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地方治理之道
南宋將領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收復北方失地,在軍事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同時他又寫得一手好詞,有“詞中之龍”之稱,作為豪放派的代表與蘇軾合稱“蘇辛”,清代文學評論家陳世焜稱贊辛棄疾“真詞壇飛將軍也!”除此之外,辛棄疾還是一位地方治理“能手”,他一生先后在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等地為官,每到一處任職,辛棄疾皆恪盡職守,大力除弊革新,造福一方百姓,理學家朱熹對其地方治理的政績贊不絕口,稱“這便見得他有才”。
臨民以寬,既濟民又利民
1172年,辛棄疾任安徽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知州,這是他首次出任地方行政長官,擔負治理一方的重任。滁州地處宋金邊界,百姓飽受戰(zhàn)亂蹂躪之苦,南宋文人崔敦禮在《代嚴子文滁州奠枕樓記》中記載了當時滁州景象:“周視郛郭,蕩然成墟,其民編茅籍葦,僑寄于瓦礫之場,廬宿不修,行者露蓋,市無雞豚,晨夕之須無得?!泵鎸M目瘡痍、民窮財盡的慘狀,辛棄疾心急如焚,到任后推行了“寬征薄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等一系列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生產(chǎn)的舉措。他寫了一封奏折《謝免上供錢啟》,上疏朝廷請求對滁州以邊境之郡對待,免去歷年所欠朝廷的賦稅,得到了朝廷批準,此舉大大減輕了當?shù)匕傩肇摀?。辛棄疾又為恢復貿(mào)易往來減免商販營業(yè)稅額的十分之七,商販們聞風而動,促進了貿(mào)易往來。為了恢復農(nóng)耕,辛棄疾發(fā)布招撫令,把流落他鄉(xiāng)的百姓召回,鼓勵他們從事耕作;對流亡到滁州的外鄉(xiāng)百姓分給無主荒地耕種,由官府借貸給其中缺少耕畜、農(nóng)具、糧種的人,鼓勵他們安家落戶。同時,辛棄疾組織百姓砍伐木材、燒制磚瓦,在街道兩旁修建了大量商鋪、邸店,為商販提供便利條件,并興建了一處集市“繁雄館”。在一系列濟民又利民舉措的驅(qū)動之下,半年多時間滁州迅速恢復生機,當年夏糧大豐收,百姓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人口逐漸增多。正如《代嚴子文滁州奠枕樓記》一文中所描述的“面城邑之清明,俯閭閻之繁夥,荒陋之氣一洗而空”,一個政通人和的新滁州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1180年,辛棄疾“差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第二次調(diào)任隆興府(今江西省南昌市)。據(jù)《宋史·辛棄疾傳》記載:“時江右大饑,詔任責荒政?!碑敃r江西正遭遇嚴重饑荒,一些商販借此囤糧致糧價飛漲,百姓苦不堪言,有的民眾不惜鋌而走險搶劫糧食,動亂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辛棄疾臨危受命,果斷采取一系列賑災濟民的舉措。一方面嚴禁商販只囤糧不賣糧,“閉糴者配”,對囤積者一律流放;另一方面嚴防哄搶糧食,“強糴者斬”,對搶糧者一律斬首。在辛棄疾得力舉措之下,當?shù)匦蝿葳呌谄椒€(wěn)。隨后,他召集官吏、儒生、商賈、市民等推選出一些能干又可靠的人,把隆興府庫中的官錢、銀器分別借支給這些能人作為本錢,限定他們在一月之內(nèi)從外地購買糧食并運回隆興府銷售,等賣完糧食之后再把之前的借款本金償還給官府,官府不收取利息,于是大批運糧船只接踵而來,隆興府的糧食得到了保障,辛棄疾在一個月內(nèi)迅速接濟了百姓,解決了饑荒。彼時,毗鄰的信州(今江西省上饒市)也處于饑荒之中,信州知州謝源明向辛棄疾緊急求援,當時辛棄疾的幕僚反對救助,但辛棄疾卻說:“均為赤子,皆王民也。”他以賑災濟民的大局為重,立即把十分之三的運糧船發(fā)往信州,解了信州百姓燃眉之急。辛棄疾雷厲風行賑災濟民之舉,得到了宋孝宗褒獎,也成為歷代救災典范。
戡亂弭盜,既治標又治本
1175年,因朝廷茶葉專賣弊政引發(fā)了以湖北茶商賴文政為首領的茶商軍起義,茶商軍起義席卷湖北、江西、湖南、廣東等地,南宋朝廷先后派出多批官軍前往征剿,但幾乎都招致兵敗。這年仲夏,宋孝宗重新起用辛棄疾,任命他為江南西路提點刑獄,令他“節(jié)制諸軍,討捕茶寇”,駐節(jié)于江西贛州。辛棄疾到任之后,檢視之前官軍征剿茶商軍失利的教訓,采取淘汰老弱殘兵、機動靈活作戰(zhàn)、以逸待勞等多種策略,不到3個月時間就平定了動亂,受到宋孝宗嘉獎。此后,他多次被朝廷委以弭盜安民的重任。1177年,辛棄疾“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撫使”,當時湖北境內(nèi)盜賊猖獗、治安混亂,辛棄疾采取治亂用重典的策略,嚴厲懲治盜賊,以至“奸盜屏跡”,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在江西、湖北、湖南任上,辛棄疾多次戡亂弭盜,守護了一方平安,而且他不止于治標之效,還深思這些動亂爆發(fā)的根源。辛棄疾在寫給宋孝宗的奏折《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中深入分析了為什么“比年李金、賴文政、陳子明、陳峒相繼竊發(fā),皆能一呼嘯聚千百,殺掠吏民”,根源就在于“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吏以取乞害之,豪民大姓以兼并害之,而又盜賊以剽殺攘奪害之”,黎民百姓長期遭受州官、縣吏、豪強、盜賊等多重勢力的橫征暴斂、盤剝壓迫,導致無路可走,“不去為盜,將安之乎?”辛棄疾勸誡宋孝宗“民者國之根本”,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對待農(nóng)民起義、盜賊之亂,不能光靠用兵討平,常年用兵造成的后果正如“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損則折”,而是要“深思致盜之由,講求弭盜之術”,深入思考導致盜賊起事的根源,講求平盜之術。在辛棄疾看來,只有澄清吏治,對那些“違棄法度、貪冒亡厭者”等貪贓枉法的官吏,就是要“使諸司各揚其職”,各官署盡職懲辦,真正減輕百姓所受盤剝之苦,才是弭盜安民的根本之策。辛棄疾每到一處為官,竭力做到“馭吏以嚴”,對官吏嚴格管束。1179年,辛棄疾調(diào)任湖南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知州,兼湖南安撫使。在他到任之前,因官府肆意攤派、壓榨百姓,導致湖南地區(qū)發(fā)生多起民亂。辛棄疾到任后,深入思考如何才能使湖南境內(nèi)百姓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chǎn)。為此,辛棄疾著手懲貪治腐,果斷罷免了桂陽軍知事趙善玨等侵占租賦、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采取適當方式抑制了地方豪強勢力,使當?shù)匕傩盏靡园簿訕窐I(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