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佚文引出與黃梅之緣
2015年,黃梅石陽艷先生來京,示我《黃梅石氏宗譜》所收王陽明序言。初讀之下,半信半疑。不久,中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石佳音教授(原籍黃梅)來京開會,我把此序給他一閱,均未敢輕易論定真?zhèn)?。當時,我也曾大致翻過《王陽明全集》,包括各種增訂本,均未收入此序。家譜一般可信度較低,如果輕易信以為真,或恐貽笑大方,于是就把考證此文之事擱下了。
有幸到王陽明龍場悟道之地,感受了陽明心學起源的神奇魅力,令人心向往之。于是想起了王陽明《黃梅石氏宗譜》序的真?zhèn)我皇聛怼W罱ㄟ^查閱《王陽明全集》《明史》等有關(guān)著作,大致可以論定《〈黃梅石氏宗譜〉序》確系王陽明佚文。此序全文如下:
守仁自奉命行抵粵西以來,日與蓮峰老先生商酌機宜,籌辦剿撫之策。具見瑰奇之抱,俊毅之概,竊謂當代名賢,罕有倫比。惜軍務(wù)倥傯,未遑一探其家世。茲札來委以續(xù)修譜序相諈諉。予為披閱譜稿再四,知君貴胄。族之在今河南者,凡數(shù)遷,逮二十四傳而遷今江右之都昌,又四十一傳而遷今湖廣之黃梅,是為君始祖。支繁派衍,溯其淵源,自當以今河南為望。河南自其萬石君居溫,以馴行、孝悌著聞。后其苗裔之散處各縣者,若唐濬川之在洛陽,安貧樂道;宋曼卿之在永城,氣節(jié)自許,其最卓卓者歟! 由是以觀,知君之所以具此瑰奇之抱、俊毅之概者,蓋淵源大有。自君出也,使君由是而加植焉,知后之人必有繼萬石君而興者。續(xù)修譜牒,尚不過仁人孝子敦本盡倫之一端也。然即案牘余暇,聊綴數(shù)語以報命。嘉靖七年七月二十日,余姚王守仁頓首拜撰。
這是王陽明逝世前四個月寫就的,涉及黃梅石氏源流等內(nèi)容固多屬客套話,惟提及“行抵粵西”“蓮峰老先生”,卻事關(guān)王陽明生前最后一次重大軍事行動,即平定田州、思恩之叛亂,掃蕩八寨、斷藤峽。這次軍事行動,王陽明的左膀右臂是林富、石金。序言中提到的“蓮峰老先生”即石金。石金生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弘治十七年(1504)舉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歿于隆慶初年(1568),為明代知名御史。《明史》在《薛侃傳》《姚鏌傳》《王守仁傳》《廣西土司二》等多處載其事跡,其中一則云:“石金,黃梅人,巡按廣西,與姚鏌不協(xié)。后與王守仁共撫盧蘇、王受。還臺,值張、桂用事。御史儲良才輩爭附之,金獨侃侃不阿,以是有名?!笔饡r與漢陽戴金齊名,《一統(tǒng)志》《湖北通志》等稱“時人目之曰‘楚有二金,臺聲錚錚’”,可見石金是剛正不阿的監(jiān)察御史?!睹魇贰酚涊d石金“立朝敢言”,主要有四條,一為因揭發(fā)寧王或?qū)⒅\反反被下詔入獄的胡世寧辨冤(當時“舉朝噤莫敢言”);二為王陽明丁憂期間,“六載不召,御史石金等交章論薦,皆不報”;三為彈劾姚鏌“攘剿無策,輕信罔上”;四為“御史喻希禮、石金皆以言皇嗣得罪”,是以下詔獄,“金戍宣州,久之赦還”。這四條,前三條均在王陽明生前,與之有直接或間接的關(guān)系,反映了石金喜好打抱不平的性格。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得有名無實的新建伯,居家六載不召,只有石金和席書為之論薦。嘉慶五年,姚鏌鎮(zhèn)壓田州之岑猛,表面上取得一定成效,卻制造了“岑猛之亂”的冤案,導致岑猛余部盧蘇、王受于嘉慶六年復(fù)叛。姚鏌率四十萬大軍“不克成功”,甚至被叛軍包圍,大敗而回。于是石金彈劾姚鏌“攘剿無策,輕信罔上”,這才有了王陽明復(fù)出的機會。朝廷為了讓王陽明安心復(fù)出,令姚鏌致仕,并讓新建伯“給賜如制”。
在處理盧蘇、王受之叛的問題上,王陽明采納了石金的建議,改剿為撫。《明史·王守仁傳》載:“守仁抵潯州,會巡按御史石金定計招撫。悉遣散諸軍……”可以說,王陽明能夠“不役一卒,不廢斗糧”,平定盧蘇、王受之叛,與石金早早認識到岑猛之亂系冤案的實質(zhì)有關(guān),《明史》稱石金“巡按廣西,與姚鏌不協(xié)”,或即指此。岑猛、盧蘇、王受等并非反叛朝廷,是由于岑氏家族內(nèi)部矛盾,岑猛被誣告造反,而姚鏌任意打壓,激化了多方矛盾,導致岑猛死后,盧蘇、王受被迫造反。嘉慶七年元月,盧蘇、王受正式受降。二月,斷藤峽一帶瑤民生亂,王陽明以盧蘇、王受為先鋒,至七月,全面掃平八寨、斷藤峽等。石金也跟隨王陽明一起參與了這次軍事行動。清代文學家喻文鏊在石金傳中說:“思、平兩江父老遮道,言峽寇猖獗狀,金從守仁討之。連破油榨、石壁等寨,賊奔斷藤峽,又破之,進剿仙臺等寨,八寨盡平?!逼蕉吮R蘇、王受和八寨瑤民之亂后,正值黃梅石氏編修家譜,石金“委以續(xù)修譜序相諈諉”,才有了這篇嘉慶六年七月二十日的序言。
結(jié)合以上史實的梳理,可以看出這篇序言沒有明顯的硬傷,應(yīng)該是一篇王陽明的佚文。倒是一些增訂版《王陽明全集》收入了不少家譜序言,有些明顯是假冒的。比如《竹橋黃氏續(xù)譜序》,落款時間為“正德十六年八月既望”,官銜為“兵部尚書新建伯”,而王陽明被詔封新建伯為正德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不可能在當年八月既望稱自己為新建伯。
如果說,王陽明與黃梅人石金共同剿撫粵西之亂,算是他與黃梅的一段前緣,那么他萬萬沒有想到與黃梅還有一段身后緣。前幾年,我讀《傳習錄》有一個發(fā)現(xiàn)。在最早的三卷本《傳習錄》錢德洪跋文中,錢德洪提到“以付黃梅尹張君增刻之”,跋文落款為“嘉靖丙辰夏四月,門人錢德洪拜書于蘄之崇正書院”。很多學者據(jù)此認為我國最早足本《傳習錄》出版于湖北蘄春。其實,準確來說應(yīng)該是湖北黃梅。當時湖北黃梅屬于湖廣蘄州(轄境主要為今天的湖北蘄春、武穴和黃梅),既然錢德洪特地指出由“黃梅尹張君”增刻,說明足本《傳習錄》刻于湖北黃梅?!包S梅尹張君”實為黃梅知縣張九一。張九一(1534-1599),字助甫,河南新蔡人,被當時文壇巨擘王世貞譽為“后五子”之一(與汪道昆、張佳胤等并稱)。張九一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中進士,即任黃梅知縣,一任三年,直至1556年。嘉靖丙辰年為嘉靖三十五年,張九一正在黃梅知縣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