的周立波故居。詩社成員不僅有本村的秀才、舉人等鄉(xiāng)賢,還有濟世救人的老中醫(yī)?!?944年10月22日,日本人在清溪村肆意妄為,我父親也被他們用刺刀殘忍殺害。清溪詩社在大火中化為灰燼?!敝v起這段歷史,周萼梅眼含熱淚。
清溪詩社的作品和記錄都在抗戰(zhàn)年代被損毀了,關于詩社的吟詩交游,只留存在后人的記憶里。2008年,為了支持立波故居的建設,湖南益陽高新區(qū)提出恢復清溪詩社,由周萼梅聯絡組織原清溪詩社成員的后裔,以及本村的文學愛好者。詩社恢復以后,大家“打快板、寫打油詩、寫詞作曲,有的還寫起了歷史小說”,清溪村重新有了文學的交流平臺和空間,文學也再度把大家聚攏在一起。周萼梅介紹說,從益陽到湖南,甚至大西北,清溪詩社走出去的“詩人”“詞人”,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大地。
泛黃的書冊紙頁、密密麻麻的剪報……周萼梅臥室里的很多資料,記錄著他眼中清溪村的過去與當下。在這些“故紙堆”中,有一本明黃色封面的薄冊子格外顯眼,上面寫著“清溪集”,落款為“益陽清溪詩社編 二零零八年八月”。這就是清溪詩社復社后,成員們重游清溪村和立波故居的創(chuàng)作結集。翻開詩集,其中有對周立波的懷念吟詠,有對清溪村“舊貌換新顏”的欣喜,更有發(fā)自內心對小康生活的謳歌。
“重新成立清溪詩社,也是為了弘揚先輩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同心協力、愛國愛家的傳統美德?!敝茌嗝穭忧榈卣f,清溪村不只是清溪村人的村莊,這里還是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的創(chuàng)作原型地,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親手創(chuàng)造“山鄉(xiāng)巨變”的奮斗成果?!敖夥懦跗?,它是舊社會到新社會實現山鄉(xiāng)巨變的樣板村;進入新時代,它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的示范村。這是清溪村人的榮耀,也是清溪村與文學結緣帶來的巨大收獲?!?/p>
“喜看山鄉(xiāng)日變新,民安物阜暖人心。于斯文化開佳局,紫氣東來福自臨?!币皇住对伹逑濉繁磉_了周萼梅對家鄉(xiāng)發(fā)自內心的自豪與喜愛。如今,清溪村環(huán)境宜人,村容村貌優(yōu)美清新,隨處可見昔日《山鄉(xiāng)巨變》里的勞動場景,果真成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秀美山村,“文學清溪、文旅清溪、文明清溪”的三張名片,為當代中國樹立起“文學村莊”的理想樣態(tài)。
在這片土地上,文脈以日新月異的方式賡續(xù)和流傳。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清溪劇院、農家書屋、清溪講堂、耕讀清溪平臺等成為清溪村重要的文學平臺,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得到豐富的人文滋養(yǎng),也能隨時拿起手中的筆進行創(chuàng)作。有理由期待,未來有更多來自清溪村的文學作品誕生,穿越時空,與前輩周立波交流對話。這一切,正是周立波曾經期待的鄉(xiāng)風和諧、文化昌盛之景,也是周萼梅牢牢記在心中的文化愿景。
周萼梅退休以后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當被問及文學如何滋潤山鄉(xiāng)、書寫山鄉(xiāng),留下澤被后人的不朽經典?他說,那就是要“深知生活是源泉,鋤把肩扛群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