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2024年第1期|盛文強:船繪手記
1
古船的彩繪已黯淡無光。在海水和泥沙的侵蝕之下,出土的船板只剩焦木,水的作用居然與火相似,同樣帶來燃燒的痕跡。油彩的絢麗難以持久,那是海上的煙花,熱鬧過后便歸于黑暗。
有些船繪紋樣的線稿流傳下來,已經足以令人心馳神往。新船落成,畫師登高描花,他勾線時,線只是極輕的標記,只有他自己看得見。有時他爬高畫了一天,下面的人望上去,船頭仍是一片空白,他在對著巨大的空白終日忙碌,直到施加油彩時,人們才覺得有了進展。
畫師的勞作,更像是最后的告別,盛席華宴終將散場。新船在濃妝之后被推下海,從此漂泊不定,未來只能交付給命運。漁船帶著這些圖案去海上,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歸來。圖案斑駁脫落之后,還會有補繪,然而船木已開裂,正如老婦的妝容,終歸難見昔日顧盼生輝的神采了。
新船下水是沉重的儀式,新生之際,便要去遠游。船也是有壽命的,在最鮮艷的時刻遠走海外,這遠游將要持續(xù)到生命的完結——分崩離析那一刻。
2
舊時舟山群島有“綠眉毛船”,整日穿梭在群島之間。這是一種看上去極為鮮艷的船,船身或紅或黑,船頭兩側有兩只眼睛,眼珠盯著水面,長而彎曲的睫毛也使眼神顯得生動,真是一雙美目。漁夫認為,船的兩只眼睛可以看破大霧,也能用眼神驅趕海怪。在船眼之上,有兩條綠色的長條色塊,俗謂之綠眉毛。綠眉毛船在波浪中現(xiàn)身,船還未到,就先看到兩條彎曲的綠眉,幾乎占去了船身的大半。如今綠眉毛船已經絕跡,只能在博物館里見到它的身影。黃龍島老船長劉有九還用木料造了一艘微縮版的綠眉毛船,在島上的陳列室內展示。這只木船用細竹竿作桅,篷布作帆,能找到的材料都用上了,老船長也為此耗去了大量時間?,F(xiàn)在,他望著自己的船,想象自己的少年時代,在船里走來走去,忙著扯帆起網等雜活,這已成為他晚年的精神寄托。少年時代的生活空間,濃縮為方寸之間的微型景觀,他的記憶萎縮了,與之相對應的,舊式木船早已銷聲匿跡,只活在少數(shù)人的記憶之中。
在海島的民間繪畫里,也常見到綠眉毛船,如此古老的船型,卻反復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繪畫的方寸空間之中,這是人們對舊時風物的熱切懷想。綠眉毛船退出了歷史舞臺,而他在人們的心念中漂蕩,仍有一息尚存。
人們的記憶有了不同程度的偏差,當他們談論起綠眉毛船,爭論在所難免。再過許多年,綠眉毛船還會面臨第二次死亡——從人們的記憶中銷聲匿跡。到那時,漁民畫中保留的綠眉毛船,或許會帶來起死回生之效。
3
綠眉毛船只是簡單的彩繪,更為繁復的紋飾難以得見。在《倫敦新聞畫報》中,可以看到英國人摹寫的一艘中國船上的圖案,一只大鳥最為惹眼,這是傳說中的鹢。《淮南子》載:“龍舟鹢首,浮吹以娛?!备哒T作了一條注解:“鹢,水鳥也,畫其像著船頭,故曰鹢首?!痹诠艊纳衩夭┪飳W體系中,鹢是一種不畏海上風浪的神鳥,它在水中不會沉沒,這是天性使然。人們將它請上船頭,其寓意不言自明。
鹢首船的傳統(tǒng)甚至可以追溯到更為久遠的江南。春秋時吳國的戰(zhàn)船艅艎即繪有鹢首,是當時“涉川之良器”,晉伐東吳時曾造大船,“畫鹢首怪獸于船首,以懼江神”。南朝梁元帝《采蓮賦》:“蕩舟心許,鹢首徐回”,輕盈的蓮舟也留下了鹢鳥的痕跡。這只大鳥張開羽翼,展示著齊整的翎毛,它的腳爪踩住波浪,波浪之下,是枝葉葳蕤的花卉紋樣,交纏的莖與葉——令人想起南方的春季,花木舒展,蔚然成蔭,濃重的綠中點綴一些紅,這些劇烈燃燒的生命,與船上看淡生死的水手們相較,有著共通之處。
在清朝末年的外銷畫中,船繪的鮮艷簡直奪人眼目,碧綠的鹢鳥在船尾飛升,碧色的毛羽連綴為鳥身,在鹢鳥的身下,是白色的海浪,再往下,是半浸在海水中的舵。船舷上有紅黑二色,并有波浪線和圓點,這是對海上風浪的高度簡化,船頭的眼睛里仿佛有水光流轉,使這條船看上去像個活物。船桅上紅紫兩色的的旗幟,以及繁復的帆與繩索的體系,也使船成為一個嚴密的機器。它浮在平靜的海面上——這樣的海面現(xiàn)實中幾乎是不存在的。海面波浪被描繪為一組平行線,或許傳遞了畫師心中隱秘的愿望,他希望海波平順,航行在深淵之上也不會沉沒。這幅外銷畫也是民間畫師所制,濃烈的色彩和寄寓其中的心思,已是近世漁民畫的前驅。
后來我在當代漁民畫中也找到了類似的圖式,它們之間有著相近的趣味,來自不同時代的畫師,卻在傳遞著相近的古老心理,可見這種傳統(tǒng)的強大。
4
最為搶眼的當然是船頭畫,畫在船頭的擋板上,整條船的形象氣質由船頭畫決定,船在海上航行,迎面送來的即是船頭畫。人們老遠望見船從海中出現(xiàn),船頭畫即是水面漂浮著的夢境,它是真實的,又是致幻的,平坦的海面上嵌入了一面移動的鏡子,從中映照出的光怪陸離,與此刻的海面毫不相干——巨齒獠牙的猛獸頭顱從中探出,眉間擰成了肉球,內中鎖著深重的戾氣,不知它們從何而來,走遍全世界的角落,也找不到它們的真實存在。船頭漸近,兩側還有葳蕤的花木圖案,伸展的枝條攀附在船舷,生長速度正和船行的速度吻合,亞熱帶植物的身子秀勁,不似熱帶植物的肥碩。這是來自海島的幻景,人們看到這方漂移的奇跡,已然身陷其中。
船頭畫的工序繁冗。先由畫師擬出草圖,拿給船主看。船主提出意見,畫師再做修正。實際上,這也是雙方在審美上的交流和碰撞,船長的審美經驗,很大程度上會制約一條新船的樣貌,這是旁人難以左右的。
那時的海島畫師為數(shù)不多,他們的技藝足以應對船主們的要求,又能在各色題材中游刃有余,發(fā)揮出自己的風格,實屬不易。至于是龍是鳳,是虎是豹,或是其他怪獸,都根據(jù)船主所信奉的對象來決定,而這又是來自集體記憶,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部落徽記,古老的信仰失落了,歷史碎片卻沉淀在一個族群的記憶深處,雖已細微難辨,卻會在心力牽引之下,形成新的組合。
圖樣經船主確定后,需要供奉到神位之前,將新船的圖案告知海神,以便海神在海上認出自家的船。供奉多日以后,再挑黃道吉日,將圖樣取出,開始按樣施工。開工時要燃放鞭炮,畫師沿著圖樣上的線條,用針扎上密密麻麻的小孔,隨后將圖樣貼在船頭,再用紅粉在圖樣上撲打,紅粉就會透過小孔,在船頭留下痕跡,此時揭去圖樣,依照紅粉點勾線,用平滑的線條連綴紅點,形成線稿,在線稿的基礎上再施加色彩。畫完后要用紅布遮住,謂之“遮臉”,等到新船下水之時,紅布在鞭炮和鑼鼓的轟鳴中揭開,謂之“開光”。
開光的儀式是盛大的狂歡,人們在歡愉中獲得神圣而又蓬勃的精神力量,這力量又注入到新船之上。開光之際,眾人切忌說不吉利的話,要以稱贊為主,對著新船不吝美言,新船頓覺羞赧,船眼低垂了眼瞼,望著地面上的人群。有了眾人之力的加持,新船在日后的海上作業(yè)中會更加安全而且順暢。不多時,新船即將帶著美好的祝愿,沿著軌道滑入水中,它顯得笨重而又孤單,接觸水面的那一刻,水上傳來一陣喧嘩,壓塌的水又蕩回來,新船在水上跳了幾跳,才穩(wěn)住了身形。它生來就識得水性,像一只雛鴨,剛出殼時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不多時便可游來游去。
5
一個優(yōu)秀的畫師會在新船的開光儀式中大放光彩,接受著眾人的注目禮,半空中高懸著通往神異國度的巨大屏風。人們交口稱贊,打聽所請的畫師是誰,家住哪里。人們對優(yōu)秀的畫師格外留意,該畫師也將贏得更多的生意。
根據(jù)新船的不同用途,所畫內容也有區(qū)別,在漁船上畫猛獸是為了嚇退海怪,確保漁民的安全;周圍點綴了魚蝦,是希望滿載而歸。商船上則有招財進寶、搖錢樹等內容,明晃晃的元寶和銅錢會作為點綴。貨船繪制“順風相送”,愿借助風神的威力,使貨物快速抵達目的地。這些船有著明確的目的,畫師各取其關竅,選擇相應的圖案,使船主滿意。而對船主來說,造一條新船耗資甚巨,對船上的裝飾豈可輕易應對,往往慎之又慎,舉棋不定,更多時候,畫師充當著謀士,為船主出謀劃策,必要時還得在紙上先勾畫小樣,有些形象是語言難以形容的,唯有視覺才可傳達。
由此看來,畫師的生存也非易事,他要面對的是復雜的意愿,而且所施展的空間又是尺寸不一,在紛繁變化中尋得規(guī)律,技藝固然重要,頭腦的靈活也是必須的。在準確傳達船主意愿的同時,還要有出色的手藝。畫師在腳手架上找尋著平衡,內心的想法從手上流溢而出,這是一雙巧手,能把心中擬就的雛形準確傳導出來,其間經歷了復雜的轉換。只有少數(shù)畫師會在附近的島嶼之間積攢長久的聲名,受到船主的歡迎,如果畫稿多年不出新制,早年的聲名很快就會跌落。
畫師之間也有傳承,海島少年熱衷于此道者是極少數(shù)。畫師大多有著先天的稟賦,見到有人畫畫,便有了強烈的認同,不由得心慕手追,終于按照命運的指引,成為新一代的畫師。少年學徒跟隨老畫師的學習過程也極為漫長,先輔助師傅工作,為畫樣填色,日子久了,再學起稿和描線,等到自己能創(chuàng)出新制,便是功成之日,師傅會將歷代傳承的底稿粉本交授給徒弟,這是歷代畫師積累的視覺系統(tǒng),一摞繪制在牛皮紙上的樣稿。在粉本的幫助下,畫師可快速完成一件復雜的作品,略加變化,還可以生出新的樣式。粉本是壓箱底的寶貝,有了這些舊紙,就等于獲得了一門謀食的手藝。這些畫稿不知流傳了多少年,是一個更新緩慢的圖像系統(tǒng),年輕的畫師在此基礎上要走出自己的路,似乎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當他老邁之后,又會將這寶貝傳給徒弟。
6
畫師的辛勞不止在船頭,他們的身影也出現(xiàn)在船上的各個角落,船上各處的彩繪,也往往不是一人所為。船頭船尾的圖像最為緊要,畫師耗費了大量精力,而其他部位的細節(jié)多為后來補繪,日漸繁復,整條船變得花枝招展。
船頭有像,船尾亦有畫,在新船的頭尾畫好之后,船主還會請島上的畫師在艄板上畫一幅神魚,謂之“神魚畫”。神魚的原型是海鰍,是海中最大的魚,一般認為是鯨。在船上的神魚畫中,神魚的形象是“魚身血紅,頸帶白練,眼睛烏黑,樣子像泥鰍,又比泥鰍粗壯”。這條大魚在船尾推波助瀾,新船就會跑得像一陣風了。
神魚畫也曾演變?yōu)槟镜瘢迥┑尼鱼袅袓u出現(xiàn)過一種以彈涂魚為原型的神魚木刻,只在張網船或小對船上才可以見到,木雕的神魚有兩只,安在櫓舷兩側,渾身涂成紅色,煞是鮮艷,可為搖櫓的水手助威。據(jù)說嵊泗島有一漁夫在海灘救起過一條彈涂魚,此后每遇到大風浪,就有大量彈涂魚出現(xiàn),它們吸附在船底,用身體的重量穩(wěn)住了船,船在風浪中脫險。彈涂魚最長不過五六寸,這樣的小魚卻能穩(wěn)住船身,當然是靠無盡的數(shù)量來實現(xiàn)的,密密匝匝的魚群通力協(xié)作,抵消了風浪帶來的震蕩。彈涂魚知道報恩,漁夫稱之為神魚。也有人認為神魚是泥鰍或鯨魚的形狀。神魚是什么已不重要,它的存在,部分充當了海神的職能,這個紅艷艷的鱗族,在船上僅有立錐之地,卻使?jié)O夫得以安心。
7
船艙中的海神像,似乎要隨意得多,長方形的框中鑲嵌的畫片是變形的人面,以鼻尖處為中心,五官朝外呈放射狀。這些神像有的標注名字,有的不作標注,成為抽象的符號。他們都有一張便于凝聚神氣的臉,有著氣流波動的錯覺,大塊的紅色出現(xiàn)在神像中,為昏暗的船艙帶來了一點光亮。紅色暗示其顯赫的身份,以及破除邪魅的力量。在一種更為古老的傳統(tǒng)之中,東海的度朔山,其中有一棵大桃樹,占地三千余里,其中有一窟,是萬鬼之門,桃樹上有神荼、郁壘二仙人,用桃木鞭笞惡鬼。桃木為紅色,故后來的神像也多用紅色,這被認為是辟邪的不二之選。
畫師可以在家中完成這些小件作品,紙上的空間便于掌握,而對畫面的要求卻并不低,一幅神像要有炯炯的雙眸,以及強大的氣場,船老大端詳多時,能從眾多的神像中選出一張,當然,每個人的選擇標準可能不一樣,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神像,是面向自我的審視,從而在外部尋找另一個相似的“我”,在幻視中完成選擇。在此過程中,船老大經歷了一次精神場域的交流,海神就此來到他的船上,從此和他生死與共。
后來這些畫像一度被小型的版畫所代替,由棗梨木雕刻印版,可以重復印刷,這是一種便于傳播的形式,俗謂之紙馬。紙馬中的神明由簡單的線條組成,有稚拙之氣,神形接近于神秘符號,有著濃烈的巫風。神的身子多作舞動狀,凜凜有生氣。其使用也極為簡單,貼在船艙內,就相當于安置了一尊神像。常見的仍是媽祖、龍王、菩薩等神形,他們的化身遍布東海漁船之中,也進入了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
8
船舷和龍骨上都繪有花紋,有山水風景、神仙故事,還有波浪和海藻等紋樣。整條船被色彩包裹,航行在海上,遠遠就會望見這鮮艷的一條船在疾馳。
還有各色旗幟,飾有鳥形和魚形,鳥和魚是海上最常見的兩類動物了。在古越人的文化里,鳥和魚是意味深長的部族徽記。在上古奇書《山海經》里,東海的海神禺強即是鳥翼魚身的海神,他每天在東海上空飛來飛去,守護著東海。古老的神話退場之后,旗幟上的鳥和魚成了相風的標記。鳥和魚的嘴巴朝著旗桿,那么,鳥嘴和魚嘴所指的方向就是風向,裝飾作用之外兼有實用功能,人們只要抬頭看看魚鳥,就知道風向。旗幟的繡樣則來自漁家女子的勞作。女性參與了對海洋神話的改造,細密工穩(wěn)的針腳和生猛激蕩的圖形之間保持著巨大的張力,漁家女子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了這兩者的均衡。
刺繡的背后也有無名繪者的存在,針線盒里也有秘傳的粉本,這又是海島民間美術的另一條暗線,打開粉本,有衣樣、鞋樣、旗樣等圖案,有的是線稿,也有的是以剪紙的形式保存,剪紙、刺繡與繪畫的并存,它們之間的界限是混沌的,因其只是手段。在工業(yè)時代降臨之前,民間的日常生活美學自有其場域,生活中的細節(jié)都需要創(chuàng)造,而當機械復制成為主流之后,日常器物嚴重同質化,又因其快速復制、造價低廉的特質,迅速占據(jù)了家宅的每個角落。一種古老的美學,最先從我們的家宅中退卻,而代之以“塑料美學”,這是無可奈何的劇變。
在一條老木船的舵桿上,我還看到過一個八卦的鎮(zhèn)符,雕了陰陽魚的形狀,內中灌了油漆,早已脫落,只留下一些暗紅的碎屑,片片釘在木紋中。這條船的主人希望自己的船不要在海上迷失,于是寄希望于掌控方向的舵。幸如他所愿,這條船沒有沉沒,而是在陸地上壽終正寢。鎮(zhèn)符有了衰敗的跡象,油漆開裂,脫落,工業(yè)制劑難以持久,卻又頑固得很,難以完全磨滅,仍有少數(shù)碎屑還留在木紋中,被那些植物纖維絆住,勉強維持著原初的痕跡。在這艘舊船上,來自古代的神秘符號保持著進退兩難的尷尬。
9
漁船的更新?lián)Q代,使船繪的空間一再削減,船體紋樣愈發(fā)簡化,船頭的裝飾縮減為波浪和云朵等圖案,有的船頭畫甚至只畫一個八卦陰陽魚,也有的漁船淡化了圖案,精簡到幾乎沒有任何畫面,只用色彩來表達。比如浙江南部的疍船通體白漆,舟山的大捕船全身黑漆,紅頭對船的船底肋板一身紅,綠頭船則是紅底紅鼻,其余部分皆是綠色。黑白紅綠這幾種顏色,是漁船的常用顏色,黑白是靜穆的,趨向于極簡,紅綠又是熱鬧的,熱衷于紅塵繁華。在漁民的心中,平淡和熱鬧皆是生活的常態(tài),并行不悖,他們經歷過夜間泊舟于孤島的寂寥,也介入了起網時萬頭爭跳的擾攘。
漁業(yè)的古典時代遠去了,鋼殼船取代了木船,馬達飛旋,漁船瞬間出了港,全然無視風向,這是舊時漁民難以想象的。駕駛室里安裝了雷達探魚器,魚群在屏幕上顯示為一堆紅色的亮點,上下跳動,船長調整了方位,朝著魚群方向全速前進,下網之后又有起網機,按下開關,網兜離開水面,懸到了半空。漁業(yè)的內核未變,技術手段卻早已面目全非。機械的裝置無處不在,技術的巨大優(yōu)勢隨時顯現(xiàn)。然而,傳統(tǒng)的船繪在金屬光澤中顯得水土不服,終歸難尋蹤跡。木質的船施加油彩,船木無意中充當著畫框的角色,木質底子上的顏料浸潤妥帖,而鋼殼船卻難有這種協(xié)調了。
在漁業(yè)生產中出現(xiàn)的彩繪,裝點了漁人的夢境。這種親密,以后恐怕難再見到了。
10
遙想明清時代的東海之上,往來的船只渾身鮮艷,一座座彩色城堡,城樓上有人走來走去,他們終日忙碌,維持著水上城堡的運轉,那是東海最為喧鬧的時刻。夏季的漁汛來時,海面上堆滿了新船,大黃魚的后頸碰在船底,俯身望去,大黃魚的波浪翻滾,扔到水中的櫓,在魚群的簇擁下,可以保持著垂直的狀態(tài)。
船頭有怪獸崢嶸,船眼向下覷著魚群,船舷有閃電般的橘紅火焰,這些移動著的繪卷也是捕魚的機器,從纏繞的藤蘿之后,從猛獸的耳廓之上,漁網四散而出,傾倒在了魚背之上,難以沉入,直到新的魚群涌上來,自投入網,大規(guī)模的絞殺正在外表光鮮的船上進行,網兜提起,眾人合力拉拽,滑輪“吱吱”作響,方才游過的魚群盡數(shù)收在網中,它們在空中有著片刻的懸停,船頭的虎面向它們展示了獠牙和電目,驚得魚群在網兜中急劇抽搐,這時滑輪又響,魚群登船,去往未知之鄉(xiāng)。
船身的彩繪見證了東海漁業(yè)的盛衰之變,多年以后,彩繪的怪獸面對海洋釋放的猙獰無可施展,海中最為可怕的力量卻來自它們自身,這讓怪獸們在歸航的夜晚顯得頗為寂寥。
11
海島畫師的生意從漁船蔓延到了家宅之中。漁民家中供奉的媽祖像和龍王像,還有財伯公的神像,都是畫師的手筆,與船艙中的形制大致相當。在寬闊的家宅之中,有些神像也會相應放大,一改船艙中的局促。畫師還會為婚禮的花轎、房屋的照壁等空間勾畫圖案。
徒手繪畫的能力是受到人們尊重的,這是在審美上的默契。在海島百姓心中,那些擅于繪制圖形的畫匠是值得尊敬的,他們能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象,有著魔術般的神通。岱山島的漁民俞世祥在看到同鄉(xiāng)何岳明的畫以后,便開始追隨何學畫,究其原因,正是出于對美的認同,因而心慕手追,成為同路人。
海島的古老手藝人不止是畫師,在黃龍島的老船長劉有九那里,舊時海上捕魚用到的漁繩結也被做成幾何圖案乃至動物形象,美觀的同時又兼有實用功能。他整理了舟山群島流傳的百余種漁繩結,安放在他的繩結博物館中。漁繩結各有用途,比如碰頭結用粗繩打成圓盤狀,掛在船舷防止船只碰撞,而雙撩板結的兩個繩圈是套在雙腳上,爬桅桿時可增加雙腳的摩擦力。這些繩結快要失傳了,新的技術和材料替代了漁繩結的功用。不過,在這位年過八旬的老船長手里,漁繩結變得五顏六色,他用彩色的繩子打結,還打出了烏賊形、蝦形、龍形的繩結,繩結構成了別樣的圖畫。老一代漁民的審美意識一直都在,在日常的漁業(yè)生產中,對美的追求也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來。
12
如今,漁民畫接續(xù)了隱秘的薪火。漁民畫是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末的民俗繪畫,主要分布在舟山群島,漁民畫的作者多數(shù)是毫無美術基礎的漁民漁嫂,但卻用色大膽,造型夸張,富有原始的莽力。
漁民畫有許多是來自生活中的。有位來自舟山本島的漁民提起了自己的經歷,他在海中潛水遇到了大魚,倉促中急忙向后躲閃,一直退到了礁石壁上,再也無路可退,大魚的上顎堪堪抵上了他的鼻尖,人和魚對視之時,他嚇得不敢動彈,只見大魚的嘴一開一合,呼出的水流噴在他脖頸中,就像吹過的一陣涼風。大魚的兩只黑眼珠生在嘴角之后,斜刺里看著他,黑眼珠里有水波動,像初到世間的孩童一樣好奇。大魚有著圓滾滾的頭、尖尖的嘴巴,張開嘴有拉鏈般細密的牙齒,隨著尖嘴的開合而閃現(xiàn)。
為了看清他,大魚還微微把頭側了一點,從大魚的眼中,他沒有看到兇悍暴戾之氣,心里稍覺安穩(wěn)。果然,這條大魚看了他片刻就扭頭游走了,在那一瞬間,魚尾掀起的激流讓他睜不開眼。等大魚走遠,他才看清—原來是海豚。他說,頭一回那么近盯著大魚的臉,肉墩墩的,完全是陌生的面貌。他想把大魚的臉畫下來,讓大魚的臉撐滿整個畫面,沒有人從這個角度畫過海豚,全然是陌生的面孔。他和魚猝然相遇時的驚慌,再到人和魚之間的戒備全無,一次難得的奇遇,他想把這畫成畫,然后拿給別人看,順便把這段奇遇講給別人聽。
第二天,我乘船去了嵊泗列島。也不知他畫得怎樣了,和大魚的遭遇,也只有這些與海親近的漁民才能做到。在與海洋動物相處時,他放下了人際交往中的俗套,放下了生而為人的驕傲,將自身放逐到海底世界,與動物互相凝視,然后回到各自的世界。他說在船上看到海鷗落在船舷,就在他身邊,絲毫不怕人,海風吹著海鷗脖頸的白毛,看上去極為臃腫,金黃的喙在烈日下光彩奪目,這也是常人難以遇見的場面,不知道這些場景有沒有被一一畫下來。
無獨有偶,舟山本島的漁嫂楊素亞也畫過大魚,在她的筆下,大魚躍出水面,在空中扭動肥碩的身軀,眉眼里全是笑,大魚的牙齒也隨著笑容亮出來。在東海漁民的臉上,我也曾看到過類似的笑容。漁嫂心目中的大魚,自然也有了人的印跡,人和魚的生命形態(tài)有了交叉,這真是奇異的互滲,魚背上的肌理也在模仿著自然造物的原理,藤壺和海藻的痕跡,以及剛出水時留下的水漬,還有陽光帶來的亮斑,都在魚身上集合,顯然,她對大魚是極為熟悉的。
曾是船老大的蔣德葉畫過一幅《抲狂風》。抲是舟山一帶的方言,大意是捕捉、駕馭,有漁諺曰:“抲魚靠三硬:人硬、船硬、工具硬?!笨梢姴遏~之不易,真是個力氣活。蔣德葉的畫再現(xiàn)了漁人在風浪中刺魚的驚險場面,飛旋的風浪及變形移位的肢體最為震撼人心。大魚在狂風巨浪中上下舞動,漁民騰躍在波濤之間,把手里的漁叉投射出去。在大魚的掙扎中,人也隨著大魚來回扭動。
蔣德葉原先是船老大,對海上生活最為熟悉,他畫船畫魚都不會失真,能畫出船的帆和桅的正確位置、大魚的鱗片、蝦的六個體節(jié),雖然以夸張變形居多,但仍參照了來自海上的生活經驗,這種積累是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的。直到有一天他拿起畫筆,才將童年時的心結釋放出來。
13
昔年的漁船彩繪左右著漁家的審美,也裝點了漁民的夢境。人們相信,色彩艷麗的圖案可以使水中的蛟龍受到驚嚇,不敢前來侵犯,當這些怪物遠遁之后,海上的航路就變?yōu)樘雇?。這些圖案中還摻雜了漁民樸素的信仰,海洋神祇的猙獰面目出現(xiàn)在船頭,時時顯現(xiàn)著青面獠牙的兇惡之相,為整條船充當著開路先鋒。在趨利避害的實用功能之外,還有一重原因,則是來自內心的需要。海上的歲月單調而又寂寞,四下除了水色以及偶爾閃過的島礁,別無他物。漁船和商船的色彩之艷麗,是海面上的移動畫卷,望著過往的船只,足以慰藉海上歲月的困頓與苦辛。
盛文強,1984年生于青島,作品見于《人民文學》《花城》《十月》《天涯》《大家》等刊物,著有《漁具列傳》《海怪簡史》《海盜奇譚》《島嶼之書》《半島手記》等。