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往事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很慶幸,因為我的父母親是老師,一個身處交通閉塞的廣靈山城的女孩子,竟可以在書香的陪伴下度過安靜的年少時光。也讓我從此愛上了文字,愛上了書。后來在喧囂的城市居住,也總愿意在圖書館、書店、咖啡店這些靜謐的角落安頓自己。
父親對我的啟蒙比較早,我七歲上學,三年級左右便可以自己閱讀了。雖然有好多字不認識,也大半都讀不懂,但這并不影響我一天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偷偷找書、讀書的興趣和快樂中。
記得當時家里住的是老院子的幾間平房,父親專門收拾出幾個放書的地方。一個是正房的衣箱下層,放的是《李自成》《鏡花緣》《紅樓夢》等名著和歷史類的書;一個是擺放的小書架,架子上有科學家的傳記類的書;還有一個四四方方漂亮的黑色木頭小箱子,蓋子是從上頭可以掀開的,說是奶奶留下的舊物,就放在堆雜物的東廂房門口,推開門便能看到,這里面都是期刊,我至今還記得有《萌芽》和《人民文學》,別的已經記不起來了。
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除了吃飯玩耍,就是在雜物堆中四處獵奇,總是大半個身子趴在小木箱子上面,似懂非懂地翻看著這些薄薄的、大大的書,尤其喜歡上面標著的每個月的日期,這些數(shù)字就像有魔法一樣,一看就是小半天?,F(xiàn)在想來,“萌芽”這兩個字便是我當時小兒女的自然情狀的流露,“文學”的啟蒙之路就這樣啟程了。或許,父親一直站在院子里的某個角落,歡喜地注視著他最愛的二女兒自由成長著。如果生活是一條河,我這只小小的船,是父親用書籍為我打開了遠航的帆。
回顧往事,父親從來不會逼我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只是把書籍放在我能夠觸手可及的地方,潛移默化,為我營造了一個有書香熏染家的氛圍。這樣,一本看似普通的《人民文學》雜志,像一束光,在一個懷揣著文學夢想的孩子心里,慢慢照亮了通往精神世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